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狂欢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周日,仍没盼来加班的电话。寂寞冷雾般弥散开来,恐慌一点一点地爬上心头。逃也似地,我跑出刚刚买下的小公寓,直奔闹市区。而后,如同以前的许多次,将自己定格在喧嚣的街头。
  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看着熙熙攘攘过往的人群,听着车声人声混杂的交响,摇摆着的心开始安定下来。跟卖报的大嫂要了份报纸,又在小吃推车里买了根玉米,坐到花坛边上,一粒一粒地啃着玉米,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报纸——这一天,看来又要这样过了。
  不这样过还能怎样过?虽然比不上在办公室加班的环境,但总好过独自在家。家是我的现实空间,但在那个空间里,没谁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谁。一个人,只剩下自己。空气都是凉的,凉得让人胆战心惊。
  前方传来尖叫声。懒懒地起身看去,一群学生模样的人,举着“抱一抱”的大牌子,见人就上去一个拥抱,抱得路人都一愣一愣的。这就是网上说的“抱抱团”吧?似乎是以传递温暖为宗旨的民间活动。据说起源于美国,推广于澳洲。没想到,中国也有了。
  “抱一抱”,又能解几日寒凉?只是瞬间的温暖,也是可遇不可求吧。一个别着胸牌的女孩子向我跑来:“姐姐,抱一抱吧!”红扑扑的脸上一派阳光。我张了张嘴,没说什么,她已不由分说地伸开两臂,给了我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女孩子的身体温软体贴,我下意识地抖了抖,身子僵硬起来。心里有暖暖的东西流过,极想狠狠地抓住这丝温暖,但,女孩子已松开我,笑嘻嘻地投奔了另一个人的怀抱。
  垂着手站在那里,无尽的空虚向我袭来。我惶然地看着热闹的大街,惊惧地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于一座空城,茕茕孑立,孤独无助。
  
  B
  
  可怕的孤独感,于我并非与生俱来。16岁从乡村走出,到城市闯荡。一步一步的,从最底层的蓝领妹,做到与硕士博士们平起平坐的白领。目标看似达到,内心的自卑却根深蒂固。于是佯装冷傲,目空一切,以求保持可怜的自尊,换来的却是凄清孤寂。
  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囚笼里,在别人看来是自恋,是独享清净。只有我知道,这是无奈,是自残。想冲出囚笼时,发现已迟,周围都是决绝离去的背影。只有一个瑟瑟发抖的自己,形单影只,欲哭无泪。
  我开始害怕了独处。我渴望有一个人,一个工作以外的男人,能够打开我的心扉,给我一个结实的依靠。我在人群中苦苦地寻找,寻找另一双孤独的眼睛。我找到了那双眼睛,它一度点亮了我幽闭的心房,让我感到了阵阵暖意。但偏偏,那是一双不能为我所拥有的眼睛。当它逐渐地黯淡时,我仍一意孤行地捕捉、期望。结果,刚刚点亮的心灯倏忽熄灭,既往的孤独幽灵般地回归,更紧更深地缠绕着我,让我害怕,让我惶恐。
  我开始与一个一个的男人约会,像一个滥情的女子那样,周一张三周二李四周三王五……我不再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结实的依靠,只求片刻的温暖、短暂的依偎。我需要他们填补我的空虚,吵走我的寂寞。至于他们是谁,是否爱我,这并不重要。
  但这样的游戏,并没能拂去我的孤独。表面看来,我的身边没有断过男人,走马灯似的,热闹得很。而实际上,有时候,越是有人陪伴,越是觉得孤独。而越是孤独,越是想逃离孤独。想逃离孤独,就又去找人陪伴,结果又是新一轮的孤独。
  在这样的怪圈中挣扎了很久,难以把自己拔出。直到那次,遇到了那个不一样的男人。缠绵过后,他羞答答地说,他好像是爱上我了。这句话,把我麻木的情爱唤醒。从此,跟他认认真真地恋爱。欢天喜地买回过日子的家什,他却忽然说,他好像并没有真的爱上我。表情茫然,眼神无辜。就像是我强暴了他,而后无耻地逼婚。
  挥一挥衣袖,人和爱都走得干干净净。如果说,前“男友”的离去,熄灭了我的心灯;那这一次可以说,把我抛进了无边的黑暗。第一次,我遭遇了一泻千里的恐慌。
  
