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1. 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1.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1.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1.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2.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统一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2.1以校为本,联系学校生活教学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2立足家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2.3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XX 啤酒,步步领鲜”、“使用 XX 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1. 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1.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1.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1.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2.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统一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2.1以校为本,联系学校生活教学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2立足家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2.3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XX 啤酒,步步领鲜”、“使用 XX 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