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云:“气血充盈,百病不生”。对于很多气血虚亏的现代人来说,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又该如何补气养血?本期,中医专家为我们一一解答。
【气血不足,五脏皆病】
气血与五脏相辅相成
辽宁省名中医张艳说,气血,人之神也。《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全在于气血。气血通过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连,循行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推动,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反过来,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又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因此,一旦气血不正(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道血脉不畅等现象,中医上统称为气血不正),势必会对五脏六腑产生不利影响。五脏六腑受到影响,功能就会衰弱,出现腰膝酸软、眼干目眩、脱发耳鸣、尿频尿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五脏六腑势必长期受到伤害,出现病理性损伤,引发各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肝炎、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眼病等。中医认为,凡是这些由气血不正引发的疾病统称为“气血综合症”。
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
张主任指出,导致现代人气血不足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多食伤身。中医认为恣食肥甘,久必伤身。意思是说鸡、鸭、鱼、肉、蛋、奶等蛋白质、油脂含量高的东西吃多了,会大伤元气。比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吃出来的。这些病标实本虚,正所谓的气血不足,人体过多的摄取这些食物后,会加重肠胃的吸收功能,及肝的分解、肾的排泄功能,久而久之,五脏六腑的元气下降,功能减退,这就是中医讲的“食伤”。
第二是久坐伤气。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新血再生,这一进(生血)一出(代谢)才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本。现代人体力活动太少,坐得太久,必然大伤元气。
第三是久思伤血。现代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思虑多,而思虑过多会伤脾,脾主运化,脾被伤了,则会影响血的生成,影响脾胃的功能,消化吸收差,久而久之,气血便会不足。此外,日益污染的生活环境、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也会损耗人体气血,并且,对气血的再生造成影响,导致身体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积劳成疾。
【专家支招】
如何判断气血足不足
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主要看形态,是否圆润、肥大、饱满。大人除了看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
5.看牙龈。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6.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7.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8.看运动。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七招让你气血变充盈】
第一招:减少思虑
张主任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绪。我们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是在消耗气血。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所以,想要养气血,首先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第二招:调养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想要气血充盈,必须重视调理脾胃,而调养脾胃的根本就是合理饮食。
现在很多人都会不解:我每天吃的好东西都很有营养呀,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还是很虚弱呢?张主任指出,那是因为你吃进去的所谓“美食”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或是生了寒热,而没有生成气血。那么到底该怎么吃呢?《黄帝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谷是养命的根本,而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五谷就是主食,包括小米、小麦(面)、大米、黍、菽(豆类)。现在很多女性,为了减肥,总是拒绝或减少吃主食,然后大量的吃肉、吃生冷的蔬菜水果,长期下去,非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加重自身气血不足,使身体的元气与气血越发虚弱。
另外,养好脾胃,每顿饭最好吃七分饱、细嚼慢咽、少食寒凉。平时可以多吃些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第三招:养足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第四招:用药调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罗大伦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先天体质虚弱,或因为后天劳累过度,或病后调养不当,或失血过多等,都可以导致气血两虚,引发各类疾病。此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食欲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动后加重,甚至心慌气短等症状,此时的舌像,会在舌的两边,出现明显的齿痕,舌苔薄白,舌质的颜色会变得淡白,而不是鲜红的。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用十全大补丸来调理。十全大补丸能温补气血,从根本上改善上述症状。现在很多白领疲于奔命,身体的气血状态非常不好,用十全大补丸来调理,效果会很好。
此方虽好,服用也有禁忌:首先是有阴虚的情况,比如舌质很红,舌苔薄或者无苔,脉搏非常快,这种情况不能服用。或者有实热,比如外来的热邪炽盛,舌苔黄厚,舌质发红,也不能服用。另外,滋补也必须掌握尺度,不可一味蛮补。应该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确定用药时间的长短。此外,孕妇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可自己轻易用药。
现在可以在很多药店都能买到这个中成药,比如同仁堂的十全大补丸,直接温水冲服即可。但是,这个方子服用的时候,还有一点可以参考的秘诀。在宋代的时候,是把药物研成粉末,用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间温服,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比较怕冷,阳气不足,也可以用三片生姜,和几个大枣,熬水,用这个水冲服,效果会更好。
另外,这个方子也可以做食疗的配药。比如,我们可以在炖鸡的时候,把药丸加进去,可以加一天的服用量,然后煲汤,此時,药物与鸡肉相和,然后可以喝这个鸡汤,这个食疗方,对手术后的患者,具有恢复气血的作用,这是中医传统的食疗方法,大家可以参用。
第五招:驱避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张主任强调,现代人夏天更容易受寒。避免外感寒邪,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内通风处,午睡休息或夜间睡眠要避免电扇直吹人体,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天再热也不要赤身露体,睡觉时最好穿个背心,或用毛巾被将腹部遮盖,以免夜间感受风寒。还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水中作业。头身大汗淋漓之时,切不可为贪一时之快,而用冷水浇头冲身。少吃生冷瓜果。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第六招:穴位按摩
1.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三大健体强身的要穴之一。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管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能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取穴时,可选择仰卧的姿势进行按压。
2.期门穴:除了关元穴,期门穴也是治疗气血不足的常用穴位。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任脉(身体前正中线)旁开4寸。经常按揉该穴能有效地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很好的效果。
3.隐白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尤其对女性来说,是补血的大穴。隐白穴:在大脚趾指甲内侧趾甲根角处。
4.天枢穴:天枢穴不仅有助于气血运行,对于消化吸收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谓是从根本上补养气血的好方法。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就可以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该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也就是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用双手拇指下压,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既补血,又排毒。
