论有效教学的内容选择与设计难点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试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发展对于中小学成长和学生产生的弊端,在诸多的教育学研究中已经被基本确立下来,但是对于改革一种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因此操之过急的“变革”观念,并不适合中国当代的教育国情。本文的论述核心立足点在于课堂的改革,这相对宏观教育模式来说,是更具有实操性的,而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多样化课堂教学手段和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介入课堂,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个更有效的尝试,因此,对于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上的研究创新与尝试,是提高整个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学内容;有效教学;课堂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与“有效教学”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通常也叫课程,落实到单位即为课堂,除了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之外,还包括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具等等。从宏观的角度说,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一些已经为既定下来的知识,呈现的教育成果为学生智商水平的提升,还包括囊括了逻辑思考、思想道德、美学,以及在人的性格等方面的情商因素。从中国的教育实际看,“教学内容”一词则专指在学生智商层面可以起到提升作用的知识体系,比如陈述性知识(基础知识等,主要基于记忆层面)、程序性知识(如解题思路等,基于思考能力)以及策略性知识(技巧层面)等。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学课程规划和课堂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比较单一的模式,即上述的“A→B”模式,从学科规划、教师培养、课程课堂安排以及学校管理等多方面看,中国当代的教育模式仍然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唯知识论”的倾向,在这种倾向之下,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常年不换,古板陈旧,而课堂的教学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和“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手段。“新课改”最主要的改革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最为核心的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核心,实际上是解决了知识体系的单一性问题,更加倾向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而“教学手段”的真实目的在于“教学效率”,是一种变革传统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的改革。韩愈的《师说》中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结合当今教育的观念解释,即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关于知识、程序、策略、情绪等方面交流和提升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当代教育真正需要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更具有灵活性、互动性、趣味性,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道德水准为主要目的的过程,即为“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的难点
  “有效教学”概念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提出与实施,相比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来说,必然是存在难度的。除去社会背景压力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影响因素外,落实到课堂之上,落实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之上,其实存在着以下三个比较实质性的问题和难点:
  1、统一教学如何与学生个性兼容
  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除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之外,在选择和设计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老师如何将所选教学内容合适于不同的班、课、时。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的教学形态仍然是以“统一教学”的方式为主,以班级为最基本的授课单位,“一对一”这样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因为教学条件的问题,在校园中鲜有出现,在个别师资力量较强、层级较高的学校中,则会小规模的使用小班教学(15人左右规模)。实际上,困扰中国当前教育大计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于教学资源的不均等。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甚至于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之间,这种对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始终是每年教育问题探讨的重镇。在“有效教学”的概念之下,教师的主要的功能性之一,就是在“统一教学”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存在,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来机械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本身首先应该具备相对开放且兼容的教育思维,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次,应该具备一定得专业素质,课堂的授课实际上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火索,因此教师应该在知识的储备上具备较强的宽度和深度;最后还要拥有灵活设计的头脑,能够通过单一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组织、裁剪、设计,最终呈现成为兼顾教师专业性与学生的课堂体验。
  2、娱乐性、趣味性如何与实用性兼容
  “有效教学”的“有效”,其最为核心的目标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是否想学”,教学课堂的娱乐性、趣味性如何与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兼容,同样是考察“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以高中音乐课程为例,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具备娱乐性和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互动的科目,然而从当前中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开展实际看,音乐课程本身存在的价值,虽然一定程度上已经被上述的“唯分数论”式的教育模式抹灭,但是从其课程本身也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的。首先中国当前的高等音乐教育,包括高等师范专业的音乐教育,大都采用的是苏联等欧洲的音乐教育体系,虽然这些国家成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使中国的音乐教育日趋系统和专业化,但是中国本土的音乐教师培养制度缺乏“因地制宜”的理念,一方面在理论上按部就班的学习西方,另外一方面,在教师自身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则缺乏必要的实践性指导,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地区的音乐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就是先天匮乏的,在相对落后地区更甚。但是音乐教材的制定和研发,同样是存在这问题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课本,曾经作为全国高中音乐课程使用的唯一教材,虽然近些年新课改,各地区也开始研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本,但是该教材目前仍然为全国高中音乐课程的核心教材。当前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侧重点在于“艺术熏陶”,而非“技能培养”,是国家“素质教育”方针之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应该体现为引导学生懂得美的真谛,以及在学生情商层面的熏陶。   3、素质教育课堂如何与应试目的兼容
  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由于当时社会状况和国情的不同,“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的核心方式。对于早期国民文化素质较低的国情来说,“应试教育”对于提升全民文化基本素质、培养具有一定数量能够为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间,这种主导“大众式”、“均等化”和“模式化”的教育和考试方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成就。“素质教育”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硬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方位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基础,从学生年龄段和生理特征的角度入手,灵活的寻找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艺术、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来尽可能的保留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为智力培养提供很好的思维和情商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了十多年,仍然没有很好的改变应试教育的单调教育模式,反而随着时间流逝,素质教育逐渐被淡化淡忘。近些年来,关于高考弊端和相关的改革被重新提上日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及新加入的一些考核内容,都让“素质教育”这一话题重新被提及。从课堂表现来看,中国中学的课堂绝对的以教师为中心,固定班级,固定课堂,固定科目,而美国中学的则是固定教师,流动的学生,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加尊重学生本身。素质教育的实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也是反映当前中国教育相对比较“功利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素质教育本身对于教育的改革,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艺术类亦或是体育类课程的变化,实际上是全方位的,要深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但是素质教育实施了十多年,依然只是昙花一现的美好愿望,甚至于再这样的前提之下,“应试教育”之风却愈演愈烈。对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除了作为上级领导部门缺乏必要的、持续的执行力之外,学校本身长期被“升学率”捆绑所衍生出的规章规范,是阻拦改革的重要阻力,实际上,小范围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仅仅是一个门脸的面子工程,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最为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升学率。其次,对于家长来说,古往今来的“成才教育观”也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了阻力,而开明家长鼓励孩子学习才艺的行动,发展至今也变相的成为了追求“升学率”的砝码之一。
