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16例足踝部外伤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7~60岁,行急诊修复后足踝部遗留大面积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 cm×10 cm~40 cm×17 cm。采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8例患者皮瓣宽度超过8 cm,将皮瓣设计成双叶,皮瓣面积为12 cm×5 cm~40 cm×9 cm。术中探查到54条穿支,平均每个皮瓣3.2条;36条穿支源动脉。15例患者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主干,内增压方式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粗大穿支与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和/或旋股内侧动脉、旋髂浅动脉降支吻合;1例患者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主干,内增压方式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粗大穿支吻合。内增压血管吻合后将皮瓣覆盖创面,进行供受区血管吻合。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时皮瓣情况、重建感觉者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供区外形。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共设计17个皮瓣,包括8个双叶皮瓣、9个未分叶皮瓣。其中15例患者16个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患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再次手术探查解除血管危象,皮瓣成活。足踝部创面愈合时间为12~90 d。股外侧供区均完全愈合。随访8~48个月,2例患者皮瓣稍显臃肿,术后6个月予以皮瓣修整;其余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无破溃或溃疡形成。8例重建感觉者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6 mm,其余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供区均形成线状瘢痕,无骨髓炎等深部组织感染发生。

结论

应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创面可明显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血供丰富、安全等优点,临床疗效较佳。

其他文献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作为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术式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CNL也不断朝着微创化发展,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微通道"与"无管化"。相对于标准PCNL而言,微通道和无管化的PCNL既有诸多优势,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经皮肾镜术的临床微创化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腹膜透析(PD)是与血液透析一样有效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但长期腹透导致腹膜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腹透相关性腹膜炎、腹膜纤维化、腹膜高转运状态等并发症。液体活检是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在腹透流出液(PDE)样本中寻找可以早期预测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分子标志物,以便尽早发现并且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脂联素系一种源于脂肪组织的蛋白激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生理条件下具有抗炎、胰岛素增敏、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在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肾脏疾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紧密联系,脂联素作为一种脂肪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IgAN为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肾活检为确诊IgAN的金标准,但肾活检不仅为创伤性检查,还有着相对及绝对的禁忌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gAN的早期无创检验的研究颇多,本文就通过血液及尿液相关生物标记物的检验,在IgAN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近年研究发现夜尿症不仅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疾病,更是与神经系统、精神心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是肿瘤等多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夜尿症病理生理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且临床表现易与遗尿症、尿失禁相混淆,临床精确诊治相对困难。本文从多系统疾病的病因学角度归纳夜尿症产生的病理生理和诊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夜尿症认识和诊治水平,最终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
调节性T细胞(Treg)是1995年由Sakaguchi报道的以CD4+CD25+为特征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抑制功能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靶细胞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成骨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以及NK-T细胞等。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通过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转录组学的技术手段,人们对肾肿瘤的认知已不仅限于细胞异常增殖的病理表型,同时还包括了经典代谢途径的重组过程,这些代谢途径涉及能量的代谢、细胞合成组分的生产,以及免疫警戒的控制等重要过程。肿瘤的代谢重组及其通路靶点在成像诊断、病理学、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的应用潜能为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都呈增长趋势,尤其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更为显著。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较少、效果较差,因此大量学者对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进行探究。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具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就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期刊
2015年1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外阴肿瘤切除术后外阴、阴道和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70岁。4例患者为双侧缺损,2例患者为单侧缺损,每侧缺损面积6 cm×4 cm~12 cm×6 cm。采用阴部内动脉穿支"天使之翼"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重建外形,皮瓣面积7 cm×5 cm~14 cm×7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本组6例患者10个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术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