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县域改革发展中走出一条好路子。”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河南省兰考县时如是嘱托。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联系点,总书记多次前往兰考,对其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兰考县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庄严承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如今,这片留下焦裕禄同志热血精神的贫瘠之地,在今年3月摘掉了“贫困帽”。
在成功“摘帽”前夕,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兰考成为国内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金融为抓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奋进在小康路上。
按要求,普惠金融要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兰考要为欠发达县域探索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央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认为,中国的县域经济如何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如何落地,可以让兰考先探出一条路来。
授信反哺信用建设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发展普惠金融,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让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兰考县在获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前后,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致力开辟出金融扶贫的新渠道。
汤二法是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协会会长。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前往调研时,汤二法抚摸着厂房内摆放得井然有序的各色乐器,感慨良多。兰考曾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县,几乎家家户户住茅草房、烧土材火,尽管村民们1990年代就瞄上了当地特有的泡桐木制器,但资金匮乏、模式简陋让这唯一的产业多年来始终“小打小闹”。
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汤二法所在的乐器协会获得金融支持,100多家乐器厂产值很快翻了几番,工人们年均增收1万多元。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厂,我共有三个乐器厂,年产值上千万。”浓浓的兰考乡音,毫不影响汤二法把自己的古筝、古琴卖到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每户可获三万元普惠授信。”兰考县副县长秦向辉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这是试验区最新推出三个近期目标之一的具体措施。三个目标包括: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金融服务人人全覆盖和普惠金融服务站点村村全覆盖。
从央行调兰考县挂职的半年以来,秦向辉前所未有的忙。他主要任务是把先进的金融模式带进穷乡僻壤,让兰考摘掉“贫困帽”,同时,提升群众的金融意识和搭建金融基础设施,让兰考百姓懂金融、用金融。
兰考迈出的第一步,是把传统的“信用+授信”转换成“授信+信用”,以看似简单的顺序调换来铺设大型金融基础工程——由央行牵头建立兰考地区个人信用信息平台,融合县域内全覆盖的基础授信和风险分担机制。就是说,兰考县所有农民将以户为单位,无条件得到最高三万元的贷款授信。
在不良率相对高企的“三農”和小微业务上,兰考这一刚刚摘掉“贫困帽”的县,为何如此“奋进”?
徐诺金表示,此举一方面实现了“应贷尽贷”,落实普惠政策;另一方面,在授信过程中,能完成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完善,补足央行征信体系盲区,同时构建兰考县自身的区域性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搭建有助于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服务“三农”和小微,长远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
“就像给农民发了一张三万元额度的信用卡,银行负责基础授信和用信条件审核。”郑州银行一名高管称,农户使用贷款所产生的信用记录会被实时收集,也便于银行获客和风控手段的多样化。
兰考农商行人士介绍,虽然原则上户户授信无条件、无差异,但用信是有条件的:农户必须具备劳动能力、无违法不良记录且资金仅限于发展生产,不可作为生活消费。
普惠授信方案的意义不止于此。长期以来,“三农”和小微领域的征信工作存在两大弊端:要么由于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技术屏障使得人工收集难以落地;要么以漫天撒网的方式收集数据后,却发现具备授信资格和需求的农户寥寥无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是一条新路径。”徐诺金说,新路径从需求端来调动农户申报个人信息的积极性,有望快速、有效地弥补征信空白,对兰考意义深远。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对此评价称,信用信息数据的获取是银行判断风险、授信的前提。在地方上存在大量征信数据空白之时,由央行与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信用信息大数据库,“必要且重要”。
因地制宜建立风控机制
如此创新性改革,兰考试验区如何建立适宜的风控机制?
