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我国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将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
“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等引起的)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上加上或减去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时间快一秒慢一秒大家都感觉不出来,更不会出现千禧年千年虫那样的问题。
增加的这“一秒”,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足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地球转了那么多年,误差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如果不设法校准,那么,所有的当日都有可能变成昨日。
对于航空航天和军事、潜水、电力部门等科研单位,一秒钟的误差足以引起系列影响。比如在航天领域,飞船1秒钟就要飞将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这1秒,误差可就大了:飞船轨道可能偏移,飞船着陆地点可能差上十万八千里,更糟糕的是,飞船的安全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再比如,网络通讯上,“协调世界时”被用在很多互联网标准中,像网络时间协议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全世界的电脑就会乱套。
另外,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了1秒钟的误差,有可能是整张电网停电、甚至崩溃。
(简斌/文,摘自《燕赵老年报》)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
“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等引起的)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上加上或减去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时间快一秒慢一秒大家都感觉不出来,更不会出现千禧年千年虫那样的问题。
增加的这“一秒”,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足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地球转了那么多年,误差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如果不设法校准,那么,所有的当日都有可能变成昨日。
对于航空航天和军事、潜水、电力部门等科研单位,一秒钟的误差足以引起系列影响。比如在航天领域,飞船1秒钟就要飞将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这1秒,误差可就大了:飞船轨道可能偏移,飞船着陆地点可能差上十万八千里,更糟糕的是,飞船的安全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再比如,网络通讯上,“协调世界时”被用在很多互联网标准中,像网络时间协议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全世界的电脑就会乱套。
另外,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了1秒钟的误差,有可能是整张电网停电、甚至崩溃。
(简斌/文,摘自《燕赵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