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辅导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随时都会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转化学生消极心理,减少负面影响,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科学课 心理健康 信念 自我意识 归因 积极学习 管理情绪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时刻都有可能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这不仅制约孩子们的发展,还会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靠每2周1节的健康教育课和心理教师的个别疏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转化学生消极心理,减少负面影响,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如何渗透呢?在我执教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的经验如下:
教师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格品质。教师若有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用这些积极的力量和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和帮助学生。
其次,教师要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人人都有积极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良好的情绪去唤醒、激励、鼓舞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为很多小学阶段的“差生”后来照样成就非凡。如:小时候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爱因斯坦,后来成了杰出的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来恰当地评价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具有良好的行为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有能力的人,是值得他人尊重的。
我有个学生特调皮,我找他谈话,树立他的自信心,不断肯定他的良好表现,弱化他的小毛病,真诚地相信他能自我调控。后来他进步很大,体验到自己被老师表扬、受同学尊重的快乐,越来越优秀。我知道这是积极心理暗示、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他不断进步的。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论过程,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现在的孩子遇事总喜欢找客观理由来推卸责任,认为不成功是因为因素不可控、不稳定,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其实,这都是学生归因不正确造成的,这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我调控的信心,影响其活动执行的动力,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再让学生进行成败体验活动;最后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可控的,学习结果是可预测的,成败在于能力和努力,就连自己的心情好坏也在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生活。
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营造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体验、动机态度对他们的心理态度和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上师生平等愉悦的交流,学生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利于学生互相尊重、积极学习。
让学生体验成功。科学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亲切、有用、自己能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有信心。同时恰当设计任务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利用替代性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会认为自己也能行;当看到示范者失败时,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成功。所以,我常树立同龄人为榜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训练时,我讲扬州13岁的女孩刁逸君有近60项发明,4项国家专利,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教育学生“她行,我们也能行”。我还给学生阅读我征订的杂志《小学生发明与创造》,上面全是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学生看到同龄人的成功,自己也会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指导学生管理情绪
学生和常人一样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常会情绪波动。当积极情绪为主导时,人会开心、兴奋、幸福;当消极情绪为主导时,人会生气、恐惧、厌烦。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人内在的真實感受反映,每种情绪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若经常受消极情绪的困扰,必然会萎靡不振、忧郁、沮丧,对一切活动丧失兴趣,甚至会出现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体察学生的情绪,去理解学生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实需要和感受,这样才会改善师生沟通和教学的效果,才能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作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让积极的良好情绪主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①尽快离开刺激源,给自己留出理智思考的时间。②倾诉。③写。把烦恼写在纸上埋起来或让它顺水流走。④冥想。⑤运动宣泄。⑥喊。⑦哭。哭是解除伤心痛苦的一剂良药,眼泪可以化解许多烦恼和无奈。⑧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这是上上策,专业的指导会很快排除心理障碍,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总之,各科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有效的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通过教育智慧放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的作用,转化消极心理的负面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科学课 心理健康 信念 自我意识 归因 积极学习 管理情绪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时刻都有可能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这不仅制约孩子们的发展,还会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靠每2周1节的健康教育课和心理教师的个别疏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转化学生消极心理,减少负面影响,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如何渗透呢?在我执教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的经验如下:
教师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格品质。教师若有积极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用这些积极的力量和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和帮助学生。
其次,教师要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人人都有积极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良好的情绪去唤醒、激励、鼓舞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为很多小学阶段的“差生”后来照样成就非凡。如:小时候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爱因斯坦,后来成了杰出的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来恰当地评价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具有良好的行为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有能力的人,是值得他人尊重的。
我有个学生特调皮,我找他谈话,树立他的自信心,不断肯定他的良好表现,弱化他的小毛病,真诚地相信他能自我调控。后来他进步很大,体验到自己被老师表扬、受同学尊重的快乐,越来越优秀。我知道这是积极心理暗示、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他不断进步的。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论过程,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现在的孩子遇事总喜欢找客观理由来推卸责任,认为不成功是因为因素不可控、不稳定,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其实,这都是学生归因不正确造成的,这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我调控的信心,影响其活动执行的动力,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再让学生进行成败体验活动;最后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可控的,学习结果是可预测的,成败在于能力和努力,就连自己的心情好坏也在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生活。
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营造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体验、动机态度对他们的心理态度和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上师生平等愉悦的交流,学生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利于学生互相尊重、积极学习。
让学生体验成功。科学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亲切、有用、自己能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有信心。同时恰当设计任务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利用替代性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会认为自己也能行;当看到示范者失败时,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成功。所以,我常树立同龄人为榜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训练时,我讲扬州13岁的女孩刁逸君有近60项发明,4项国家专利,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教育学生“她行,我们也能行”。我还给学生阅读我征订的杂志《小学生发明与创造》,上面全是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学生看到同龄人的成功,自己也会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指导学生管理情绪
学生和常人一样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常会情绪波动。当积极情绪为主导时,人会开心、兴奋、幸福;当消极情绪为主导时,人会生气、恐惧、厌烦。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人内在的真實感受反映,每种情绪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若经常受消极情绪的困扰,必然会萎靡不振、忧郁、沮丧,对一切活动丧失兴趣,甚至会出现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体察学生的情绪,去理解学生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实需要和感受,这样才会改善师生沟通和教学的效果,才能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作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让积极的良好情绪主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①尽快离开刺激源,给自己留出理智思考的时间。②倾诉。③写。把烦恼写在纸上埋起来或让它顺水流走。④冥想。⑤运动宣泄。⑥喊。⑦哭。哭是解除伤心痛苦的一剂良药,眼泪可以化解许多烦恼和无奈。⑧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这是上上策,专业的指导会很快排除心理障碍,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总之,各科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有效的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通过教育智慧放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的作用,转化消极心理的负面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