针对普惠授信,兰考细化了授信、贷款申请和发放、贷后管理等工作流程。在授信阶段,主办银行、乡(镇)、村及“支部连支部”、驻村第一书记等相关人员提前做好动员、宣传和解答工作,让农户知悉普惠授信改革的意义、流程条件、自身权利义务以及激励政策、违约责任,等等。
进入信贷流程,在主办银行的信贷工作框架下,农户只须缴纳一定的普惠授信保证保险和担保费用,就可以在三天之内获得贷款。对于合规守信的农户,这些费用由政府专项设立的诚信奖励金给予全额奖补,由此来激发农户的守信意识。
对于风险处置,一是由兰考县政府牵头主办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成立兰考县普惠授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专项负责普惠授信工作的风险处置。二是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方参与,权责匹配的风险分担机制。此外,还建立了村、乡(镇)、县三级普惠授信熔断机制,对信誉不合格的乡(镇)予以信贷限制。
如此“四位一体”的共担机制,一方面分散了各主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按比例明确了各主体的责任,以激励其在贷款前、中、后期及时跟进管理,降低风险。如此一来,能实现以更少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流向“三农”和小微。
前述兰考农商行人士表示,银行对于“三农”和小微,通常要以较高的收益来覆盖风险,“四位一体”机制能大幅降低银行压力,也有望适当降低其收益补偿的预期,让农民能进一步获得更实惠的贷款。 “涉农贷款过去总是谁担保多,谁就卡得紧。”兰考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说,权责一旦明晰,沟通成本随之骤减。
当然,建立起了新机制并非就一劳永逸。徐诺金表示,除去这一风险分担机制外,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业银行还应做好两件事:
一是适当提高对“三农”和小微业务的风险容忍度,给予其灵活的应变机制。比如对暂时陷入困境但仍具备生产能力的贷款人,银行可适当展期。
二是要培养农户的用信、守信意識,由央行牵头设计相关机制。首先,以信用评级来激励农户守信,按时还款后提升其信用级别和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其次,以纳入信用黑名单、5年内不得享受新增普惠授信和县乡补贴政策以及全村通报等方式惩戒失信农户。
线上线下“双轨走”
央行兰考县支行行长段贵昌介绍,兰考县计划用“普惠金融一网通”公号和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两者线上线下“双轨走”的模式,在县域内实现人人全覆盖。
“已启用部分功能,只要一部手机就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一名技术人员说,接下来要全面开发“一网通”金融服务功能,成为集理财、贷款和银行基础业务办理为一体的线上超市。
“当然,还有一些偏远乡村尚未被覆盖。”秦向辉说,这项工作今年6月底就能实现全覆盖。线下方面,央行还与县政府合作牵头将普惠金融服务站落地到兰考县的每个行政村,“把便宜高效的金融服务搬到农民家门口。”
在固阳镇宋营村村委会,记者看到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地方不大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服务站驻村人员包含两方面职能,一是基础金融服务职能,方便农民在本村取现、汇兑、缴费、支付等;二是信用体系建设职能,农户的信用信息将在此建档、核实。
很快,服务站还将增加风险跟踪和金融知识宣教职能,将催收逾期贷款和定期开展投资理财、产业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培训课程,也纳入进来。
多位受访专家对此表示,服务站是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每家商业银行的覆盖面和下沉度有限,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全性又欠佳,不能让农村市场成为新的风险温床。由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来牵头铺设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有不可比拟的覆盖面、公益性和安全性。
普惠金融如何升级
2016年底,兰考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72亿元,同比增长36.56%。2017年,在经济水平尚处省内落后地区时,兰考县的普惠金融指数却高达0.41,在河南省107个县域中排名第二。
受访专家表示,兰考是中国县域的缩影,具备贫困、农业、产业单一等特征,其普惠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具备全国范围的示范效应。
当然,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尚处起步阶段,无论是兰考等地方实践还是顶层设计,都需不断优化、升级。
白澄宇认为,当前还存在对普惠金融概念的认知偏差、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商业可持续性较弱等问题,结合兰考试验,普惠金融应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普惠金融并非“救济式”服务。只有当其服务群体与商业目标有效协调、统一时才可持续。因而要充分重视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确保金融机构积极性。
其次,普惠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弱势群体,为难以被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的“三农”人口、小微企业等提供服务。因此,顶层设计上须谨防金融机构或地方政府以普惠金融名义向中央要政策要补贴,转身却向大客户、大集团提供金融便利。
