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周日,仍没盼来加班的电话。寂寞冷雾般弥散开来,恐慌一点一点地爬上心头。逃也似地,我跑出刚刚买下的小公寓,直奔闹市区。而后,如同以前的许多次,将自己定格在喧嚣的街头。
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看着熙熙攘攘过往的人群,听着车声人声混杂的交响,摇摆着的心开始安定下来。跟卖报的大嫂要了份报纸,又在小吃推车里买了根玉米,坐到花坛边上,一粒一粒地啃着玉米,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报纸——这一天,看来又要这样过了。
不这样过还能怎样过?虽然比不上在办公室加班的环境,但总好过独自在家。家是我的现实空间,但在那个空间里,没谁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谁。一个人,只剩下自己。空气都是凉的,凉得让人胆战心惊。
前方传来尖叫声。懒懒地起身看去,一群学生模样的人,举着“抱一抱”的大牌子,见人就上去一个拥抱,抱得路人都一愣一愣的。这就是网上说的“抱抱团”吧?似乎是以传递温暖为宗旨的民间活动。据说起源于美国,推广于澳洲。没想到,中国也有了。
“抱一抱”,又能解几日寒凉?只是瞬间的温暖,也是可遇不可求吧。一个别着胸牌的女孩子向我跑来:“姐姐,抱一抱吧!”红扑扑的脸上一派阳光。我张了张嘴,没说什么,她已不由分说地伸开两臂,给了我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女孩子的身体温软体贴,我下意识地抖了抖,身子僵硬起来。心里有暖暖的东西流过,极想狠狠地抓住这丝温暖,但,女孩子已松开我,笑嘻嘻地投奔了另一个人的怀抱。
垂着手站在那里,无尽的空虚向我袭来。我惶然地看着热闹的大街,惊惧地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于一座空城,茕茕孑立,孤独无助。
B
可怕的孤独感,于我并非与生俱来。16岁从乡村走出,到城市闯荡。一步一步的,从最底层的蓝领妹,做到与硕士博士们平起平坐的白领。目标看似达到,内心的自卑却根深蒂固。于是佯装冷傲,目空一切,以求保持可怜的自尊,换来的却是凄清孤寂。
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囚笼里,在别人看来是自恋,是独享清净。只有我知道,这是无奈,是自残。想冲出囚笼时,发现已迟,周围都是决绝离去的背影。只有一个瑟瑟发抖的自己,形单影只,欲哭无泪。
我开始害怕了独处。我渴望有一个人,一个工作以外的男人,能够打开我的心扉,给我一个结实的依靠。我在人群中苦苦地寻找,寻找另一双孤独的眼睛。我找到了那双眼睛,它一度点亮了我幽闭的心房,让我感到了阵阵暖意。但偏偏,那是一双不能为我所拥有的眼睛。当它逐渐地黯淡时,我仍一意孤行地捕捉、期望。结果,刚刚点亮的心灯倏忽熄灭,既往的孤独幽灵般地回归,更紧更深地缠绕着我,让我害怕,让我惶恐。
我开始与一个一个的男人约会,像一个滥情的女子那样,周一张三周二李四周三王五……我不再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结实的依靠,只求片刻的温暖、短暂的依偎。我需要他们填补我的空虚,吵走我的寂寞。至于他们是谁,是否爱我,这并不重要。
但这样的游戏,并没能拂去我的孤独。表面看来,我的身边没有断过男人,走马灯似的,热闹得很。而实际上,有时候,越是有人陪伴,越是觉得孤独。而越是孤独,越是想逃离孤独。想逃离孤独,就又去找人陪伴,结果又是新一轮的孤独。
在这样的怪圈中挣扎了很久,难以把自己拔出。直到那次,遇到了那个不一样的男人。缠绵过后,他羞答答地说,他好像是爱上我了。这句话,把我麻木的情爱唤醒。从此,跟他认认真真地恋爱。欢天喜地买回过日子的家什,他却忽然说,他好像并没有真的爱上我。表情茫然,眼神无辜。就像是我强暴了他,而后无耻地逼婚。
挥一挥衣袖,人和爱都走得干干净净。如果说,前“男友”的离去,熄灭了我的心灯;那这一次可以说,把我抛进了无边的黑暗。第一次,我遭遇了一泻千里的恐慌。
C
我戒了男人。既然男人于排遣孤独无补,既然男人陷我于更深的孤独,要他何用?
