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文化--之一,端午节在各地还有着不同的別称,如端阳、重五、龙舟、正阳、龙日等节日別称,端午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祭拜龙神、河祖的节日,因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才定下了这个节日。端午文化传承下来也经历了多个时代,自然其文化特性就有了多方面的体现,我们来聊一聊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文化。
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赛龙舟是各地都有的习俗,随着国家对国学的重视,各地端午习俗也在慢慢普及。赛龙舟是一项集体划桨活动,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比赛前都要进行仪式,请龙、祭神,后续龙舟还要装头尾。古代,人们祭祀龙神赛龙舟意在为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寻求事事如意的意思,发展到现在,赛龙舟成了一项节日活动、商业节日了。
吃粽子
历史上关于粽子文聿记载,最早大概见《说文解字》日:“芦叶裹米也”。在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也提及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午,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子是用粽叶(也有用柊叶)把糯米包起来,里面加馅包紧,放于锅中蒸熟,即可食用。最初吃粽子主要是祭拜先祖和神灵,自从屈原之后,吃粽子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是向河中撒入粽子米食等给鱼虾咭。防止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到了明清时期,粽子成为了吉祥食品,据说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好口彩。
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古人有挂艾草和菖蒲在门上的习俗,目的是为了驱虫、驱邪、治病等目的,所谓:“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镶瘴气”。
其他文化习俗
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端午习俗,如打午时水、抢五色丝线、洗草药水、浸龙舟水、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躲端午、避五毒、暍雄黄酒、跳钟馗、打马球、斗草等文化习俗。
端午节习俗众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是很少,目前也就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在全国都可以看到,其他习俗很多地区基本都没有了,但端午的文化传承却深刻在中国民族的精神意志之中。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祭拜龙神、河祖的节日,因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才定下了这个节日。端午文化传承下来也经历了多个时代,自然其文化特性就有了多方面的体现,我们来聊一聊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文化。
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赛龙舟是各地都有的习俗,随着国家对国学的重视,各地端午习俗也在慢慢普及。赛龙舟是一项集体划桨活动,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比赛前都要进行仪式,请龙、祭神,后续龙舟还要装头尾。古代,人们祭祀龙神赛龙舟意在为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寻求事事如意的意思,发展到现在,赛龙舟成了一项节日活动、商业节日了。
吃粽子
历史上关于粽子文聿记载,最早大概见《说文解字》日:“芦叶裹米也”。在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也提及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午,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子是用粽叶(也有用柊叶)把糯米包起来,里面加馅包紧,放于锅中蒸熟,即可食用。最初吃粽子主要是祭拜先祖和神灵,自从屈原之后,吃粽子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是向河中撒入粽子米食等给鱼虾咭。防止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到了明清时期,粽子成为了吉祥食品,据说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好口彩。
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古人有挂艾草和菖蒲在门上的习俗,目的是为了驱虫、驱邪、治病等目的,所谓:“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镶瘴气”。
其他文化习俗
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端午习俗,如打午时水、抢五色丝线、洗草药水、浸龙舟水、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躲端午、避五毒、暍雄黄酒、跳钟馗、打马球、斗草等文化习俗。
端午节习俗众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是很少,目前也就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在全国都可以看到,其他习俗很多地区基本都没有了,但端午的文化传承却深刻在中国民族的精神意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