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声乐教师,有了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听力和判断力才能谈到学习、积累、创造好的教学方法。而在谈及教学方法之前要理解透教学方法的几个原则,因为这不仅是声乐教学的原则,而且几乎是前人积累的所有艺术教学的共同规律,不可轻视。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教师可以去创造发明,教学基本原则却是每个声乐教师都应遵循的。
一、遵循声乐艺术规律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要经历多次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违背了人体发声的规律,就会出现歌唱技能难以提高、歌唱持久力弱,甚至出現嗓音病变等一系列问题。
声乐教学须循序渐进,就拿声乐技巧来说,在学生刚学会某种方法的时候,教师不能过快地又提出新的方法,因为旧的平衡刚刚打破,而新的平衡也刚刚建立,巩固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在学生还没巩固、稳定的时候就对学生提出新的方法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不仅不容易达到要求,而且也容易丢掉了刚刚掌握的方法。因此,声乐教学要发展、要变化,但是要注意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因为新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变化过于频繁,就会让学生迷惑不知所措。
因此,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通常要求学生先巩固,在稳定基础上将其运用熟练,再提更高的要求或新的方法。
二、因材施教
教师不能千篇一律不顾学生的条件、特点去教,更不能拿自己的主观爱好去套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完全模仿自己,把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都加在学生身上。
“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这句话是说教导人一定要依据人的性情,治理水必须根据水的流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能力、悟性都会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好、有的嗓音差;有的人悟性高,有的人悟性低;有的程度深,有的程度浅等等。因此,对不同对象进行教学,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多变,做到因材施教,所运用的方法就应有所不同,即做到以方法的“多变”应规律的“不变”。“多变”是指方法不固定,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变”是指教学始终要遵循声乐教育规律。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嗓音条件、悟性高低、理解力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针对学生的理解力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启发,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歌唱方法,选择不同的作品。有时同样的作品运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其侧重点也不同,如程度浅的学生侧重于规范性练习,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程度高的学生侧重于作品内涵的表达等。
三、循序渐进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逐步进行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张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教学。既要讲究把握教导的时机,又要根据学习者的程度来教导,这样才能做到合乎时宜,顺理成章,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声乐学习一般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一个程度较浅的学生来说,教师每个阶段的要求对学生都有个习惯、消化的过程,神经支配、肌肉功能都有个协调、配合的过程,头脑中有个理解、记忆的过程。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就硬要向前跃时,学生头脑中会乱、会产生错误理解,前功即使达不到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倒慢了。如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就会导致抖、提、虚的声音。每当学生学会一种新方法时,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加以巩固,不能变化太大,不能急于让学生把作品的难度唱到顶点。不管台上演唱有多么辉煌,都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等其熟练掌握某一技巧和方法了,比较稳定了,再提新的要求。程度上每跃进一个台阶,都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巩固阶段的。
四、技艺结合
艺术创作、艺术要求、艺术想象、艺术境界是主人,是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基本功、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是体现艺术效果的手段。作为声乐教师,不能忘掉这个原则,在教学上不能光教发声,在如何发声,如何唱高音,如何扩大音域,如何增强音量等,讲得津津乐道,永远有的可说,有的可教。但说起一首歌如何表达音乐,表达感情,如何理解角色,如何处理音乐就没什么话可说了。教学中如果只重技术,学生的演唱很难打动人心的,唱任何曲目都已习惯于不动心,不动情,歌词便成了一种无意义的符号。
客观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抽出技术问题单练练是需要的,但在一个问题做到后,达到一定要求时,应迅速放回歌曲当中再用艺术去要求。换言之,在教基本功时,每一个发声练习句,哪怕只有两三个音符,也要有音乐律动,音乐感觉。如《燕子》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歌,歌词简单易懂,质朴又动人,把燕子比作美丽的姑娘来赞颂。旋律极有朗诵性,一句一句交代得清楚明白,三句旋律一样,只在第二句当中加入了简单的高潮作赞美旋律,有一个小小的起伏,在演唱中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体会在民歌中质朴而充满诗意语言的美丽动人。为此,我们选用的歌声应是甜美的、纯净的、赞美的,在歌曲中融着浓浓的诗意。学生懂得了词意,就会以艺术想象去带动技术的完成。技术训练当然不能东摸一点,西摸一点,必然有它自己的体系顺序。教师在选择曲目时,就要有意识地配合学生技术上的成长,让他学会了的技术能用到歌曲中去,在使用中加深体会,把大脑中的技术信号和艺术要求、艺术目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它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客观依据。上述这些原则是互为条件、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教师在组织和进行教学活动时,应灵活掌握与运用。
