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长寿,这几种心态你不能有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态强,寿命长;心态差,遭夭亡。消极情绪、不良心态是引起中老年人疾病和导致猝死的隐形杀手。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必须摒弃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忧郁心态
  一般地说,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经济收入相应减少,社会地位和社会交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离退休以前担任过一定职位的部分老同志,此时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回顾当年,多愁善感。如此均会导致一些老年人忧郁心态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急躁心态
  有些老年人由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孤独感、自卑感增长,加之社会地位越来越差,如果再有一些不顺心、不如意之事,自控能力随之降低,于是就会产生急躁情绪,表现为遇事急躁,易动肝火,爱发牢骚,爱埋怨,动辄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
  
  孤独心态
  不少老年人离退休回家后,由于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觉得被冷落、被遗弃。尤其是一些身边无子女或居住在独门独户单元房里的老年人,“水煤电气相通,老死不相往来”,如此与世隔绝,就会使部分老人孤独感愈来愈明显。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大的心理落差,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怪异、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自卑心态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而产生无价值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人往往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漫不经心,常有等死念头。如果遇到疾病等困难时,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加重。
  
  悲观心态
  一些老年人由于长期重病缠身,认为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世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了,难免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留恋感。由此,忧虑悲观的心理、衰老感和死亡感也就不禁油然而生。常回想已故的亲友,又联想到自己,悲悲戚戚。
  
  多疑心态
  有些老年人感觉器官不敏锐,往往捕风捉影,疑虑缠身,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作对他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与他人缺乏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别人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常常会怀疑其是对自己不怀好意。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造成其疑心病的加重。
  
  怀旧心态
  一些人到了晚年,总爱回忆过去,对一些幸福的往事,常叹时光如箭,稍纵即逝;对一些悲伤的记忆,又念念不忘,始终走不出那片阴影,甚而至于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对任何新事物都看不惯,认为是“一代不如一代”。怀旧者大多固执刻板,因循守旧,消极郁闷。人一旦沉溺于怀旧的泥潭,心理空间只容得云烟往事,那就真正是步入了衰朽暮年,必将失去生命活力和希望。
  
  牵挂心态
  此种心态表现在一些老年人对自己的儿孙辈过分地牵肠挂肚,尽管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或早已为人父母,或已学有所成,有了自己的事业,但老年人对他们仍像过去那样,事事处处关心和挂念,忧虑重重。
  
  恐惧心态
  有些老年人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恐惧心理是养生大忌。医务人员进行过这样的试验:把两只同胎生的兔子以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生活条件喂养,只是一只兔子的不远处拴一条狼狗。狼狗虽不能伤害它,但兔子时时处在惊恐不安的环境中,逐渐消瘦,很快死去;另一只兔子却生长得很健壮。有报道说,心脏因强烈的恐惧而强力收缩,会造成血管闭塞,引起闭塞性血管病。
  以上几种不良心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长寿有百害而无一利。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心理危机症状就应及时调整心态,做到正确地对待人生,科学地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社会活动,使精神生活充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此外雅趣爱好,例如养鱼、种花、书法、音乐、绘画等,可使精神有所寄托,忘记忧愁与烦恼,有益于身心健康。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可让亲属或朋友陪同你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要相信科学。独乐不如与众同乐,如能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每到端午节,民间一些地方有喝雄黄酒,于房前屋后放置菖蒲、艾叶的习俗,说是可以驱除毒蛇。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因喝了许仙的雄黄酒才现出蛇形。端午节的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毒蛇的厌恶和畏惧。然而,令人生畏的毒蛇除了会伤人以外,许多蛇类全身还都是宝呢!也许这种反差是大自然的有意安排,以让它将功补过。蛇类入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山海经》中已有记载:“蛇,服之无心腹之疾。”《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到过用
期刊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视觉对人如此重要,所以,眼健康成为时代关注的话题。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