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报道:在南京大学发展的这十年里,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新的发展,新的变化,新的进步?
张荣:南大110年来一直坚持特色办学、内涵发展。过去的十年是我们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启动百年新征程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继往开来,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概括来说包括:
一是确立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以“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作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
二是拓展了办学新空间。过去的十年,南京大学建设了仙林新校区,形成了鼓楼、仙林、浦口三校区功能互补的办学格局,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是探索办学新举措。近十年来在坚持内涵发展的同时,适度扩大办学规模,逐步形成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架构,“育人体系”创新工程、“科研体系”创新工程、“人才体系”创新工程等三大改革任务逐步深化,启动实施新一轮全方位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
四是取得了办学新成果,如:11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闵乃本院士及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整体出版;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台湾地区先后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周等活动。
中国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骏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一个观点:“不要利用校庆来做什么事。”这句话如何理解?
张荣:校庆就是学校过生日,它实际是我们办学过程的一个自然节点。不要把校庆当做一个特别的事情,不要用校庆来专门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特定的目标。
从另一方面来说,校庆活动当然是我们整体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体系的一个体现和反映。校庆有其非常明显的自身功能。概括地讲就是,汇报最新办学成果、交流师生校友情感、反思学校办学之道、展望学校发展路径。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把校庆当做一个集中向社会和公众展示和汇报学校新世纪、新百年以来所取得的新成绩、新风貌的载体;一个供师生加深感情、校友追忆大学美好时光的欢乐节日;一个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对学校过去十年办学举措和办学道路进行集体思考的平台;及学校审视过去、研究当下、规划未来的契机。
通过科学筹划和系统安排校庆活动,让校庆融入到办学的方方面面,从内涵上体现南京大学的办学传统,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要求。
中国报道:南大110周年校庆强调“学生、教师、校友”为主体,办“学术校庆、人文校庆”,这样的基调具体体现在哪些细节上?
张荣: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结合南京大学的自身传统和积淀,充分突出了南大人在整个校庆活动中的主体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庆方案策划广泛征集了校友、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涌现出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好方案、好点子;其次,“学生、教师、校友”的主体地位在校庆活动中贯穿始终,已經开启的校庆纪念学分——110场学术报告、“思想之光”系列报告会、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如何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大讨论,即将举办的全球校友代表大会、大学生建造节、校友终身网上学习计划等都得到了南大人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第三,在校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项目策划、校友接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充分考虑普通师生员工、校友、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需求。
中国报道:您刚才提到“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活动,应该是南大的首创,微电影节作为校庆的重点活动之一,它的现实意义在哪?
张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壮大,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微电影是新媒体的重要代表,它的特征是门槛低,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我们举办这次微电影节,就是在大学开展新媒体研究与创新的一次尝试,目的是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作出一批好的微电影作品,从而体现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贯理念,使“微电影”这样的新媒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抓手和文化育人的新载体。
除此之外,大学举行的“微电影节”具有学术特征,大学作为学术殿堂,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电影教育的发源地(中国电影教育之父孙明经就曾任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教授、影音部主任,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有理由为中国电影事业包括微电影事业作出我们学理上的探索和学术上的贡献。
中国报道:谈到校庆的一系列活动,有不少活动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牛顿苹果园的落成,有人调侃“砸中牛顿的苹果也会砸到南大人”了。此举能给南大和南大人带来什么?
张荣:牛顿苹果枝的移植不仅仅是一次树木移栽活动,除了象征意义外,还是南大在育人理念和人文理念上的一次探索。我们会以牛顿苹果枝为基础,以南京大学名人园中已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植树木为互补,建设“牛顿园”,将它打造成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学术研讨,互相启发或者争论的活动场所,为师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休闲的育人氛围。
与此相关的,就是通过“牛顿园”的建设来弘扬一种勤于思考、鼓励争鸣、敢于怀疑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将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流启发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这一问题,把“牛顿园”的建设作为优化育人环境的一个尝试,将育人空间从教室内搬到课堂外,把课堂教学和讨论环境融为一体,这是我们在育人理念和人文理念上的一次新的探索。
中国报道:“绿色校庆”的主张,顺应了时代的呼声,那么,绿色校庆的理念是如何体现的呢?
张荣:在国内高校中,我校在绿色大学建设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和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三所大学就共同倡导发起成立了绿色大学联盟,开展绿色教育、绿色研究、绿色服务,社会反响很大。
我们同样希望把这样一种绿色的理念在我们校庆当中得以贯彻,“绿色校庆”强调的是大学的理念和追求,建设绿色大学,它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有一系列的切实举措作为支撑的。一是在组织运行上体现绿色校庆的要求。坚持节约办校庆,在活动场面、组织机构、嘉宾接待等方面厉行节约,比如说取消烟火晚会项目等。二是在项目设计上体现绿色校庆的要求,我们策划了一些突出绿色主题的校庆活动,以推进绿色科学研究、开展绿色教育及社会服务、推广绿色文化,比如说大学生建造节,学生建造的几个建筑都是用太阳能屋顶来进行室内照明。三是在校园美化上体现绿色校庆的要求,着力美化校园环境,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张荣:南大110年来一直坚持特色办学、内涵发展。过去的十年是我们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启动百年新征程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继往开来,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概括来说包括:
一是确立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以“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作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
二是拓展了办学新空间。过去的十年,南京大学建设了仙林新校区,形成了鼓楼、仙林、浦口三校区功能互补的办学格局,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是探索办学新举措。近十年来在坚持内涵发展的同时,适度扩大办学规模,逐步形成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架构,“育人体系”创新工程、“科研体系”创新工程、“人才体系”创新工程等三大改革任务逐步深化,启动实施新一轮全方位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
四是取得了办学新成果,如:11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闵乃本院士及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整体出版;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台湾地区先后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周等活动。
中国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骏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一个观点:“不要利用校庆来做什么事。”这句话如何理解?