  结语
  有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从最实际最直接的角度出发,论证有效教学概念的优势和特点。教学内容是课堂授课的核心承载材料,教师和学生是统一在教学内容两侧的两个关键性的参与角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好坏,以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表现,从教育的整个环节来说,是具有最直接影响力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有效”,这一前提是建立在提升学生能力而非知识积淀程度的前提基础之上的,只有深入的认识到这个现实,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模式对于中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因素。本章节论述的有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整个有效教学概念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在课堂上直接体现的一个环节,是完全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的体现,来以小见大的窥探整个教育宏观状态。在这个环节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课堂内外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实际上就是教学实现有效性的关键内容。
  参考文献:
  [1]陈晓谈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音乐大观2014年1期
  [2]《学科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林桂兰教师是课堂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中学教学参考2010,23期
  [4]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86
  [5]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被动为主的工作机制使德育工作易被忽视;德育工作存在割裂情况;班主任所运用的德育教育方法实效性不强,然后分析了中职班主任提升德育工作的策略: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多样化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谈到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自然离不开我们中职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集体的灵魂,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一、高二基础年段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技能的指导,注重学生英语写作思维能力和英语写作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写作能力;积累;培养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英语进行写作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体现。写作的过程也是语言的输出过程,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精彩文章的输出,因此
期刊
【摘要】: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挖掘利用的各种人力、物力、内容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等。农村高中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在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等方面一般较为滞后,而开展体育活动时对这些物质条件又有特定的要求,不具备基本的场地和器材条件,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就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那么,农村高中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合理开展体育教学?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是公认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前景的市场之一。而凉山地区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加之近几年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教育问题的趋势与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以及“双创”时代的到来,不断促进着培训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观念;教育;自主创业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传统观念保留的最完整的彝区。在凉山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经过了几
期刊
【摘要】:正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重视德育建设。小学生德育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一起努力,一起合作,使小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的境界中提升思想道德,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建设;学校;家庭;社会  一、前言  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小学生思想道德
期刊
【摘要】:国画是一种传统绘画艺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经典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气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甚至在世界美术领域也享有重要地位。要想提高学生地国画的审美情趣,必须让学生学会鉴赏中国画,这也是确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介绍现代国画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现代国画的审美标准,进而探讨了现代国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现代国画;国画教学;审美情
期刊
【摘要】:在新教改实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势在必行。而对听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三基”教学效果,增强老师的教学理念,使三者能够共同协调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实现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英语教改;新形势;“三基”教学  顺应新课改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很注重从小培养素质教育,儿童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从事了儿童师范教学多年后感觉儿童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教育;方式方法;音乐教育  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加强儿童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培养了儿童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天性,让他们更加快乐的成长。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阅读的价值,帮助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等,并在阅读中准确地抓住这些写作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前、中、后这三个方面而获得的能力,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结合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低收入地区“教育致贫”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社会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地区出现“教育致贫”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教育致贫”的对策以期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得以缓解。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育费用;教育致贫  “教育致贫”又称“因教致贫”,规范来说是“教育消费型贫困”,指的是个体由于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或其自身陷入贫困状态这样一种现象,这种贫困又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