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的并发症几乎可发生在任何器官,皮肤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隐性糖尿病往往最先出现的就是皮肤症状。据有关资料报道,约30%的糖尿病患者有皮肤病变,因此,常有患者因皮肤症状来皮肤科就诊,检查血糖,结果证实是糖尿病,其皮肤症状系糖尿病所致。
现将糖尿病所引起的皮肤病变介绍如下:
皮肤瘙痒症 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妇女阴部瘙痒。前者可能由于失水后皮肤干燥所致,后者可能是尿糖刺激局部引起。有此症的患者,还可继发真菌感染。本症有可能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反复皮肤感染 此症非常常见。患者或由于皮肤内含糖量偏高,或由于菌群失调,或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差,而易受细菌及真菌感染。
1.细菌感染。患者容易并发毛囊炎、疖肿(或疖病)、睑缘炎等,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有效,但不能彻底治愈,常常是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2.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在口腔、外阴和肠道。在口腔内出现乳酪样白色斑片,易于刮去,露出潮红面,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真菌孢子与菌丝,若侵犯外阴可引起外阴瘙痒,侵犯甲周可引起白色念珠菌性甲沟炎。
皮肤微血管病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常发生在眼底、肾小球等部位,也可发生在皮肤内,形成特异性皮疹。
1.糖尿病性皮肤病。常发生在小腿前部,为暗红色丘疹,或血疱疹,排列成圆形或卵圆形斑片,一般直径小于1厘米,也可排列成线状。发展缓慢,产生鳞屑。最后留有色素性凹陷疤痕。
2.糖尿病性皮肤发红。主要发生在面部,有时也可在手足部,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斑疹。这是由于血管的弹性降低所致。只要控制了糖尿病,皮疹可减轻或消失。
3.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也多见于小腿部,出现大片硬皮样损害,初为暗红色硬化丘疹或斑块,逐渐扩大成匍行性斑块,边缘暗红色,中央萎缩呈淡黄色,表面发亮,有明显毛细血管扩张。此种病变也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发生率很低,仅为3‰。
4、糖尿病性坏疽。常并发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常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缺血、心肌缺血,也可引起肢端缺血,出现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可有局部烧灼感,并伴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发凉、光滑、无毛、发亮,进一步发生指(趾)甲萎缩,指趾发青,甚至坏疽,多见于足趾。
皮肤代谢改变所致病变
1.糖尿病性黄色瘤。为一种发疹型黄色瘤,由于血中甘油三酯持续升高,不但贮存沉积于肝、脾,而且沉积于皮肤内形成多发性成群丘疹,呈黄色,基底略红,好发于臀部及四肢。只要及时治疗,血脂降低后,皮疹可迅速消退。
2.糖尿病性大疱病。常发生在手足部,似烫伤样大疱,有时发生在外伤以后。常被误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水疱的发生与糖代谢异常引起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病死亡率高,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标志。
3.糖尿病硬化病。开始为上肢、颈部和肩部皮肤发硬,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躯干,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此型多见于肥胖的成年糖尿病患者。
4.播散性环状肉芽肿。皮损呈半透明、苔藓样丘疹,淡红或紫红色,大多为孤立性,数目较多,常对称分布。皮损位于前臂、手背、胸及背部暴露处。
此外,有时糖尿病患者还会发生全身性荨麻疹或皮痒症。这并非由糖尿病直接引起,而是由于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异体蛋白变态反应,应加以鉴别。
可见,皮肤病患者按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多个心眼,想到是否为糖尿病所致,好在只要查个血糖、尿糖,就可真相大白。糖尿病控制了,皮肤病自会随之好转。
(图/景新)
现将糖尿病所引起的皮肤病变介绍如下:
皮肤瘙痒症 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妇女阴部瘙痒。前者可能由于失水后皮肤干燥所致,后者可能是尿糖刺激局部引起。有此症的患者,还可继发真菌感染。本症有可能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反复皮肤感染 此症非常常见。患者或由于皮肤内含糖量偏高,或由于菌群失调,或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差,而易受细菌及真菌感染。
1.细菌感染。患者容易并发毛囊炎、疖肿(或疖病)、睑缘炎等,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有效,但不能彻底治愈,常常是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2.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在口腔、外阴和肠道。在口腔内出现乳酪样白色斑片,易于刮去,露出潮红面,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真菌孢子与菌丝,若侵犯外阴可引起外阴瘙痒,侵犯甲周可引起白色念珠菌性甲沟炎。
皮肤微血管病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常发生在眼底、肾小球等部位,也可发生在皮肤内,形成特异性皮疹。
1.糖尿病性皮肤病。常发生在小腿前部,为暗红色丘疹,或血疱疹,排列成圆形或卵圆形斑片,一般直径小于1厘米,也可排列成线状。发展缓慢,产生鳞屑。最后留有色素性凹陷疤痕。
2.糖尿病性皮肤发红。主要发生在面部,有时也可在手足部,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斑疹。这是由于血管的弹性降低所致。只要控制了糖尿病,皮疹可减轻或消失。
3.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也多见于小腿部,出现大片硬皮样损害,初为暗红色硬化丘疹或斑块,逐渐扩大成匍行性斑块,边缘暗红色,中央萎缩呈淡黄色,表面发亮,有明显毛细血管扩张。此种病变也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发生率很低,仅为3‰。
4、糖尿病性坏疽。常并发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常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缺血、心肌缺血,也可引起肢端缺血,出现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可有局部烧灼感,并伴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发凉、光滑、无毛、发亮,进一步发生指(趾)甲萎缩,指趾发青,甚至坏疽,多见于足趾。
皮肤代谢改变所致病变
1.糖尿病性黄色瘤。为一种发疹型黄色瘤,由于血中甘油三酯持续升高,不但贮存沉积于肝、脾,而且沉积于皮肤内形成多发性成群丘疹,呈黄色,基底略红,好发于臀部及四肢。只要及时治疗,血脂降低后,皮疹可迅速消退。
2.糖尿病性大疱病。常发生在手足部,似烫伤样大疱,有时发生在外伤以后。常被误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水疱的发生与糖代谢异常引起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病死亡率高,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标志。
3.糖尿病硬化病。开始为上肢、颈部和肩部皮肤发硬,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躯干,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此型多见于肥胖的成年糖尿病患者。
4.播散性环状肉芽肿。皮损呈半透明、苔藓样丘疹,淡红或紫红色,大多为孤立性,数目较多,常对称分布。皮损位于前臂、手背、胸及背部暴露处。
此外,有时糖尿病患者还会发生全身性荨麻疹或皮痒症。这并非由糖尿病直接引起,而是由于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异体蛋白变态反应,应加以鉴别。
可见,皮肤病患者按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多个心眼,想到是否为糖尿病所致,好在只要查个血糖、尿糖,就可真相大白。糖尿病控制了,皮肤病自会随之好转。
(图/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