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对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升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幼儿园美术活动作品的呈现形式太过单一,无法激起幼儿继续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幼儿园以及教师要不断创新与探索美术活动作品的多元化呈现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情境化呈现形式
中班幼儿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认知较差且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难以理解一些美术作品。就此,教师要激发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与美术作品相适应的情景,丰富美术作品的背景,引导其自主学习,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加深幼儿对该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开展“小鱼吐泡泡”的美术活动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利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出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泡泡,让幼儿对圆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情况下幼儿在一开始都兴致勃勃,随着印的次数的增加,其感兴趣程度也逐渐下降。且这种方式只能为幼儿展现局部,不能完整地呈现出作品的全部内容,不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教师可进行如下的创新与改进。在课堂一开始首先为幼儿展现一幅很大的海底世界图,这个图上有蔚蓝的天空,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鱼以及舞动的水草等等。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一步步引导幼儿创作,让他们为自己喜欢的小鱼增添一些泡泡。作品完成后,幼兒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还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美观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
情趣化呈现形式
部分教师误以为美术活动就是将幼儿的作品简单地粘贴在黑板或者作业袋中供他人欣赏。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幼儿真正感知到自己绘画作品中的艺术美,且一些较为敏感的孩子在听到他人不好的评价后可能会变得不自信。如果教师可以富有乐趣地呈现美术作品,让幼儿感觉到这不是一个比赛作品,而只是一幅简简单单的作品分享,既可以减轻幼儿的负担,又可以调动幼儿创作的兴趣与主动性。
例如,在开展“可爱的小鸡”相关活动时,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画出不同形态的小鸡,当幼儿完成一两只小鸡后,再举办“为小鸡搭个窝”的活动,一步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裁剪下来,并且利用皱纹纸为自己以及教室的小鸡围一圈大大的鸡窝,如此一来,一幅“全家福”就展现在了幼儿面前。在参观的过程中幼儿不难发现鸡形态的差异,有的小鸡是低着头的,有的小鸡是抬起头的,还有的小鸡蜷缩成一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展开联想:低着头的小鸡可能是因为饿了在觅食;抬着头的小鸡是不是在做白日梦,希望食物从天上掉下来。这样一来,幼儿的参与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其联想能力以及欣赏水平也有了进步。
立体化呈现形式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而立体化的美术作品具有更加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材料,立体化地呈现美术作品,吸引幼儿的眼球,延长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展开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例如,在开展“彩色的银柳”美术活动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书面的绘画之外,还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将绘画完毕的作品轻轻地卷起来,并剪成条状以模仿柳树的枝条,之后再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当作树根。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栩栩如生的垂柳,并感受创作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打开脑洞,完善作品,比如用卷纸的芯代替矿泉水瓶作为柳树的树根。还可以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并展开交流,以此提升绘画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要谨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除了以上提到的改进措施,教师还可以布置个性展示角、美工展示区并采取创意悬挂等方式呈现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继续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作者单位:如皋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
情境化呈现形式
中班幼儿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认知较差且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难以理解一些美术作品。就此,教师要激发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与美术作品相适应的情景,丰富美术作品的背景,引导其自主学习,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加深幼儿对该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开展“小鱼吐泡泡”的美术活动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利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出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泡泡,让幼儿对圆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情况下幼儿在一开始都兴致勃勃,随着印的次数的增加,其感兴趣程度也逐渐下降。且这种方式只能为幼儿展现局部,不能完整地呈现出作品的全部内容,不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教师可进行如下的创新与改进。在课堂一开始首先为幼儿展现一幅很大的海底世界图,这个图上有蔚蓝的天空,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鱼以及舞动的水草等等。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一步步引导幼儿创作,让他们为自己喜欢的小鱼增添一些泡泡。作品完成后,幼兒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还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美观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
情趣化呈现形式
部分教师误以为美术活动就是将幼儿的作品简单地粘贴在黑板或者作业袋中供他人欣赏。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幼儿真正感知到自己绘画作品中的艺术美,且一些较为敏感的孩子在听到他人不好的评价后可能会变得不自信。如果教师可以富有乐趣地呈现美术作品,让幼儿感觉到这不是一个比赛作品,而只是一幅简简单单的作品分享,既可以减轻幼儿的负担,又可以调动幼儿创作的兴趣与主动性。
例如,在开展“可爱的小鸡”相关活动时,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画出不同形态的小鸡,当幼儿完成一两只小鸡后,再举办“为小鸡搭个窝”的活动,一步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裁剪下来,并且利用皱纹纸为自己以及教室的小鸡围一圈大大的鸡窝,如此一来,一幅“全家福”就展现在了幼儿面前。在参观的过程中幼儿不难发现鸡形态的差异,有的小鸡是低着头的,有的小鸡是抬起头的,还有的小鸡蜷缩成一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展开联想:低着头的小鸡可能是因为饿了在觅食;抬着头的小鸡是不是在做白日梦,希望食物从天上掉下来。这样一来,幼儿的参与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其联想能力以及欣赏水平也有了进步。
立体化呈现形式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而立体化的美术作品具有更加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材料,立体化地呈现美术作品,吸引幼儿的眼球,延长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展开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例如,在开展“彩色的银柳”美术活动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书面的绘画之外,还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将绘画完毕的作品轻轻地卷起来,并剪成条状以模仿柳树的枝条,之后再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当作树根。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栩栩如生的垂柳,并感受创作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打开脑洞,完善作品,比如用卷纸的芯代替矿泉水瓶作为柳树的树根。还可以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并展开交流,以此提升绘画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要谨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除了以上提到的改进措施,教师还可以布置个性展示角、美工展示区并采取创意悬挂等方式呈现美术作品,激发幼儿继续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作者单位:如皋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