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并启动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高中作为基础教育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中教育质量的评价存在严重的分数至上的问题。为了贯彻教育部改革意见,研究适应陕西省普通高中发展现状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构建了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切实解决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1.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至今没有统一的科学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对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顧明远在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其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也是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即教育目标的达成度。陈玉琨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系统在遵循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依据它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该观点已经开始关注学生个体的认识、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教育质量是育人的质量,体现在学生身上,落实在学校的质量提高行动中。
2.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给出质量价值判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体,有丰富的内涵,是全面发展、整体和谐的教育共同体的价值体现。教育质量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素养、道德品质以及适应未来变化的生存能力,就是教育质量。建立内外调适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质量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导,成为现代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主流观点,研究成果丰富,借鉴性强。
二、国内外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
1.世界银行的教育质量评价项目与评价指标
世界银行在1994年发表研究报告《教育质量:界定什么是重要的结果》,报告中构建了一个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概念框架。在这个概念框架中,从支持性的投入、有帮助的条件、学校氛围、教学过程、学生的产出五个维度,并细分为20个指标来评价“学生的结果”。世界银行是在教育经济学的背景下考虑教育质量的概念,将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提到教育质量时常常关注于结果,即将教育质量视为学生质量、教育结果。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的“国际学生质量评价项目体系”(PISA)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发起并组织实施的评价项目,该评价的目标是建立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各国政府和决策者评价和监控国家的教育成效。该项目开始于1998年,通过对学生进行三年一轮、三轮共九年的跟踪调查,利用系统连贯的量表来全面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素质和科学素质以及学生在这三个领域内应该获得的知识操作技能、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等。该项目测评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5岁,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参与到此项目评价的过程中了。
3.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
国内许多学者也就教育质量的评价进行了研究,不同省市也对教育质量评价做了相应的尝试。上海率先构建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绿色指标”评价是其中的突出亮点。教育“绿色指标”是指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状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绿色意味着全面、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它由学业水平及影响学业水平的相关因素所构成。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包含十个一级指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品德行为、身心健康、进步等。
三、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为了构建适合陕西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图1是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研究分析阶段。
(2)调研统计阶段:通过文献研究确定访谈的问题以及访谈提纲,访谈调查的形式,本研究主要是想通过调查访谈了解校长、教育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认识和想法,了解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现状,为评价体系研制提供事实依据。
(3)初步构建评价指标模型:本研究在客观分析我省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从应用的层面上开展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标准的探索,试图构建较科学适用的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4)指标筛选并确定权重阶段: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邀请专家对评估模型、评估标准进行论证,对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形成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指标验证阶段:在陕西省内选取不同地区的普通高中,进行试用;总结试用中的问题,修正各项指标和权重,最终确定两套适用于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
2.构建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和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标准以及其他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学校教育的成果——学生进行评价,所以研究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主要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进行。
本研究认为仅仅从学生角度来评价教育质量是不全面的,应该关注学校本身,这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确定了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从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发展水平两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并细化分解成8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81个四级指标。通过给专家发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意见征询表,经过多次修改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由于四级指标较多,没有在这里呈现。 四、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建议
1.转变评价理念,实现育人为本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从“甄别与选拔”向“育人为本”转化,从注重对智育的评价转向注重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和能力、健康的身心品质、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要摒弃精英主义的评价观,绝不能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淘汰绝大多数,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状况、劳动态度、个性能力等方面出发,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不要片面地以考分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保证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从“唯知识”转向“重能力”,从“重产出”转向“重效率”,彻底扭转教育质量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应试”质量观、“分数”人才观,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状况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来,切实发挥评价的正导向功能。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学业成就曾经是评价学生发展、教师业绩优劣和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仅仅掌握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着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凸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品质、道德涵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奖项只占到五分之一左右。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因此,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坚决摒弃“一俊遮百丑”和“‘一好’代替‘五好’”的狭隘思想和片面做法,要从“主观臆断”走向“辩证全面”,从“盖棺定论”转向“终身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心理世界,有各自独特的智力倾向性,这些独特性意味着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前提,还是评价的出发点。我们要用多种方式、多元化标准来评价学生,看到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3.形成性評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质量评价应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僵化式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缺少对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而忽视过程,这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严公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黄晓:安康培新小学;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相关概念