再者,政府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力度。一方面,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民学会储蓄、融资、理财;另一方面,偏远地区对数字产品接受度较低的农民,村政府还可教其使用智能手机来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此外,普惠金融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应加快民营银行牌照尤其区域性牌照的发放,并建立中央、地方二元化的监管模式。在大型金融机构服务难以“下沉”之时,让灵活的“草根”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联系点,总书记多次前往兰考,对其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兰考县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庄严承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如今,这片留下焦裕禄同志热血精神的贫瘠之地,在今年3月摘掉了“贫困帽”。
在成功“摘帽”前夕,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兰考成为国内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金融为抓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奋进在小康路上。
按要求,普惠金融要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兰考要为欠发达县域探索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央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认为,中国的县域经济如何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如何落地,可以让兰考先探出一条路来。
授信反哺信用建设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发展普惠金融,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让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兰考县在获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前后,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致力开辟出金融扶贫的新渠道。
汤二法是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协会会长。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前往调研时,汤二法抚摸着厂房内摆放得井然有序的各色乐器,感慨良多。兰考曾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县,几乎家家户户住茅草房、烧土材火,尽管村民们1990年代就瞄上了当地特有的泡桐木制器,但资金匮乏、模式简陋让这唯一的产业多年来始终“小打小闹”。
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汤二法所在的乐器协会获得金融支持,100多家乐器厂产值很快翻了几番,工人们年均增收1万多元。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厂,我共有三个乐器厂,年产值上千万。”浓浓的兰考乡音,毫不影响汤二法把自己的古筝、古琴卖到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每户可获三万元普惠授信。”兰考县副县长秦向辉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这是试验区最新推出三个近期目标之一的具体措施。三个目标包括: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金融服务人人全覆盖和普惠金融服务站点村村全覆盖。
从央行调兰考县挂职的半年以来,秦向辉前所未有的忙。他主要任务是把先进的金融模式带进穷乡僻壤,让兰考摘掉“贫困帽”,同时,提升群众的金融意识和搭建金融基础设施,让兰考百姓懂金融、用金融。
兰考迈出的第一步,是把传统的“信用+授信”转换成“授信+信用”,以看似简单的顺序调换来铺设大型金融基础工程——由央行牵头建立兰考地区个人信用信息平台,融合县域内全覆盖的基础授信和风险分担机制。就是说,兰考县所有农民将以户为单位,无条件得到最高三万元的贷款授信。
在不良率相对高企的“三農”和小微业务上,兰考这一刚刚摘掉“贫困帽”的县,为何如此“奋进”?
徐诺金表示,此举一方面实现了“应贷尽贷”,落实普惠政策;另一方面,在授信过程中,能完成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完善,补足央行征信体系盲区,同时构建兰考县自身的区域性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搭建有助于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服务“三农”和小微,长远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
“就像给农民发了一张三万元额度的信用卡,银行负责基础授信和用信条件审核。”郑州银行一名高管称,农户使用贷款所产生的信用记录会被实时收集,也便于银行获客和风控手段的多样化。
兰考农商行人士介绍,虽然原则上户户授信无条件、无差异,但用信是有条件的:农户必须具备劳动能力、无违法不良记录且资金仅限于发展生产,不可作为生活消费。
普惠授信方案的意义不止于此。长期以来,“三农”和小微领域的征信工作存在两大弊端:要么由于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技术屏障使得人工收集难以落地;要么以漫天撒网的方式收集数据后,却发现具备授信资格和需求的农户寥寥无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是一条新路径。”徐诺金说,新路径从需求端来调动农户申报个人信息的积极性,有望快速、有效地弥补征信空白,对兰考意义深远。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对此评价称,信用信息数据的获取是银行判断风险、授信的前提。在地方上存在大量征信数据空白之时,由央行与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信用信息大数据库,“必要且重要”。
因地制宜建立风控机制
如此创新性改革,兰考试验区如何建立适宜的风控机制?
