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黎世的名声常与“平庸”挂钩,但淘书客们的观点显然不同。
瑞士人爱古籍和旧书。苏黎世国立博物馆评价善本时说:“有些东西诞生就是为了永恒。”苏黎世朴素的大街小巷中,就隐藏着无数这样的宝藏。
由西方36个国家的1800余家古旧书店组成的国际古书商联盟(ILAB),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苏黎世拥有16家成员,不仅超过日内瓦和其他瑞士城市的总和,在国际上也仅次于巴黎、伦敦、纽约和柏林这四座人口超过苏黎世数倍至数十倍的大都会。这使得苏黎世成为欧洲大陆顶尖古旧书店最多的城市之一,傲视法兰克福、汉堡、维也纳、罗马、里昂等环绕周围的历史文化名城。
与欧洲常见的沿街店铺不同,苏黎世街边旧书店往往占地面积较大,有两层或多进房屋。长期和平的环境让商人们没有迁移的烦恼,空间与时间的富裕令店主们得以从容创造自己的天地。于是,读书人钟爱的古旧的木制书柜、吱呀作响的楼梯、简约雕刻的阁楼栏杆成了这里旧书店的标配。摊开的大型画册放在中世纪风格的倾斜读写台上,背后是整柜的皮面精装书。这些小店又多兼营古物与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人像铜版画、油彩画与各式雕像参差于书柜间,虽然不见得珍稀,但总给人一种身处贵族庄园书房的感觉。
苏黎世美术馆旁一座罗马式大楼里,一家门面不大、甚至有些灰头土脸的书店夹杂在一片私人银行中间。梅尔基奥尔书店不是ILAB的成员,甚至不被谷歌地图所标注,但推开厚重的小门,里面是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从墙根一直堆到高挑天花板的旧书把不小的店面塞得满满当当,通向书库的楼梯两侧也密排书柜,钉着铭牌的木柜脚下还有层层摞起的古旧绘画,每张画的背面都工整记录着画家和年代等信息,还有源流考证和出售编码。几册十八世纪的革命宣传小册子被粗暴地用夹子挂在书柜外,柜上无序地排列着欧洲的石雕、非洲风格的木雕、东方的佛像等装饰品。這些雕像表情各异,似乎都在发出惊叹。
恰当的分类是书店店主们引以为豪的功夫。苏黎世的博物馆学家曾说:“给文物分类是困难的,但一旦掌握了分类,就获得了通往古代的门票。”这与中国历代学人注重版本目录之学是同样道理。
梅尔基奥尔书店显然拿到了通向中古西方世界的“门票”。被书山掩盖的柜台上有一本家族记录,名字大略是《一家人和他们的两万册古籍》。苍老的店主不知是第几代传人,他抬头瞥了眼来客,又静静摆弄起手上的古籍。
“有没有中国的书呢?”老人抬起头,穿过两侧与他齐肩的书堆,来到一个塞满十九世纪精装书的木柜前,手掌随意抚过几册旧书,就准确抽出了他的目标:“你看看这个,这个是不是中文?”