张荣:校庆就是学校过生日,它实际是我们办学过程的一个自然节点。不要把校庆当做一个特别的事情,不要用校庆来专门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特定的目标。
从另一方面来说,校庆活动当然是我们整体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体系的一个体现和反映。校庆有其非常明显的自身功能。概括地讲就是,汇报最新办学成果、交流师生校友情感、反思学校办学之道、展望学校发展路径。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把校庆当做一个集中向社会和公众展示和汇报学校新世纪、新百年以来所取得的新成绩、新风貌的载体;一个供师生加深感情、校友追忆大学美好时光的欢乐节日;一个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对学校过去十年办学举措和办学道路进行集体思考的平台;及学校审视过去、研究当下、规划未来的契机。
通过科学筹划和系统安排校庆活动,让校庆融入到办学的方方面面,从内涵上体现南京大学的办学传统,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要求。
中国报道:南大110周年校庆强调“学生、教师、校友”为主体,办“学术校庆、人文校庆”,这样的基调具体体现在哪些细节上?
张荣: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结合南京大学的自身传统和积淀,充分突出了南大人在整个校庆活动中的主体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庆方案策划广泛征集了校友、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涌现出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好方案、好点子;其次,“学生、教师、校友”的主体地位在校庆活动中贯穿始终,已經开启的校庆纪念学分——110场学术报告、“思想之光”系列报告会、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如何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大讨论,即将举办的全球校友代表大会、大学生建造节、校友终身网上学习计划等都得到了南大人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第三,在校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项目策划、校友接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充分考虑普通师生员工、校友、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需求。
中国报道:您刚才提到“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活动,应该是南大的首创,微电影节作为校庆的重点活动之一,它的现实意义在哪?
张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壮大,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微电影是新媒体的重要代表,它的特征是门槛低,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我们举办这次微电影节,就是在大学开展新媒体研究与创新的一次尝试,目的是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作出一批好的微电影作品,从而体现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贯理念,使“微电影”这样的新媒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抓手和文化育人的新载体。
除此之外,大学举行的“微电影节”具有学术特征,大学作为学术殿堂,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电影教育的发源地(中国电影教育之父孙明经就曾任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教授、影音部主任,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有理由为中国电影事业包括微电影事业作出我们学理上的探索和学术上的贡献。
中国报道:谈到校庆的一系列活动,有不少活动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牛顿苹果园的落成,有人调侃“砸中牛顿的苹果也会砸到南大人”了。此举能给南大和南大人带来什么?
张荣:牛顿苹果枝的移植不仅仅是一次树木移栽活动,除了象征意义外,还是南大在育人理念和人文理念上的一次探索。我们会以牛顿苹果枝为基础,以南京大学名人园中已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植树木为互补,建设“牛顿园”,将它打造成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学术研讨,互相启发或者争论的活动场所,为师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休闲的育人氛围。
与此相关的,就是通过“牛顿园”的建设来弘扬一种勤于思考、鼓励争鸣、敢于怀疑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将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流启发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这一问题,把“牛顿园”的建设作为优化育人环境的一个尝试,将育人空间从教室内搬到课堂外,把课堂教学和讨论环境融为一体,这是我们在育人理念和人文理念上的一次新的探索。
中国报道:“绿色校庆”的主张,顺应了时代的呼声,那么,绿色校庆的理念是如何体现的呢?
张荣:在国内高校中,我校在绿色大学建设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和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三所大学就共同倡导发起成立了绿色大学联盟,开展绿色教育、绿色研究、绿色服务,社会反响很大。
我们同样希望把这样一种绿色的理念在我们校庆当中得以贯彻,“绿色校庆”强调的是大学的理念和追求,建设绿色大学,它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有一系列的切实举措作为支撑的。一是在组织运行上体现绿色校庆的要求。坚持节约办校庆,在活动场面、组织机构、嘉宾接待等方面厉行节约,比如说取消烟火晚会项目等。二是在项目设计上体现绿色校庆的要求,我们策划了一些突出绿色主题的校庆活动,以推进绿色科学研究、开展绿色教育及社会服务、推广绿色文化,比如说大学生建造节,学生建造的几个建筑都是用太阳能屋顶来进行室内照明。三是在校园美化上体现绿色校庆的要求,着力美化校园环境,推进绿色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