1.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至今没有统一的科学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对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顧明远在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其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也是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即教育目标的达成度。陈玉琨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系统在遵循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依据它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该观点已经开始关注学生个体的认识、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教育质量是育人的质量,体现在学生身上,落实在学校的质量提高行动中。
2.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给出质量价值判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体,有丰富的内涵,是全面发展、整体和谐的教育共同体的价值体现。教育质量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素养、道德品质以及适应未来变化的生存能力,就是教育质量。建立内外调适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质量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导,成为现代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主流观点,研究成果丰富,借鉴性强。
二、国内外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
1.世界银行的教育质量评价项目与评价指标
世界银行在1994年发表研究报告《教育质量:界定什么是重要的结果》,报告中构建了一个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概念框架。在这个概念框架中,从支持性的投入、有帮助的条件、学校氛围、教学过程、学生的产出五个维度,并细分为20个指标来评价“学生的结果”。世界银行是在教育经济学的背景下考虑教育质量的概念,将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提到教育质量时常常关注于结果,即将教育质量视为学生质量、教育结果。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的“国际学生质量评价项目体系”(PISA)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发起并组织实施的评价项目,该评价的目标是建立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各国政府和决策者评价和监控国家的教育成效。该项目开始于1998年,通过对学生进行三年一轮、三轮共九年的跟踪调查,利用系统连贯的量表来全面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素质和科学素质以及学生在这三个领域内应该获得的知识操作技能、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等。该项目测评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5岁,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参与到此项目评价的过程中了。
3.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
国内许多学者也就教育质量的评价进行了研究,不同省市也对教育质量评价做了相应的尝试。上海率先构建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绿色指标”评价是其中的突出亮点。教育“绿色指标”是指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状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绿色意味着全面、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它由学业水平及影响学业水平的相关因素所构成。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包含十个一级指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品德行为、身心健康、进步等。
三、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为了构建适合陕西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图1是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研究分析阶段。
(2)调研统计阶段:通过文献研究确定访谈的问题以及访谈提纲,访谈调查的形式,本研究主要是想通过调查访谈了解校长、教育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认识和想法,了解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现状,为评价体系研制提供事实依据。
(3)初步构建评价指标模型:本研究在客观分析我省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从应用的层面上开展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标准的探索,试图构建较科学适用的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4)指标筛选并确定权重阶段: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邀请专家对评估模型、评估标准进行论证,对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形成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指标验证阶段:在陕西省内选取不同地区的普通高中,进行试用;总结试用中的问题,修正各项指标和权重,最终确定两套适用于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
2.构建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和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标准以及其他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学校教育的成果——学生进行评价,所以研究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进行的,主要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进行。
本研究认为仅仅从学生角度来评价教育质量是不全面的,应该关注学校本身,这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确定了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从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发展水平两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并细化分解成8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81个四级指标。通过给专家发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意见征询表,经过多次修改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由于四级指标较多,没有在这里呈现。 四、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建议
1.转变评价理念,实现育人为本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从“甄别与选拔”向“育人为本”转化,从注重对智育的评价转向注重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和能力、健康的身心品质、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要摒弃精英主义的评价观,绝不能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淘汰绝大多数,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状况、劳动态度、个性能力等方面出发,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不要片面地以考分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保证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从“唯知识”转向“重能力”,从“重产出”转向“重效率”,彻底扭转教育质量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应试”质量观、“分数”人才观,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状况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来,切实发挥评价的正导向功能。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学业成就曾经是评价学生发展、教师业绩优劣和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仅仅掌握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着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凸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品质、道德涵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奖项只占到五分之一左右。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因此,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坚决摒弃“一俊遮百丑”和“‘一好’代替‘五好’”的狭隘思想和片面做法,要从“主观臆断”走向“辩证全面”,从“盖棺定论”转向“终身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心理世界,有各自独特的智力倾向性,这些独特性意味着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前提,还是评价的出发点。我们要用多种方式、多元化标准来评价学生,看到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3.形成性評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质量评价应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僵化式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缺少对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而忽视过程,这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严公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黄晓:安康培新小学;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