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雎》是国风的第一首诗,亦是《诗经》的首篇,因而历来被学者们所重视。但对《关雎》主题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各个时期却不尽相同,大致有“后妃之德”说、“讽君刺时”说、“夫妇婚配”说、“民间恋歌”说,“求贤”说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因为大多学者都是站在一定的社会,阶级立场上,带着意识形态来分析诗作的,难免会受主观心理暗示的影响,有先入为主之嫌,曲解诗歌的原意,有的甚至以点带面,牵强附会。但究竟《关雎》的主题思想是想表达什么呢?哪一说更符合原意呢?我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只是它的对象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贵族的青年男女。
【关键词】《关雎》 称谓 器乐 表现手法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对各家观点加以认真梳理,不难发现,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可证之处,然而从做诗歌到完成这一阶段来说,或许它并不复杂,只是后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在无意识之间掺杂了很多别的因素,导致了各种观点的存在。但实际上这就是一首反映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只是它的对象不是普通的男女,而是贵族阶层,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婚姻,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可论证这是一首爱情诗,此外通过里面描写的对象和物象也可论证这是一篇描写贵族阶层追求爱情的诗篇。
一、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论证
《关雎》和现代情歌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现代歌词在结构上讲求反复,语言上要求简练,用词上注重和韵,意境上追求含蓄,都是为了抒情的需要。再来看看《关雎》,全诗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就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可谓惜墨如金。双声叠韵词"关关,窈窕,雎鸠,参差"等的运用,使诗歌节奏明快和谐,富于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顺畅自如,非常符合诗歌便于抒情传唱的特点。反复吟咏的诗歌句式,使情感跌宕反复。此外,诗中意象"水","雎鸠"的创造,更使诗歌富有传情性。
全诗五章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章为第一层,描写青年男子听到鸟呜,看到河州中采荇菜的美丽女子顿生爱慕之情。二,三章为第二层,写青年男子努力追求所爱的姑娘,但"求之不得",于是陷人了痛苦的冥思苦想之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后两章为第三层,诗歌并未延续上一章的沉重心情,而是笔锋一转,以欢快的调子来写这位男子幻想以弹琴鼓瑟的方式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以敲锣打鼓的方式迎娶新娘的场面。这样写既能衬托出女子的美丽娴淑,又能表现出男子有情有礼的君子风度,全诗充满顿挫醇和之美,可见《关雎》乃为一首爱情诗,它表达了一位贵族青年爱慕并追求一位美丽贤淑女子的过程。
二、从君子和淑女的称谓论证
《关雎》对于它所歌咏的对象“淑女” ,“君子”。这个淑女,君子是指怎样身份的人呢?“君子”一词常见于《尚书》,是对贵族的通称。如“君子所,居无逸”,“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在《说文解字》“ 君”的词条是“君,尊也。从尹口。”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中进一步解释,“ 君,治也”。有用口来“ 发号” 之意。在王筠的《说文句读》中认为“发号故从口”,都是在指“君”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也证明了“君”高人一等的显赫地位。可见,君的本义应是指有较高地位之人。《说文解字》中“窈,深远也”,“ 窕,深肆极也”。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认为毛诗“窈窕,幽闲也”,是“ 以幽释窈,以闲释窕”,“ 远”“ 幽” 都是认为“ 窈”为“ 深”的含义,即深沉而不显露。孔颖达在注“ 窈窕”时,也认为是“淑女所居之处。”综于此,《关雎》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大抵认定为贵族阶层的代表,故《关雎》也应是一首反映贵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恋歌。
此外,在写”君子”追求”淑女”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情态。这样的情态既真切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深厚真挚的爱意,又不显得激烈和冲动。没有狂热誓言,没有火山爆发般的热烈,却有溪水潺潺般的温柔,显得平和而有分寸,体现出一种自我克制、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即《毛诗序》 所谓 “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经时代正处于礼乐文化的建立兴盛期,礼在当时处于统治地位。当《关雎》中的君子求淑女而不得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后,“君子”能够以礼节情,这样的情欲最后诉诸于钟鼓和琴瑟,而没有逾越礼仪之外,而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也只有有德有道的君子和坚贞的淑女相配。
三、从钟鼓和琴瑟的礼制论证
《关雎》歌咏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这琴瑟和钟鼓,用以优待淑女,就牵涉到古时奏弹这乐器的一个礼制问题。琴瑟,钟鼓弹奏不易,欣赏亦难,因为据史料的记载“礼不下庶人”,琴瑟和钟鼓都并非是一般民间所用的乐器。鉴于此,也可以认为《关雎》是一首贵族婚礼歌。并且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和阶级的影响,琴瑟和钟鼓通常而言出现在的场合都是士大夫,诸侯,天子的家里,并且这还象征着一种荣耀,并且会十分珍惜,有的还会在器上镌铭,以记其事,子孙都将其视为宝。
钟鼓,琴瑟与礼制相关。何楷说过“琴瑟,常御之乐也故。《鹿鸣》燕群臣则曰:鼓瑟鼓琴,钟鼓,至大之乐也。故《彤弓》飨诸侯则曰:“钟鼓既设,盖燕礼小而飨礼大,所用之乐亦从以异也。”就是说这乐器用于燕礼、飨礼之时,为庙堂之乐。从这样寓有一定的政治性的生活内涵中,可以理解这“君子 ”及 “淑女 ”身份是不寻常了。这“君子”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一位显赫的奴隶主贵族吧,这样看来,那么君子和淑女就不会是当时普通的农村青年男女,而是指贵族男女之间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刘绪义《<诗经>心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2]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2007年版。
[3] 元江《风》类诗经新解,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 武振玉《诗经对解》类诗经新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5] 吴晓峰《<周南·关雎>释义新解》,《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
