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日》到现在,过年还是老味道

来源 :学生导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自《诗画中国》
  著者:郭晔旻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生活非必需品的寻美之书,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美,再用当下的风格把传统艺术展现出来,正是这本书的特色所在。本书选取了古代诗词和绘画当中描绘的社会场景,从生活到服饰,从日常娱乐到修学旅行,重现古人的逸趣及生活镜像,将读者带入这幅诗画当中,了解他们的物质所在和心灵居所。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写过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情形,十个世纪过去了,过年的习俗,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春节古称元旦,所谓“三元之日”,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西汉时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相延至今。新年前一天为除夕,为“月穷岁尽之日”。除夕与春节适逢岁月轮回的枢纽,因此特别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历来受到讲求“慎始敬终”的传统社会的普遍重视,成为汉文化圈内最重大的节日。
  品尝美食自然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大约自汉代起,元旦(春节)期间大吃大喝已成风气,据《汉官仪》和《后汉书·礼仪志》等书记载,汉制规定,每年元旦,群臣都要給皇帝朝贺,称为“正朝”,皇帝便大摆筵席款待群臣,君臣饮宴欢度佳节。此后,在魏晋至唐,元旦朝贺,皇帝大宴群臣成为定制,如曹植《元会》诗中描写三国魏时元旦朝贺宴会云:“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晋时元旦朝贺皇帝时,皇帝不但要设宴“请客”,还要给百官加工资。
  其实,品尝美味佳肴在元旦前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还要将年夜饭泼洒在马路上,以示除旧迎新。唐人有守岁的习惯。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迎新,一直等到元旦来临,整个除夕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酒宴中度过。长安宫廷会摆下守岁宴席,皇家子孙与部分臣僚要陪皇帝共度良宵。唐代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中写道,年三十这天要“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里也说,除夕之日要“家家饮宴,笑语喧哗”。至于清代吴县人(今苏州)顾禄所著《清嘉录》里,更是“除夕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连“年夜饭”的名称也出现了。
  早在明代,在广大北方地区,饺子就已经是春节期间当之无愧的主角。饺子在明宫中被称为“扁食”。按照明代天启年间大太监刘若愚的宫廷杂史《酌中志》的说法,正月初一这一天,明朝人在五更时起,焚香、燃放爆竹,开门迎年。北京皇城宫内人将门杠向院内地上抛掷三次,称为“跌千金”,然后“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这种“扁食”即后来的饺子,后世称为“更岁饺子”,谐音“更岁交子”。在新年到来的子时食用扁食,有着庆贺与祝福的意义。有的饺子内包着一二枚银钱,吃到这样的饺子就表示得到吉兆,此人新年大吉。除此之外,《酌中志》里还有另一个说法,明朝的北京人也有不吃扁食而吃年糕的。
  早在唐代,洛阳地区就出现了“正月十五食玉粱糕”的风俗(见《云仙杂记》),这大概是目前已知的关于春节期间吃糕的最早记载。又据《析津志辑佚》记载,在元代大都,正月初,“人家以黄米为糍糕”,也算是春节期间吃糕。明嘉靖年间的《姑苏志》中有“二日食年糕,曰撑腰”,这是“年糕”二字第一次出现在文献记载之中。较《酌中志》稍晚,崇祯年间记录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中已明确地说:“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人们新年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就要吃黍糕,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可见明朝时期年糕已经成为帝都新年的时令佳品了。
其他文献
词义是用一种固定的语音系统负载的对事物的描述,它是客观的,也是概括的,它是写在字典里的固定意义,它属于语言学中的“语言”,是同一社会共同掌握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社会发展产物。而作品中的词的意义则是被作者的头脑加工了的、融入了主观经验和审美情趣的个性化产物,是包括在言语里的个人话语,是主观的、临时的。这种词义,通常称之为“语境义”。所谓语境,是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即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也
期刊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时非常高兴地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今天传回了第一张近火局部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摄的近景火面图像。  “此时我们的天问一号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各项指标正常,仪器设备工作正常,今天又传回了第一张
期刊
【释义】  蚕吃桑叶。比喻逐步侵占。  【起源与演变】  蚕吃桑叶的时候是一点一点地“吞”,虽然每一口都不大,但是积少成多,很快就能吃完。因此,“蚕食”是逐渐吞噬的过程,是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侵占的过程。  和“蚕食”相对的,是“鲸吞”,鲸吃食物时张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过滤掉,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所以“鲸吞”指的是一
期刊
作者:【英】马克·米奥多尼克 著  译者:赖盈满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世界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  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写就,堪称一部材料科学的颂歌,以高超
期刊
对于高考议论文写作时论据的选择来说,应牢记论据的“精准”与“独特”的要求、原则和标准,即应紧紧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并凸显新鲜、独有的特点,具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优势,只有这样,你的文章才能胜人一筹,拔得头筹。那么,在写作议论文过程中,具体应如何选择论据,才能成就自己的高分、满分作文呢?  一、要精准  因为,论据是为了支撑和论证论点,是为论点服务的,这就要求论据的选择一定要
期刊
结合身边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  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曹杨二中挂职副校长、教研组长兼任兰田中学书记校长谈俊说,结合现在新课程、新教材“双新”的背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当前的思政课是要构建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谈俊坦言,当前高中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必修一、二、三、四模块中有较多内容来自党和国家制定的文件政策,原汁原味。对高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把握这些文件
期刊
《惊蛰》  汉·司马相如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赏析】这首诗,用“陌上杨柳”、“塘中鲫鲥”和“天公霹雳”等几组自然景物和现象,写尽了惊蛰时节的春色春景。妙笔生花,令人叹绝。  《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赏析】元稹的这首诗给人描绘
期刊
复旦大学首次面向本市高一生开设的复旦大学高中先修今年3月招生。  此次复旦大学开展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中高一年级在读学生的“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将探索为高中生们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创新教育机会,培养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前置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每一位高中学生选修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复旦大学介绍,周末先修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
期刊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夏目漱石的作品《心》中的主角先生就背负着重重枷锁。  先生对世界有着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认为人性至善,所以他无法面对叔父的背叛,更加无法面对自己隐藏在纯善外表下卑鄙的灵魂。于是他选择了心灵的自我放逐,一步步走向了封闭,也最终迈向了死亡,迈向了最后的孤独。  《心》是夏目漱石晚期的作品,融入了他一生的閱历,因而也更加直击人的心灵。  你的心是怎样的?你背负着的
期刊
近日,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的各位团支书及班长随着金琪书记和孟丽军老师一同前往宋庆龄陵园礼堂,受邀参与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与共建单位携手开展“同心向党 共绣党旗”的绣党旗开针仪式。  跟随着新四军老战士刘鹏爷爷的步伐,西南位育的同学们依次上台为党旗绣上属于他们作为青年一代、作为团员、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一针,鲜红而炽热。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同心向党 共绣党旗”的活动于2020年正式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