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建筑类文物进行勘察是进行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的基础。勘察的过程分为法式勘察以及文物残损情况勘察两种,对建筑类文物进行保护之前,首先就要对文物进行勘察,以了解文物保存的具体现状。勘察的设计则是贯穿于整个文物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勘察的水平和质量对文物保护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提高文物勘察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本文浅述实施建筑类文物保护工程前,进行文物本体勘察的过程。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勘察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09-2789(2014)04-0018-02
文物的保护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保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建筑类文物,可以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信息,因此我国当前加强各类文物的保护的工作力度。对文物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相应的勘察,对文物本体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指的是为了保护文物而进行的一系列调研、测绘、制定保护方案等活动,对于文物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近年来文物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勘察手段比较落后、勘察过程比较粗略、勘察工作存在一些盲点等,这些都对勘察工作质量带来一些影响。在进行文物建筑的勘察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对文物建筑进行现状测绘
文物勘察中的测绘工作,不仅要体现制图的技巧,还应该和文物保护的相关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建筑类文物的现状测绘应该要达到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对文物建筑进行现状测绘,不是单纯地制图,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对文物的现状进行一个客观的记录。一些文物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测绘图纸进行,随意改动,不仅破坏了原貌,让其原有的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与“修旧如旧”文物维修原则相违背。在进行现状测绘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的现状进行真实的反映,而不要一味地追求绘图美观而忽略真实性。在实际测绘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利用现代精密测绘仪器及技术进行对文物建筑的相关情况进行测量、收集、记录等,比如全站仪、GPS 全球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等技术,都可以在文物建筑的测绘中进行应用,尤其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可以对文物建筑进行连续数据采集,在测绘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点云编辑软件等相关的软件信息系统,对建筑的三维模型以及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还可以建立文物建筑的保护管理系统,对文物建筑的各种监察资源进行管理。
第二,对文物建筑的现状变形进行监测。由于文物建筑大多经过了许多年的时间,各种自然灾害、气候状况等,都会对文物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在勘察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物建筑变形情况的监测,对破坏的情况进行判定,有助于后续保护方案的设定。对现状变形进行监测时文物建筑勘察测绘的重点内容,一般是利用监测部位的现状位置和理想位置之间的比较来得到变形的情况,变形监测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连续性地进行监测,来确定变形的规律,并且能够对建筑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要考虑到文物的安全性,因此会对变形监测的结果产生一些影响,现在的文物测绘一般是为了满足单次维修工程的需要,对于变形的长期监测基本没有涉及,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应该加大力度。此外,在勘察测绘过程中,还有些其他方面的测量,比如要对文物建筑的梁架情况进行探测,可以采用针测设备对大木的性质和承载力进行检查,对建筑上的各种壁画的病虫害腐蚀情况进行分析等。
二、对文物建筑进行法式勘察
法式勘察是文物建筑勘察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那些能够反映建筑类文物的形式、材料、工艺、风格等方面进行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法式勘察也是确定文物建筑特征和设计规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工作。对于建筑类文物的保护工程而言,法式勘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文物建筑形制以及建筑的构件进行勘察,建筑形制和建筑构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演变的过程都比较清晰,可以为文物建筑的分期、对文物建筑的特征进行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不同的文物建筑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寺庙建筑,其特征具有比较典型的壁画、形状、构件形式,所以对于这类建筑大多是进行形制勘察。而建筑构件则主要是文物建筑的一些装饰题材、梁枋等。文物建筑的形制变化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建筑结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变迁过程,也反映出建筑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史实。
三、对文物建筑的残损进行记录