[6] 刘操南《<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5卷第1期
[7]骆礼刚《<诗经·关雎>篇主旨再认识》,《贵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8卷第4期
[8]孙桂平《<关雎>诗解辨正》,《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8卷第2期
【关键词】《关雎》 称谓 器乐 表现手法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对各家观点加以认真梳理,不难发现,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可证之处,然而从做诗歌到完成这一阶段来说,或许它并不复杂,只是后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在无意识之间掺杂了很多别的因素,导致了各种观点的存在。但实际上这就是一首反映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只是它的对象不是普通的男女,而是贵族阶层,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婚姻,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可论证这是一首爱情诗,此外通过里面描写的对象和物象也可论证这是一篇描写贵族阶层追求爱情的诗篇。
一、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论证
《关雎》和现代情歌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现代歌词在结构上讲求反复,语言上要求简练,用词上注重和韵,意境上追求含蓄,都是为了抒情的需要。再来看看《关雎》,全诗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就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可谓惜墨如金。双声叠韵词"关关,窈窕,雎鸠,参差"等的运用,使诗歌节奏明快和谐,富于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顺畅自如,非常符合诗歌便于抒情传唱的特点。反复吟咏的诗歌句式,使情感跌宕反复。此外,诗中意象"水","雎鸠"的创造,更使诗歌富有传情性。
全诗五章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章为第一层,描写青年男子听到鸟呜,看到河州中采荇菜的美丽女子顿生爱慕之情。二,三章为第二层,写青年男子努力追求所爱的姑娘,但"求之不得",于是陷人了痛苦的冥思苦想之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后两章为第三层,诗歌并未延续上一章的沉重心情,而是笔锋一转,以欢快的调子来写这位男子幻想以弹琴鼓瑟的方式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以敲锣打鼓的方式迎娶新娘的场面。这样写既能衬托出女子的美丽娴淑,又能表现出男子有情有礼的君子风度,全诗充满顿挫醇和之美,可见《关雎》乃为一首爱情诗,它表达了一位贵族青年爱慕并追求一位美丽贤淑女子的过程。
二、从君子和淑女的称谓论证
《关雎》对于它所歌咏的对象“淑女” ,“君子”。这个淑女,君子是指怎样身份的人呢?“君子”一词常见于《尚书》,是对贵族的通称。如“君子所,居无逸”,“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在《说文解字》“ 君”的词条是“君,尊也。从尹口。”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中进一步解释,“ 君,治也”。有用口来“ 发号” 之意。在王筠的《说文句读》中认为“发号故从口”,都是在指“君”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也证明了“君”高人一等的显赫地位。可见,君的本义应是指有较高地位之人。《说文解字》中“窈,深远也”,“ 窕,深肆极也”。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认为毛诗“窈窕,幽闲也”,是“ 以幽释窈,以闲释窕”,“ 远”“ 幽” 都是认为“ 窈”为“ 深”的含义,即深沉而不显露。孔颖达在注“ 窈窕”时,也认为是“淑女所居之处。”综于此,《关雎》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大抵认定为贵族阶层的代表,故《关雎》也应是一首反映贵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恋歌。
此外,在写”君子”追求”淑女”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情态。这样的情态既真切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深厚真挚的爱意,又不显得激烈和冲动。没有狂热誓言,没有火山爆发般的热烈,却有溪水潺潺般的温柔,显得平和而有分寸,体现出一种自我克制、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即《毛诗序》 所谓 “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经时代正处于礼乐文化的建立兴盛期,礼在当时处于统治地位。当《关雎》中的君子求淑女而不得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后,“君子”能够以礼节情,这样的情欲最后诉诸于钟鼓和琴瑟,而没有逾越礼仪之外,而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也只有有德有道的君子和坚贞的淑女相配。
三、从钟鼓和琴瑟的礼制论证
《关雎》歌咏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这琴瑟和钟鼓,用以优待淑女,就牵涉到古时奏弹这乐器的一个礼制问题。琴瑟,钟鼓弹奏不易,欣赏亦难,因为据史料的记载“礼不下庶人”,琴瑟和钟鼓都并非是一般民间所用的乐器。鉴于此,也可以认为《关雎》是一首贵族婚礼歌。并且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和阶级的影响,琴瑟和钟鼓通常而言出现在的场合都是士大夫,诸侯,天子的家里,并且这还象征着一种荣耀,并且会十分珍惜,有的还会在器上镌铭,以记其事,子孙都将其视为宝。
钟鼓,琴瑟与礼制相关。何楷说过“琴瑟,常御之乐也故。《鹿鸣》燕群臣则曰:鼓瑟鼓琴,钟鼓,至大之乐也。故《彤弓》飨诸侯则曰:“钟鼓既设,盖燕礼小而飨礼大,所用之乐亦从以异也。”就是说这乐器用于燕礼、飨礼之时,为庙堂之乐。从这样寓有一定的政治性的生活内涵中,可以理解这“君子 ”及 “淑女 ”身份是不寻常了。这“君子”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一位显赫的奴隶主贵族吧,这样看来,那么君子和淑女就不会是当时普通的农村青年男女,而是指贵族男女之间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刘绪义《<诗经>心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2]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2007年版。
[3] 元江《风》类诗经新解,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 武振玉《诗经对解》类诗经新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5] 吴晓峰《<周南·关雎>释义新解》,《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
[6] 刘操南《<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5卷第1期
[7]骆礼刚《<诗经·关雎>篇主旨再认识》,《贵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8卷第4期
[8]孙桂平《<关雎>诗解辨正》,《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8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