  C
  
  我戒了男人。既然男人于排遣孤独无补,既然男人陷我于更深的孤独,要他何用?
  也许网络,才是宣泄孤独的最好去处吧。MSN,QQ,一时好友成群。我跟他们肆无忌惮地嬉笑怒骂,驰骋疆场,享受释放的快感。但每每看到那些头像变成灰色,我的心就会空落落的,空得发虚发慌。
  我开始浏览博客和写博客。浏览博客并不轻松。在我看来,那些风光无限的博客后面,实际上都躲藏着一颗颗祈求温暖、渴望认同、期待喝彩的孤寂心灵。事实上我自己,也是把博客当作倾倒寂寞的树洞,想把自己的孤独封存。
  但这样的宣泄,却是愈泄愈生。顽固的孤独,不仅没有从我的指尖流逝,反而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折腾得我痛不欲生。
  我不敢独自在家上网了。我害怕那种网上喧腾、网下清冷的强烈对比。我宁可去小区附近的网吧,感受着周围的人气,听着此起彼伏的键盘敲打声,再让自己在网上沦陷。
  一次读到一篇网文,题目是《回归工作》。说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救赎心灵。我似乎茅塞顿开,于是开始自觉地加班加点。说来也巧,在办公室,我的确比在家里心安。虽说有时一个人身处偌大的空间,难免也感到些许空虚,但毕竟,没有那种让我想逃的恐慌。
  然而我的行动,却遭到同事的议论、老板的制止。同事或认为我是求表现,或怀疑我利用公用设备干私活。于是,私自加班被取消。我只能期盼着,公司事务繁忙,老板要求加班。加班对别人来说是痛苦,在我来说,却是解脱。
  