一、遵循声乐艺术规律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要经历多次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违背了人体发声的规律,就会出现歌唱技能难以提高、歌唱持久力弱,甚至出現嗓音病变等一系列问题。
声乐教学须循序渐进,就拿声乐技巧来说,在学生刚学会某种方法的时候,教师不能过快地又提出新的方法,因为旧的平衡刚刚打破,而新的平衡也刚刚建立,巩固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在学生还没巩固、稳定的时候就对学生提出新的方法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不仅不容易达到要求,而且也容易丢掉了刚刚掌握的方法。因此,声乐教学要发展、要变化,但是要注意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因为新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变化过于频繁,就会让学生迷惑不知所措。
因此,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通常要求学生先巩固,在稳定基础上将其运用熟练,再提更高的要求或新的方法。
二、因材施教
教师不能千篇一律不顾学生的条件、特点去教,更不能拿自己的主观爱好去套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完全模仿自己,把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都加在学生身上。
“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这句话是说教导人一定要依据人的性情,治理水必须根据水的流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能力、悟性都会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好、有的嗓音差;有的人悟性高,有的人悟性低;有的程度深,有的程度浅等等。因此,对不同对象进行教学,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多变,做到因材施教,所运用的方法就应有所不同,即做到以方法的“多变”应规律的“不变”。“多变”是指方法不固定,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变”是指教学始终要遵循声乐教育规律。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嗓音条件、悟性高低、理解力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针对学生的理解力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启发,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歌唱方法,选择不同的作品。有时同样的作品运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其侧重点也不同,如程度浅的学生侧重于规范性练习,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程度高的学生侧重于作品内涵的表达等。
三、循序渐进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逐步进行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张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教学。既要讲究把握教导的时机,又要根据学习者的程度来教导,这样才能做到合乎时宜,顺理成章,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声乐学习一般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一个程度较浅的学生来说,教师每个阶段的要求对学生都有个习惯、消化的过程,神经支配、肌肉功能都有个协调、配合的过程,头脑中有个理解、记忆的过程。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就硬要向前跃时,学生头脑中会乱、会产生错误理解,前功即使达不到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倒慢了。如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就会导致抖、提、虚的声音。每当学生学会一种新方法时,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加以巩固,不能变化太大,不能急于让学生把作品的难度唱到顶点。不管台上演唱有多么辉煌,都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等其熟练掌握某一技巧和方法了,比较稳定了,再提新的要求。程度上每跃进一个台阶,都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巩固阶段的。
四、技艺结合
艺术创作、艺术要求、艺术想象、艺术境界是主人,是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基本功、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是体现艺术效果的手段。作为声乐教师,不能忘掉这个原则,在教学上不能光教发声,在如何发声,如何唱高音,如何扩大音域,如何增强音量等,讲得津津乐道,永远有的可说,有的可教。但说起一首歌如何表达音乐,表达感情,如何理解角色,如何处理音乐就没什么话可说了。教学中如果只重技术,学生的演唱很难打动人心的,唱任何曲目都已习惯于不动心,不动情,歌词便成了一种无意义的符号。
客观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抽出技术问题单练练是需要的,但在一个问题做到后,达到一定要求时,应迅速放回歌曲当中再用艺术去要求。换言之,在教基本功时,每一个发声练习句,哪怕只有两三个音符,也要有音乐律动,音乐感觉。如《燕子》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歌,歌词简单易懂,质朴又动人,把燕子比作美丽的姑娘来赞颂。旋律极有朗诵性,一句一句交代得清楚明白,三句旋律一样,只在第二句当中加入了简单的高潮作赞美旋律,有一个小小的起伏,在演唱中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体会在民歌中质朴而充满诗意语言的美丽动人。为此,我们选用的歌声应是甜美的、纯净的、赞美的,在歌曲中融着浓浓的诗意。学生懂得了词意,就会以艺术想象去带动技术的完成。技术训练当然不能东摸一点,西摸一点,必然有它自己的体系顺序。教师在选择曲目时,就要有意识地配合学生技术上的成长,让他学会了的技术能用到歌曲中去,在使用中加深体会,把大脑中的技术信号和艺术要求、艺术目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它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客观依据。上述这些原则是互为条件、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教师在组织和进行教学活动时,应灵活掌握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