也许网络,才是宣泄孤独的最好去处吧。MSN,QQ,一时好友成群。我跟他们肆无忌惮地嬉笑怒骂,驰骋疆场,享受释放的快感。但每每看到那些头像变成灰色,我的心就会空落落的,空得发虚发慌。
我开始浏览博客和写博客。浏览博客并不轻松。在我看来,那些风光无限的博客后面,实际上都躲藏着一颗颗祈求温暖、渴望认同、期待喝彩的孤寂心灵。事实上我自己,也是把博客当作倾倒寂寞的树洞,想把自己的孤独封存。
但这样的宣泄,却是愈泄愈生。顽固的孤独,不仅没有从我的指尖流逝,反而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折腾得我痛不欲生。
我不敢独自在家上网了。我害怕那种网上喧腾、网下清冷的强烈对比。我宁可去小区附近的网吧,感受着周围的人气,听着此起彼伏的键盘敲打声,再让自己在网上沦陷。
一次读到一篇网文,题目是《回归工作》。说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救赎心灵。我似乎茅塞顿开,于是开始自觉地加班加点。说来也巧,在办公室,我的确比在家里心安。虽说有时一个人身处偌大的空间,难免也感到些许空虚,但毕竟,没有那种让我想逃的恐慌。
然而我的行动,却遭到同事的议论、老板的制止。同事或认为我是求表现,或怀疑我利用公用设备干私活。于是,私自加班被取消。我只能期盼着,公司事务繁忙,老板要求加班。加班对别人来说是痛苦,在我来说,却是解脱。
D
发现街头的好处,是在上月。
也是个不加班的周日,在家打扫完卫生,对镜梳妆,忽然觉得镜中的自己眼神空洞,手一抖,梳子掉到地上。很轻的一响,吓了自己一大跳。腾地立起,环顾四周,只觉静得可怕,耳朵空得生疼。
不敢在家呆了,胡乱套了衣服跑出去。茫然走到大街上,阳光亮得刺眼,却暖和。人来车往,耳朵塞满了声音,心,也就不惧怕了。那天,我就在街头的花坛边,呆了几个小时。直到呆得累了,晒得乏了,熬得困了,才软绵绵地往家蹭,回家就把自己扔到床上。
街头,就这样成了我的假日安身之地。没有班加的日子,我会像一个饥渴的人扑向饮食,亡命地奔它而来。
但是今天,置身于这样喧嚣的街头,为什么我仍然感到孤独?感到恐慌?脑子里响起王力宏的歌:“时间再按下许多次快门/沉默里听见转动的秒针/一个人吃饭/这个凌晨/孤单一个人……”
一阵风刮来,我的报纸被吹得七零八落,懒得捡拾。啃了几口的玉米,委屈地滚到地上,一只小狗过来扒拉几下,马上被它的主人拽走。
传递温暖的“抱抱团”,已经离我远去了。那个瞬间的拥抱,余热早已消失殆尽。孤独的灵魂,何时能够得到火热的拥抱?
(责编/朱茂星)
E-mail:[email protected]
周日,仍没盼来加班的电话。寂寞冷雾般弥散开来,恐慌一点一点地爬上心头。逃也似地,我跑出刚刚买下的小公寓,直奔闹市区。而后,如同以前的许多次,将自己定格在喧嚣的街头。
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看着熙熙攘攘过往的人群,听着车声人声混杂的交响,摇摆着的心开始安定下来。跟卖报的大嫂要了份报纸,又在小吃推车里买了根玉米,坐到花坛边上,一粒一粒地啃着玉米,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报纸——这一天,看来又要这样过了。
不这样过还能怎样过?虽然比不上在办公室加班的环境,但总好过独自在家。家是我的现实空间,但在那个空间里,没谁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谁。一个人,只剩下自己。空气都是凉的,凉得让人胆战心惊。
前方传来尖叫声。懒懒地起身看去,一群学生模样的人,举着“抱一抱”的大牌子,见人就上去一个拥抱,抱得路人都一愣一愣的。这就是网上说的“抱抱团”吧?似乎是以传递温暖为宗旨的民间活动。据说起源于美国,推广于澳洲。没想到,中国也有了。
“抱一抱”,又能解几日寒凉?只是瞬间的温暖,也是可遇不可求吧。一个别着胸牌的女孩子向我跑来:“姐姐,抱一抱吧!”红扑扑的脸上一派阳光。我张了张嘴,没说什么,她已不由分说地伸开两臂,给了我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女孩子的身体温软体贴,我下意识地抖了抖,身子僵硬起来。心里有暖暖的东西流过,极想狠狠地抓住这丝温暖,但,女孩子已松开我,笑嘻嘻地投奔了另一个人的怀抱。
垂着手站在那里,无尽的空虚向我袭来。我惶然地看着热闹的大街,惊惧地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于一座空城,茕茕孑立,孤独无助。
B
可怕的孤独感,于我并非与生俱来。16岁从乡村走出,到城市闯荡。一步一步的,从最底层的蓝领妹,做到与硕士博士们平起平坐的白领。目标看似达到,内心的自卑却根深蒂固。于是佯装冷傲,目空一切,以求保持可怜的自尊,换来的却是凄清孤寂。