第七招: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身上发热,出微汗。如果运动过度,出大汗,反而会消耗气血,适得其反。另外,最佳的运动时间是在上午。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气血不足,五脏皆病】
气血与五脏相辅相成
辽宁省名中医张艳说,气血,人之神也。《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全在于气血。气血通过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连,循行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推动,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反过来,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又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因此,一旦气血不正(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道血脉不畅等现象,中医上统称为气血不正),势必会对五脏六腑产生不利影响。五脏六腑受到影响,功能就会衰弱,出现腰膝酸软、眼干目眩、脱发耳鸣、尿频尿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五脏六腑势必长期受到伤害,出现病理性损伤,引发各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肝炎、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眼病等。中医认为,凡是这些由气血不正引发的疾病统称为“气血综合症”。
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
张主任指出,导致现代人气血不足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多食伤身。中医认为恣食肥甘,久必伤身。意思是说鸡、鸭、鱼、肉、蛋、奶等蛋白质、油脂含量高的东西吃多了,会大伤元气。比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吃出来的。这些病标实本虚,正所谓的气血不足,人体过多的摄取这些食物后,会加重肠胃的吸收功能,及肝的分解、肾的排泄功能,久而久之,五脏六腑的元气下降,功能减退,这就是中医讲的“食伤”。
第二是久坐伤气。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新血再生,这一进(生血)一出(代谢)才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本。现代人体力活动太少,坐得太久,必然大伤元气。
第三是久思伤血。现代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思虑多,而思虑过多会伤脾,脾主运化,脾被伤了,则会影响血的生成,影响脾胃的功能,消化吸收差,久而久之,气血便会不足。此外,日益污染的生活环境、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也会损耗人体气血,并且,对气血的再生造成影响,导致身体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积劳成疾。
【专家支招】
如何判断气血足不足
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主要看形态,是否圆润、肥大、饱满。大人除了看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
5.看牙龈。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6.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7.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8.看运动。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七招让你气血变充盈】
第一招:减少思虑
张主任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绪。我们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是在消耗气血。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所以,想要养气血,首先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第二招:调养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想要气血充盈,必须重视调理脾胃,而调养脾胃的根本就是合理饮食。
现在很多人都会不解:我每天吃的好东西都很有营养呀,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还是很虚弱呢?张主任指出,那是因为你吃进去的所谓“美食”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或是生了寒热,而没有生成气血。那么到底该怎么吃呢?《黄帝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谷是养命的根本,而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五谷就是主食,包括小米、小麦(面)、大米、黍、菽(豆类)。现在很多女性,为了减肥,总是拒绝或减少吃主食,然后大量的吃肉、吃生冷的蔬菜水果,长期下去,非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加重自身气血不足,使身体的元气与气血越发虚弱。
另外,养好脾胃,每顿饭最好吃七分饱、细嚼慢咽、少食寒凉。平时可以多吃些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第三招:养足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第四招:用药调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罗大伦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先天体质虚弱,或因为后天劳累过度,或病后调养不当,或失血过多等,都可以导致气血两虚,引发各类疾病。此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食欲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动后加重,甚至心慌气短等症状,此时的舌像,会在舌的两边,出现明显的齿痕,舌苔薄白,舌质的颜色会变得淡白,而不是鲜红的。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用十全大补丸来调理。十全大补丸能温补气血,从根本上改善上述症状。现在很多白领疲于奔命,身体的气血状态非常不好,用十全大补丸来调理,效果会很好。
此方虽好,服用也有禁忌:首先是有阴虚的情况,比如舌质很红,舌苔薄或者无苔,脉搏非常快,这种情况不能服用。或者有实热,比如外来的热邪炽盛,舌苔黄厚,舌质发红,也不能服用。另外,滋补也必须掌握尺度,不可一味蛮补。应该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确定用药时间的长短。此外,孕妇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可自己轻易用药。
现在可以在很多药店都能买到这个中成药,比如同仁堂的十全大补丸,直接温水冲服即可。但是,这个方子服用的时候,还有一点可以参考的秘诀。在宋代的时候,是把药物研成粉末,用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间温服,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比较怕冷,阳气不足,也可以用三片生姜,和几个大枣,熬水,用这个水冲服,效果会更好。
另外,这个方子也可以做食疗的配药。比如,我们可以在炖鸡的时候,把药丸加进去,可以加一天的服用量,然后煲汤,此時,药物与鸡肉相和,然后可以喝这个鸡汤,这个食疗方,对手术后的患者,具有恢复气血的作用,这是中医传统的食疗方法,大家可以参用。
第五招:驱避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张主任强调,现代人夏天更容易受寒。避免外感寒邪,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内通风处,午睡休息或夜间睡眠要避免电扇直吹人体,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天再热也不要赤身露体,睡觉时最好穿个背心,或用毛巾被将腹部遮盖,以免夜间感受风寒。还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水中作业。头身大汗淋漓之时,切不可为贪一时之快,而用冷水浇头冲身。少吃生冷瓜果。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第六招:穴位按摩
1.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三大健体强身的要穴之一。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管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能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取穴时,可选择仰卧的姿势进行按压。
2.期门穴:除了关元穴,期门穴也是治疗气血不足的常用穴位。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任脉(身体前正中线)旁开4寸。经常按揉该穴能有效地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很好的效果。
3.隐白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尤其对女性来说,是补血的大穴。隐白穴:在大脚趾指甲内侧趾甲根角处。
4.天枢穴:天枢穴不仅有助于气血运行,对于消化吸收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谓是从根本上补养气血的好方法。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就可以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该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也就是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用双手拇指下压,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既补血,又排毒。
第七招: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身上发热,出微汗。如果运动过度,出大汗,反而会消耗气血,适得其反。另外,最佳的运动时间是在上午。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