  D
  
  发现街头的好处,是在上月。
  也是个不加班的周日,在家打扫完卫生,对镜梳妆,忽然觉得镜中的自己眼神空洞,手一抖,梳子掉到地上。很轻的一响,吓了自己一大跳。腾地立起,环顾四周,只觉静得可怕,耳朵空得生疼。
  不敢在家呆了,胡乱套了衣服跑出去。茫然走到大街上,阳光亮得刺眼,却暖和。人来车往,耳朵塞满了声音,心,也就不惧怕了。那天,我就在街头的花坛边,呆了几个小时。直到呆得累了,晒得乏了,熬得困了,才软绵绵地往家蹭,回家就把自己扔到床上。
  街头,就这样成了我的假日安身之地。没有班加的日子,我会像一个饥渴的人扑向饮食,亡命地奔它而来。
  但是今天,置身于这样喧嚣的街头,为什么我仍然感到孤独?感到恐慌?脑子里响起王力宏的歌:“时间再按下许多次快门/沉默里听见转动的秒针/一个人吃饭/这个凌晨/孤单一个人……”
  一阵风刮来,我的报纸被吹得七零八落,懒得捡拾。啃了几口的玉米,委屈地滚到地上,一只小狗过来扒拉几下,马上被它的主人拽走。
  传递温暖的“抱抱团”,已经离我远去了。那个瞬间的拥抱,余热早已消失殆尽。孤独的灵魂,何时能够得到火热的拥抱?
  (责编/朱茂星)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07年春节,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在东南亚的一个小岛上阅读和研究关于中国的文化和故事。这次,他研究的是一家即将上市的中国酒吧。    开酒吧,首打“故事”牌    1999年秋天,二十出头的贵州小伙张洪黔来到成都,当时的他身上只有2000元钱。奔波了一些日子,留学归来的他在四川省政府下属的一个单位找到了工作。两年后他小有收获,不安分的创业激情开始召唤他,于是在一片唏嘘声中他放弃了这份“金饭碗”。 
期刊
A    大三的时候,我在校电台主持一个名叫“文艺对对碰”的节目。在每个周二、周五的中午,伴着一段优美的背景音乐,我和我的搭档就会为全校师生送上一篇精美的散文或一首精致的诗歌。这个节目在校园里很受欢迎,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我的搭档就是我的男朋友李金波,我们的爱情让我们的工作充满默契。  在蔷薇迎风摇曳的一个午后,我在上课的途中经过留学生宿舍。往日淹没在摇滚乐中的小区一派和煦宁静。突然,一个声
期刊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八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八十多岁,是来给手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  我先请老人等待一下,我看了看他的病历,心想,如果按照病历,老人应去找另一位大夫拆线,但那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当时我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来为老人拆线。  我拆开纱布,检查了一下老人的伤势,看到伤基本上已经痊愈,便小心翼翼地为老人拆了线
期刊
1    刚和他认识那会儿,他在城里,她则在城郊一家公司上班。她周末回父母家,顺便和他见面,周一再搭早班车回公司。那时,这个城市的交通还不像现在这样便利。每个周一早上,她会走十多分钟的路,赶到一个岔路口的站牌去等班车。班车不太准时,应该六点半来的车,有时早来有时晚来。为了按时上班不迟到,她不得不六点就起床,站在路边等车。冬天早上六点,还是漆黑一片,路上更没有几个行人。她一个人站在路边,孤零零地在寒
期刊
我和汪海平静地离婚    1998年春天和汪海结婚时,我才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汪海是我父亲一位老同事的孩子,我们在父母的安排下认识了,交往了不到半年,我们就结婚了。  汪海比我大4岁,是那种不爱说话的男人,但对我很体贴。我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婚后,我渐渐对这份看似稳定的工作失去了兴趣。2000年9月,我不顾汪海的反对向学校提出了辞职。我的不顾后果令他很失望。好在我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期刊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国外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一个人要对他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负责。”就是说,人的相貌除了先天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的折射,经常的表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容颜。所以,养颜必先养心。   养心,首先要不断学习。因为当你在学习的时候,你的心境是单纯的,你的神态是认真好奇的。单纯的心境和好奇的神态,不就如同心无杂念的孩童吗?而经常的好奇与单纯,又会引导你的身心接近年轻人
期刊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亲人、身边的爱人的关心和付出漠然置之,认为那是应该的,没想到她们也有委屈,她们也需要你的安慰和关心。    有一位表演艺术家,在功成名就之时,被电视台邀请去做了一档访谈节目。与表演艺术家一同受邀的嘉宾有他以前的同事、朋友、他的弟子、以及不少热心观众,还有他的妻子。在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下,我们知道:他不但艺术成就极高,得过不少奖项,在同行中可谓德高望重。重要的是,他的家庭和睦、子女
期刊
老贾是做餐饮业的,在本城很有名气。他的名气不是因为他的资产在业界数一数二,也不是因为他的菜品有多么出色。  老贾的出名另有原因。  老贾有三家店。一家经营中餐,一家经营火锅,还有一家称为平民餐馆。这家平民餐馆其实是一家民工餐馆。老贾是这样经营的:早餐是馒头与稀饭,馒头两毛钱一个,稀饭不要钱。中餐与晚餐,店里最贵的菜是红烧肉与盐菜烧白,每份三块,其他的菜都是一块、八毛和五毛,米饭不要钱。一到开饭时间
期刊
的祖父是林场的老会计,二十多年前,他从林场退休,却依然闲不下来,于是就在林场不远的地方开了附近第一间便民小店,卖些日常用的小东西。自从小店开门的那一天起,小店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那间二十平米不到的砖瓦小屋,立在常有薄雾笼罩的山间的马路旁,显得古朴而安详。  那时,林场附近的农民还很贫穷,也没有什么娱乐,不像如今享受着风景区的待遇。于是,山间的老人就喜欢去祖父的小店里小坐,下一会象棋,泡一壶茶。祖父
期刊
我的哥哥对我说:我开了个小工厂。我要努力一次,免得老后悔。行了就挣点钱发点小财,失败了大不了再去打工。离儿子上大学还有八年,为了他吧,我也得试一试。我说这话说得真委屈,你要是为了你儿子上大学,大可不必去开厂,实在没钱了,贷款上也行。说到底,你还是为了自己。别给自己找冠冕堂皇的借口,你不想过那种有钱人的生活?  男人一说到努力赚钱,多数是说为了老婆,为了孩子,从来不说为了他自己。说得好听些,你是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