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囚笼里,在别人看来是自恋,是独享清净。只有我知道,这是无奈,是自残。想冲出囚笼时,发现已迟,周围都是决绝离去的背影。只有一个瑟瑟发抖的自己,形单影只,欲哭无泪。
我开始害怕了独处。我渴望有一个人,一个工作以外的男人,能够打开我的心扉,给我一个结实的依靠。我在人群中苦苦地寻找,寻找另一双孤独的眼睛。我找到了那双眼睛,它一度点亮了我幽闭的心房,让我感到了阵阵暖意。但偏偏,那是一双不能为我所拥有的眼睛。当它逐渐地黯淡时,我仍一意孤行地捕捉、期望。结果,刚刚点亮的心灯倏忽熄灭,既往的孤独幽灵般地回归,更紧更深地缠绕着我,让我害怕,让我惶恐。
我开始与一个一个的男人约会,像一个滥情的女子那样,周一张三周二李四周三王五……我不再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结实的依靠,只求片刻的温暖、短暂的依偎。我需要他们填补我的空虚,吵走我的寂寞。至于他们是谁,是否爱我,这并不重要。
但这样的游戏,并没能拂去我的孤独。表面看来,我的身边没有断过男人,走马灯似的,热闹得很。而实际上,有时候,越是有人陪伴,越是觉得孤独。而越是孤独,越是想逃离孤独。想逃离孤独,就又去找人陪伴,结果又是新一轮的孤独。
在这样的怪圈中挣扎了很久,难以把自己拔出。直到那次,遇到了那个不一样的男人。缠绵过后,他羞答答地说,他好像是爱上我了。这句话,把我麻木的情爱唤醒。从此,跟他认认真真地恋爱。欢天喜地买回过日子的家什,他却忽然说,他好像并没有真的爱上我。表情茫然,眼神无辜。就像是我强暴了他,而后无耻地逼婚。
挥一挥衣袖,人和爱都走得干干净净。如果说,前“男友”的离去,熄灭了我的心灯;那这一次可以说,把我抛进了无边的黑暗。第一次,我遭遇了一泻千里的恐慌。
C
我戒了男人。既然男人于排遣孤独无补,既然男人陷我于更深的孤独,要他何用?
也许网络,才是宣泄孤独的最好去处吧。MSN,QQ,一时好友成群。我跟他们肆无忌惮地嬉笑怒骂,驰骋疆场,享受释放的快感。但每每看到那些头像变成灰色,我的心就会空落落的,空得发虚发慌。
我开始浏览博客和写博客。浏览博客并不轻松。在我看来,那些风光无限的博客后面,实际上都躲藏着一颗颗祈求温暖、渴望认同、期待喝彩的孤寂心灵。事实上我自己,也是把博客当作倾倒寂寞的树洞,想把自己的孤独封存。
但这样的宣泄,却是愈泄愈生。顽固的孤独,不仅没有从我的指尖流逝,反而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折腾得我痛不欲生。
我不敢独自在家上网了。我害怕那种网上喧腾、网下清冷的强烈对比。我宁可去小区附近的网吧,感受着周围的人气,听着此起彼伏的键盘敲打声,再让自己在网上沦陷。
一次读到一篇网文,题目是《回归工作》。说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救赎心灵。我似乎茅塞顿开,于是开始自觉地加班加点。说来也巧,在办公室,我的确比在家里心安。虽说有时一个人身处偌大的空间,难免也感到些许空虚,但毕竟,没有那种让我想逃的恐慌。
然而我的行动,却遭到同事的议论、老板的制止。同事或认为我是求表现,或怀疑我利用公用设备干私活。于是,私自加班被取消。我只能期盼着,公司事务繁忙,老板要求加班。加班对别人来说是痛苦,在我来说,却是解脱。
D
发现街头的好处,是在上月。
也是个不加班的周日,在家打扫完卫生,对镜梳妆,忽然觉得镜中的自己眼神空洞,手一抖,梳子掉到地上。很轻的一响,吓了自己一大跳。腾地立起,环顾四周,只觉静得可怕,耳朵空得生疼。
不敢在家呆了,胡乱套了衣服跑出去。茫然走到大街上,阳光亮得刺眼,却暖和。人来车往,耳朵塞满了声音,心,也就不惧怕了。那天,我就在街头的花坛边,呆了几个小时。直到呆得累了,晒得乏了,熬得困了,才软绵绵地往家蹭,回家就把自己扔到床上。
街头,就这样成了我的假日安身之地。没有班加的日子,我会像一个饥渴的人扑向饮食,亡命地奔它而来。
但是今天,置身于这样喧嚣的街头,为什么我仍然感到孤独?感到恐慌?脑子里响起王力宏的歌:“时间再按下许多次快门/沉默里听见转动的秒针/一个人吃饭/这个凌晨/孤单一个人……”
一阵风刮来,我的报纸被吹得七零八落,懒得捡拾。啃了几口的玉米,委屈地滚到地上,一只小狗过来扒拉几下,马上被它的主人拽走。
传递温暖的“抱抱团”,已经离我远去了。那个瞬间的拥抱,余热早已消失殆尽。孤独的灵魂,何时能够得到火热的拥抱?
(责编/朱茂星)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