英文图册上三个日语中的汉字映入眼帘。熟稔西方各国文化的店主似乎分不清这本典型日本风格的画册到底属于东方的哪种文明。
“这是日本的。这几个字,可以说是汉字,但日文也是用的。”听了中国顾客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人并不甘心,又翻了几页,直到他看到一张和服女子的画像:“哦,这是日本的,日本的。”他指着图,一副恍然大悟而又有些失落的样子。
如果逛厌了繁华而无趣的街道,从苏黎世大教堂向东随意拐上一条民居间的小道,断头路快到尽头时,一家窗边陈列着奥运会奖牌和英超球衣的小店会突然闪现。不身临其境,人们很难想象瑞士乃至欧洲最有名的体育专题旧书店之一就躲在苏黎世如此偏僻的小角落里。
与许多苏黎世同行不同,戈蒙德体育古旧书店没有设英语区。汽车运动类藏品的展柜下躺着几册英国经典赛车品牌的旧宣传册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级方程式比赛“死亡岁月”期间的国际汽联赛事规则。书架上,法拉利、保时捷、莲花的车队简介、赛手签名自存的赛车维修手册、车队小规模印刷的赛车手传记鳞次栉比。一切都显示出,偏居苏黎世小巷的这座书店其实是“体育世界的中心”。
不少图书的标记和题识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是一些专业或业余运动员的珍藏,历经岁月后聚集在这一片小店里。而它们的主人,或许已经带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离世了。
“我们这里有几乎所有运动门类的书籍。”店主格雷戈里自豪地对顾客们说。这位曾在苏黎世著名的皮特·彼得古书店工作的瑞士人和他的许多同胞一样能说英、法、德、西四种语言,在藏品分类上也是一把好手。书柜间错落有致地划分出奖牌、照片、唱片、海报、衣物、旗帜、卡片等体育收藏独有的门类。
在店内摆放中国武术、跆拳道、柔道书籍的专区,我找到了一本苏黎世难得一见的中国旧书——一册1969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体育活动分类史料图片选集》。“这本书就是在这里等你的!”格雷戈里兴奋地说。
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体育史学者吴文忠先生以英文签赠给瑞士波恩大学体育学院前院长克莱门特·维尔特的,1975年又被维尔特送给了刚刚成立的瑞士体育博物馆,历经波折后栖身于大量日本武术文献之间。整整半个世纪后,在这座被贴满“金融”“购物”和“科技”标签的城市里,被我这个中国读者所淘到。
梅尔基奥尔老店与戈蒙德书店并非这座文化古城中最有名的书铺,但它们代表了当代苏黎世书商们的两种风格:一种恪守家族式经营,蜗居书山,随缘遇客;另一种则汲取现代书店经营模式,甚至建立多语种网站,做起全球的生意。后者造就了今日苏黎世“古旧书重镇”的地位,而前者则继承着欧洲古书商们的传统。
在这座人人行事如钟表般精确的城市里,这些旧书店的存在让人感到,有些地方的时间被拨慢了。在这里,店主与其藏品们躲在幽巷小门之后,静静地等待有缘之人。
瑞士人爱古籍和旧书。苏黎世国立博物馆评价善本时说:“有些东西诞生就是为了永恒。”苏黎世朴素的大街小巷中,就隐藏着无数这样的宝藏。
由西方36个国家的1800余家古旧书店组成的国际古书商联盟(ILAB),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苏黎世拥有16家成员,不仅超过日内瓦和其他瑞士城市的总和,在国际上也仅次于巴黎、伦敦、纽约和柏林这四座人口超过苏黎世数倍至数十倍的大都会。这使得苏黎世成为欧洲大陆顶尖古旧书店最多的城市之一,傲视法兰克福、汉堡、维也纳、罗马、里昂等环绕周围的历史文化名城。
与欧洲常见的沿街店铺不同,苏黎世街边旧书店往往占地面积较大,有两层或多进房屋。长期和平的环境让商人们没有迁移的烦恼,空间与时间的富裕令店主们得以从容创造自己的天地。于是,读书人钟爱的古旧的木制书柜、吱呀作响的楼梯、简约雕刻的阁楼栏杆成了这里旧书店的标配。摊开的大型画册放在中世纪风格的倾斜读写台上,背后是整柜的皮面精装书。这些小店又多兼营古物与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人像铜版画、油彩画与各式雕像参差于书柜间,虽然不见得珍稀,但总给人一种身处贵族庄园书房的感觉。
苏黎世美术馆旁一座罗马式大楼里,一家门面不大、甚至有些灰头土脸的书店夹杂在一片私人银行中间。梅尔基奥尔书店不是ILAB的成员,甚至不被谷歌地图所标注,但推开厚重的小门,里面是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从墙根一直堆到高挑天花板的旧书把不小的店面塞得满满当当,通向书库的楼梯两侧也密排书柜,钉着铭牌的木柜脚下还有层层摞起的古旧绘画,每张画的背面都工整记录着画家和年代等信息,还有源流考证和出售编码。几册十八世纪的革命宣传小册子被粗暴地用夹子挂在书柜外,柜上无序地排列着欧洲的石雕、非洲风格的木雕、东方的佛像等装饰品。這些雕像表情各异,似乎都在发出惊叹。
恰当的分类是书店店主们引以为豪的功夫。苏黎世的博物馆学家曾说:“给文物分类是困难的,但一旦掌握了分类,就获得了通往古代的门票。”这与中国历代学人注重版本目录之学是同样道理。
梅尔基奥尔书店显然拿到了通向中古西方世界的“门票”。被书山掩盖的柜台上有一本家族记录,名字大略是《一家人和他们的两万册古籍》。苍老的店主不知是第几代传人,他抬头瞥了眼来客,又静静摆弄起手上的古籍。
“有没有中国的书呢?”老人抬起头,穿过两侧与他齐肩的书堆,来到一个塞满十九世纪精装书的木柜前,手掌随意抚过几册旧书,就准确抽出了他的目标:“你看看这个,这个是不是中文?”