针对普惠授信,兰考细化了授信、贷款申请和发放、贷后管理等工作流程。在授信阶段,主办银行、乡(镇)、村及“支部连支部”、驻村第一书记等相关人员提前做好动员、宣传和解答工作,让农户知悉普惠授信改革的意义、流程条件、自身权利义务以及激励政策、违约责任,等等。
进入信贷流程,在主办银行的信贷工作框架下,农户只须缴纳一定的普惠授信保证保险和担保费用,就可以在三天之内获得贷款。对于合规守信的农户,这些费用由政府专项设立的诚信奖励金给予全额奖补,由此来激发农户的守信意识。
对于风险处置,一是由兰考县政府牵头主办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成立兰考县普惠授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专项负责普惠授信工作的风险处置。二是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方参与,权责匹配的风险分担机制。此外,还建立了村、乡(镇)、县三级普惠授信熔断机制,对信誉不合格的乡(镇)予以信贷限制。
如此“四位一体”的共担机制,一方面分散了各主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按比例明确了各主体的责任,以激励其在贷款前、中、后期及时跟进管理,降低风险。如此一来,能实现以更少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流向“三农”和小微。
前述兰考农商行人士表示,银行对于“三农”和小微,通常要以较高的收益来覆盖风险,“四位一体”机制能大幅降低银行压力,也有望适当降低其收益补偿的预期,让农民能进一步获得更实惠的贷款。 “涉农贷款过去总是谁担保多,谁就卡得紧。”兰考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说,权责一旦明晰,沟通成本随之骤减。
当然,建立起了新机制并非就一劳永逸。徐诺金表示,除去这一风险分担机制外,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业银行还应做好两件事:
一是适当提高对“三农”和小微业务的风险容忍度,给予其灵活的应变机制。比如对暂时陷入困境但仍具备生产能力的贷款人,银行可适当展期。
二是要培养农户的用信、守信意識,由央行牵头设计相关机制。首先,以信用评级来激励农户守信,按时还款后提升其信用级别和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其次,以纳入信用黑名单、5年内不得享受新增普惠授信和县乡补贴政策以及全村通报等方式惩戒失信农户。
线上线下“双轨走”
央行兰考县支行行长段贵昌介绍,兰考县计划用“普惠金融一网通”公号和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两者线上线下“双轨走”的模式,在县域内实现人人全覆盖。
“已启用部分功能,只要一部手机就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一名技术人员说,接下来要全面开发“一网通”金融服务功能,成为集理财、贷款和银行基础业务办理为一体的线上超市。
“当然,还有一些偏远乡村尚未被覆盖。”秦向辉说,这项工作今年6月底就能实现全覆盖。线下方面,央行还与县政府合作牵头将普惠金融服务站落地到兰考县的每个行政村,“把便宜高效的金融服务搬到农民家门口。”
在固阳镇宋营村村委会,记者看到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地方不大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服务站驻村人员包含两方面职能,一是基础金融服务职能,方便农民在本村取现、汇兑、缴费、支付等;二是信用体系建设职能,农户的信用信息将在此建档、核实。
很快,服务站还将增加风险跟踪和金融知识宣教职能,将催收逾期贷款和定期开展投资理财、产业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培训课程,也纳入进来。
多位受访专家对此表示,服务站是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每家商业银行的覆盖面和下沉度有限,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全性又欠佳,不能让农村市场成为新的风险温床。由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来牵头铺设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有不可比拟的覆盖面、公益性和安全性。
普惠金融如何升级
2016年底,兰考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72亿元,同比增长36.56%。2017年,在经济水平尚处省内落后地区时,兰考县的普惠金融指数却高达0.41,在河南省107个县域中排名第二。
受访专家表示,兰考是中国县域的缩影,具备贫困、农业、产业单一等特征,其普惠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具备全国范围的示范效应。
当然,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尚处起步阶段,无论是兰考等地方实践还是顶层设计,都需不断优化、升级。
白澄宇认为,当前还存在对普惠金融概念的认知偏差、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商业可持续性较弱等问题,结合兰考试验,普惠金融应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普惠金融并非“救济式”服务。只有当其服务群体与商业目标有效协调、统一时才可持续。因而要充分重视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确保金融机构积极性。
其次,普惠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弱势群体,为难以被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的“三农”人口、小微企业等提供服务。因此,顶层设计上须谨防金融机构或地方政府以普惠金融名义向中央要政策要补贴,转身却向大客户、大集团提供金融便利。
再者,政府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力度。一方面,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民学会储蓄、融资、理财;另一方面,偏远地区对数字产品接受度较低的农民,村政府还可教其使用智能手机来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此外,普惠金融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应加快民营银行牌照尤其区域性牌照的发放,并建立中央、地方二元化的监管模式。在大型金融机构服务难以“下沉”之时,让灵活的“草根”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