法式勘察的过程中就对应着文物残损的记录,建筑的特点也影响了残损病害产生的形态和位置。因此,在文物建筑的勘察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式的角度来解释各种残损的现象,归纳各种残损的机制,有助于对文物进行相应的保护。残损记录是在经过对文物的残损情况进行考察之后,对文物的残损进行分类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来表示文物残损的信息,如残损的原因、程度、大小等。残损记录有助于为后续的保护方案设计提供资料。不同的文物建筑有不同的结构体系,决定了建筑有不同的残损规律,比如,有的汉式文物建筑,墙体只是维护作用,在材料选取方面一般选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材,如黄土楼地面、边玛草墙等。
对文物建筑的残损进行记录时,要加强对那些容易发生病害的结构的记录,比如基础及地垄、建筑物的墙体结构、建筑的木梁架、建筑的门窗、饰物、壁画等,对于比较常见的残损类型要有清楚的了解,同时要从文物建筑的材料、结构等方面进行残损的分析。
进行残损记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加强残损量的统计。建筑类文物的保护修缮和一般的建筑工程是不一样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量和残损量、修缮的方法都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加强残损量的统计十分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缮的工程量,也对保护工程的设计和概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产生很大影响。残损量的统计是在文物建筑的勘察现场进行的,因此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案。由于不同建筑的残损类型也不同,比较复杂,因此应该根据残损的不同类型,参照各种建筑构件的残损点的界限,将残损的统计标准划分成一些小的版块,进行小范围的统计,然后进行整合。比如对于砌石墙体的残损统计,则可以将其分为裂缝、松动等常见类别,再进行相应的统计。同时残损的统计要根据建筑构件本身的建筑形态进行调整,结合勘察中初步选址的维修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为后续的修缮保护提供依据。
四、初步制定保护方案
根据勘察的结果制定初步的文物保护方案,也是勘察设计中的一个内容,不同的文物具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比如对于寺庙建筑,应该要保护其内部的壁画图案、形态结构、房梁等,根据勘察结果中显示的残损情况来确定是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仿真重建,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维护修缮等。在进行保护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文物建筑的具体情况,如损毁是否严重,确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并且根据保护措施的制定,来确定文物建筑保护人员的数量以及专业,根据人员的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并且要根据保护方案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各种物资和资金的投入,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文物保护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对于建筑类文物的保护工程,应该加强保护之前的勘察工作,对文物建筑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比如文物建筑的损坏、结构特性等,有助于保护方案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孙红梅.文物建筑勘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J].古建园林技术,2005(02)
[2] 陆洲导,许利军.文物保护建筑勘察特点及工程实例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02)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勘察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09-2789(2014)04-0018-02
文物的保护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保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建筑类文物,可以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信息,因此我国当前加强各类文物的保护的工作力度。对文物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相应的勘察,对文物本体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指的是为了保护文物而进行的一系列调研、测绘、制定保护方案等活动,对于文物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近年来文物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勘察手段比较落后、勘察过程比较粗略、勘察工作存在一些盲点等,这些都对勘察工作质量带来一些影响。在进行文物建筑的勘察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对文物建筑进行现状测绘
文物勘察中的测绘工作,不仅要体现制图的技巧,还应该和文物保护的相关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建筑类文物的现状测绘应该要达到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对文物建筑进行现状测绘,不是单纯地制图,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对文物的现状进行一个客观的记录。一些文物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测绘图纸进行,随意改动,不仅破坏了原貌,让其原有的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与“修旧如旧”文物维修原则相违背。在进行现状测绘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的现状进行真实的反映,而不要一味地追求绘图美观而忽略真实性。在实际测绘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利用现代精密测绘仪器及技术进行对文物建筑的相关情况进行测量、收集、记录等,比如全站仪、GPS 全球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等技术,都可以在文物建筑的测绘中进行应用,尤其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可以对文物建筑进行连续数据采集,在测绘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点云编辑软件等相关的软件信息系统,对建筑的三维模型以及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还可以建立文物建筑的保护管理系统,对文物建筑的各种监察资源进行管理。