英文图册上三个日语中的汉字映入眼帘。熟稔西方各国文化的店主似乎分不清这本典型日本风格的画册到底属于东方的哪种文明。
“这是日本的。这几个字,可以说是汉字,但日文也是用的。”听了中国顾客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人并不甘心,又翻了几页,直到他看到一张和服女子的画像:“哦,这是日本的,日本的。”他指着图,一副恍然大悟而又有些失落的样子。
如果逛厌了繁华而无趣的街道,从苏黎世大教堂向东随意拐上一条民居间的小道,断头路快到尽头时,一家窗边陈列着奥运会奖牌和英超球衣的小店会突然闪现。不身临其境,人们很难想象瑞士乃至欧洲最有名的体育专题旧书店之一就躲在苏黎世如此偏僻的小角落里。
与许多苏黎世同行不同,戈蒙德体育古旧书店没有设英语区。汽车运动类藏品的展柜下躺着几册英国经典赛车品牌的旧宣传册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级方程式比赛“死亡岁月”期间的国际汽联赛事规则。书架上,法拉利、保时捷、莲花的车队简介、赛手签名自存的赛车维修手册、车队小规模印刷的赛车手传记鳞次栉比。一切都显示出,偏居苏黎世小巷的这座书店其实是“体育世界的中心”。
不少图书的标记和题识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是一些专业或业余运动员的珍藏,历经岁月后聚集在这一片小店里。而它们的主人,或许已经带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离世了。
“我们这里有几乎所有运动门类的书籍。”店主格雷戈里自豪地对顾客们说。这位曾在苏黎世著名的皮特·彼得古书店工作的瑞士人和他的许多同胞一样能说英、法、德、西四种语言,在藏品分类上也是一把好手。书柜间错落有致地划分出奖牌、照片、唱片、海报、衣物、旗帜、卡片等体育收藏独有的门类。
在店内摆放中国武术、跆拳道、柔道书籍的专区,我找到了一本苏黎世难得一见的中国旧书——一册1969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体育活动分类史料图片选集》。“这本书就是在这里等你的!”格雷戈里兴奋地说。
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体育史学者吴文忠先生以英文签赠给瑞士波恩大学体育学院前院长克莱门特·维尔特的,1975年又被维尔特送给了刚刚成立的瑞士体育博物馆,历经波折后栖身于大量日本武术文献之间。整整半个世纪后,在这座被贴满“金融”“购物”和“科技”标签的城市里,被我这个中国读者所淘到。
梅尔基奥尔老店与戈蒙德书店并非这座文化古城中最有名的书铺,但它们代表了当代苏黎世书商们的两种风格:一种恪守家族式经营,蜗居书山,随缘遇客;另一种则汲取现代书店经营模式,甚至建立多语种网站,做起全球的生意。后者造就了今日苏黎世“古旧书重镇”的地位,而前者则继承着欧洲古书商们的传统。
在这座人人行事如钟表般精确的城市里,这些旧书店的存在让人感到,有些地方的时间被拨慢了。在这里,店主与其藏品们躲在幽巷小门之后,静静地等待有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