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为配位剂,碳酸二甲酯为稳定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分散剂,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在N-N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作用下链接阴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A)、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进一步改性,通过胶束聚合技术合成阴/阳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离心机对合成品的稳定性做测试,总结出合成稳定絮凝剂各组分的用量范围:n(DMC):
【机 构】
:
榆林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为配位剂,碳酸二甲酯为稳定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分散剂,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在N-N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作用下链接阴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A)、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进一步改性,通过胶束聚合技术合成阴/阳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离心机对合成品的稳定性做测试,总结出合成稳定絮凝剂各组分的用量范围:n(DMC):n(DMAEA)=1.0:1.2,w(AM)=4%~16%,w(AIBN)=0.3%~1.5%,w(碳酸二甲酯)=20%~60%,w(KH570)=0.3%~0.9%,w(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14%.
其他文献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负荷估计算法。该算法将聚类的负荷曲线和距离函数应用于估算缺失和未来的测量值,研究了Canberra、Manhattan、Euclidean和Pearson的相关距离函数,利用聚合智能电能表的每日和分段负荷曲线实施了一些案例研究。当分段配置曲线覆盖的时间窗口≤24 h,仿真结果表明,Canberra距离优于其他距离函数。结果显示,分段式集群中心比每日集群中心产生更准确的负荷估计,聚类中心在16 h~24 h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准确性估计。根据研究成果,可以将开发的负荷估
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BTC)为改性剂,对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改性,获得了具有规整蛛网状结构的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并运用FT-IR、XRD、SEM、EDs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Cu-BTC并不会改变水化产物的构成,而Cu-BTC含有的活性—COOH能够诱导水化产物形成生长位点,水化产物后续以Cu-BTC的生长过程为模板,两者协同竞争,最终形成具有大面积规整均匀的蛛网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表征表明:当Cu-BTC的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的抗压强度最高达
以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研发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工艺研究,对清洗后的土壤采用生物技术进行修复.结果表明:最佳清洗条件为清洗剂质量分数2%、清洗温度50℃、清洗时间30 min、搅拌速率100 r·min-1时,清洗率达到70.9%.在菌剂添加量4%、调理剂添加量1%、有机肥添加量4%和翻堆频次为每月3次的条件下,20周含油率降低至0.96%,降解率达到了84.6%.生物修复后石油烃质量分数(C10~C40)降低至6290 mg·kg-1.
采用共混法将不同配比的玉米秸秆与神府煤混合后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再用Fe2O3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热解,以探索玉米秸秆对神府煤热解焦油的影响及Fe2O3催化剂对玉米秸秆和神府煤共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玉米秸秆添加量过高,焦油产率下降,半焦产率升高,当玉米秸秆添加量为6%时焦油产率最高,可达12.77%,添加10%Fe2O3催化剂时共热解焦油产率可达14.69%.玉米秸秆与神府煤共热解所产生的焦油中C10以下的物质居多,占总物质的31.99%,高出原煤热解14.78%,其主要成分为苯类物质和
聚氨酯泡沫对微生物、水环境友好,且成本相对低廉,来源广泛,适用于大规模的应用,是一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将优势菌株使用聚乙烯醇(PVA)固定化处理后,模拟大庆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耦合聚氨酯泡沫分析BTEX降解反应的量效关系,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初始苯系物质量浓度为400 mg·L-1,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10℃,Fe离子质量浓度为16 mg·L-1、Mn离子质量浓度为12 mg·L-1,最适接种量为3块,所占体积比为40.5%,该固定化体系培养48 h后,对苯系物的降解率达91.86
以SO2的释放量作为环丁砜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考察了5种化工添加剂对环丁砜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丁砜用量100 g、氮气流量80 mL·min-1、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当HW-M-1投加量达0.10 g时,SO2产生量为18.12 mg;当HW-D-01投加量达0.08 g时,SO2的产生量最低,此时SO2的产生量为12.15 mg;当HW-H-1投加量达0.14 g时,由环丁砜劣化产生的SO2质量为14.85 mg;当HW-L-01投加量达0.2 g时,由环丁砜劣化
以物理模拟为研究手段,开展不同原油黏度下的聚合物纳米球调驱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油黏度增大,水驱效率降低,驱动剩余油所需要的能量逐渐增大,需要一定数量膨胀的聚合物纳米球的累积,不仅注入压力逐渐增大,而且压力波动幅度也逐渐增大;注入水从入口端呈反喇叭状向出口端推进,注入的膨胀聚合物纳米球大部分随注入水进入到高渗区,水驱扩大波及面积高渗区快于低渗区,随着后续注水的进行,高渗区水驱面积呈增加趋缓,低渗区逐渐扩大注入水波及面积,直至注水平稳;原油黏度越高,在水驱阶段越容易形成指进现象,微球调驱水相波及面积增
为了解2种双基发射药在连续化制备生产工艺设计中吸收药驱水过程的物料流变特性,为工艺稳定和设备选择提供依据,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双醋-11(SC-11)和双苯(SBe)2种吸收药在不同溶剂比、温度下,驱水工艺中的混合物料流变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2种混合物料均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随剪切速率增大,物料的表观黏度减小、应力增大;随着温度提高,物料黏度减小;同时SC-11吸收药混合物的黏性、非牛顿性均明显大于SBe吸收药.
3,4-二氨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1)与溴化氰反应得到2-氨基-1H-苯并[d]咪唑-5-羧酸甲酯(化合物2),之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2-氨基-1H-苯并[d]咪唑-5-羧酸(化合物3),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并对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物料比n(化合物1):n(溴化氰)=1:3,反应溶剂为甲醇与水的1:1混合溶液,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 h.在上述条件下,化合物2收率达到97%,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90%.该方法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参考.
以无水四氯化锡和九水合硝酸铁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添加2 mL硝酸成功合成了SnO2/Fe2O3复合电极材料.通过XRD、XPS和EDX分析表明,SnO2/Fe2O3复合电极材料的主晶格为SnO2和Fe2O3的混合相,除包含Sn、Fe和O元素以外,不含其他杂质元素.SnO2/Fe2O3复合电极材料的颗粒近似呈球形,颗粒间出现少量团聚现象.电化学性质分析表明,SnO2/Fe2O3复合电极材料具有低的电荷转移阻抗、高的电荷载流子迁移和分离效率,是一种潜在的电池用电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