第二,对文物建筑的现状变形进行监测。由于文物建筑大多经过了许多年的时间,各种自然灾害、气候状况等,都会对文物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在勘察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物建筑变形情况的监测,对破坏的情况进行判定,有助于后续保护方案的设定。对现状变形进行监测时文物建筑勘察测绘的重点内容,一般是利用监测部位的现状位置和理想位置之间的比较来得到变形的情况,变形监测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连续性地进行监测,来确定变形的规律,并且能够对建筑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要考虑到文物的安全性,因此会对变形监测的结果产生一些影响,现在的文物测绘一般是为了满足单次维修工程的需要,对于变形的长期监测基本没有涉及,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应该加大力度。此外,在勘察测绘过程中,还有些其他方面的测量,比如要对文物建筑的梁架情况进行探测,可以采用针测设备对大木的性质和承载力进行检查,对建筑上的各种壁画的病虫害腐蚀情况进行分析等。
二、对文物建筑进行法式勘察
法式勘察是文物建筑勘察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那些能够反映建筑类文物的形式、材料、工艺、风格等方面进行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法式勘察也是确定文物建筑特征和设计规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工作。对于建筑类文物的保护工程而言,法式勘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文物建筑形制以及建筑的构件进行勘察,建筑形制和建筑构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演变的过程都比较清晰,可以为文物建筑的分期、对文物建筑的特征进行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不同的文物建筑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寺庙建筑,其特征具有比较典型的壁画、形状、构件形式,所以对于这类建筑大多是进行形制勘察。而建筑构件则主要是文物建筑的一些装饰题材、梁枋等。文物建筑的形制变化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建筑结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变迁过程,也反映出建筑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史实。
三、对文物建筑的残损进行记录
法式勘察的过程中就对应着文物残损的记录,建筑的特点也影响了残损病害产生的形态和位置。因此,在文物建筑的勘察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式的角度来解释各种残损的现象,归纳各种残损的机制,有助于对文物进行相应的保护。残损记录是在经过对文物的残损情况进行考察之后,对文物的残损进行分类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来表示文物残损的信息,如残损的原因、程度、大小等。残损记录有助于为后续的保护方案设计提供资料。不同的文物建筑有不同的结构体系,决定了建筑有不同的残损规律,比如,有的汉式文物建筑,墙体只是维护作用,在材料选取方面一般选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材,如黄土楼地面、边玛草墙等。
对文物建筑的残损进行记录时,要加强对那些容易发生病害的结构的记录,比如基础及地垄、建筑物的墙体结构、建筑的木梁架、建筑的门窗、饰物、壁画等,对于比较常见的残损类型要有清楚的了解,同时要从文物建筑的材料、结构等方面进行残损的分析。
进行残损记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加强残损量的统计。建筑类文物的保护修缮和一般的建筑工程是不一样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量和残损量、修缮的方法都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加强残损量的统计十分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缮的工程量,也对保护工程的设计和概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产生很大影响。残损量的统计是在文物建筑的勘察现场进行的,因此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案。由于不同建筑的残损类型也不同,比较复杂,因此应该根据残损的不同类型,参照各种建筑构件的残损点的界限,将残损的统计标准划分成一些小的版块,进行小范围的统计,然后进行整合。比如对于砌石墙体的残损统计,则可以将其分为裂缝、松动等常见类别,再进行相应的统计。同时残损的统计要根据建筑构件本身的建筑形态进行调整,结合勘察中初步选址的维修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为后续的修缮保护提供依据。
四、初步制定保护方案
根据勘察的结果制定初步的文物保护方案,也是勘察设计中的一个内容,不同的文物具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比如对于寺庙建筑,应该要保护其内部的壁画图案、形态结构、房梁等,根据勘察结果中显示的残损情况来确定是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仿真重建,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维护修缮等。在进行保护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文物建筑的具体情况,如损毁是否严重,确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并且根据保护措施的制定,来确定文物建筑保护人员的数量以及专业,根据人员的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并且要根据保护方案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各种物资和资金的投入,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文物保护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对于建筑类文物的保护工程,应该加强保护之前的勘察工作,对文物建筑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比如文物建筑的损坏、结构特性等,有助于保护方案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孙红梅.文物建筑勘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J].古建园林技术,2005(02)
[2] 陆洲导,许利军.文物保护建筑勘察特点及工程实例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