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心县韦州镇北面、罗山东坡上有一片48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常年干旱,一年到头多是风天,冬、春两季风刮得尤为厉害。已是正月二十三了,大地还没有复苏的迹象,山石、田地、树木浑然一体呈现出黄褐色,其间散落着8个自然村社,这就是旧庄村。正如其名,旧庄村是个老庄子,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说出他们爷爷辈在这里如何如何。
旧庄村是个回汉杂居村落,800多户2000多人口生活在这里。村子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了在这里生活的艰辛,多年来村里近一半人家在贫困线以下生活着。2014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始之初,村里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05户107人。贫困就像恶魔一样纠缠着人们,摆脱贫困是旧庄村百姓的最大梦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 理念、全面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旧庄村大批群众战胜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旧庄村是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脱贫帮扶点,2019年2月底记者来到这里,在随村支书张森慧与扶贫驻村工作队入户工作的机会采访了解了2户普通群众的脱贫经历。
同样辛苦的新生活
村民徐小莲2014年在精准脱贫中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问起她14年前的日子是什么样时,她只有一个字“苦”。当被追问记忆深刻的事情有哪些,徐小莲的眼圈立刻红了,“2014年,小儿子得了急性阑尾炎,我抱着孩子到韦州医院时带上全家的积蓄30元。”“怎么会这样?”记者不由得惊讶,“谁也不愿意过穷日子,但当时确实是穷。”家里的40亩田,都是旱地看天吃饭,种的作物有小麦、谷子、糜子、荞麦,雨下到什么时候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可旱天居多,多数年份只能是再收回种子。维持家里生活的主要收入是靠夫妻俩轮流外出打工挣的钱,打工多是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干体力活,一天的收入8~15元,就这样有一天没一天的,最好的一年收入了4000元。徐小莲说,她甚至到砖厂干脱土坯的活,那种活的强度是一般人受不了的,“就这么累,日子还是过成了这样”,徐小莲深叹一口气。
徐小莲的丈夫是外乡人,入赘到她家,为人老实本分,话很少脸上的笑容却很多。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不甘心过穷日子,一直在努力想各种办法脱贫。2008年由于缺少资金他们向别人佘了80只羊饲养想赚取差价,可到头来羊价比佘价还低,致富的努力受到重创。
2014年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政府加大脱贫工作力度,为徐小莲一家与贫困的斗争注入了力量。2014年,她得到国家5000元的产业扶助资金,购买了10只滩羊发展养殖业,随后几年不断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特别是支书为他家作担保贷到10万元的国家贴息贷款发展产业。2016年村里又用上了扬黄工程的黄河水,她有了25亩水浇地,种了15亩黄花10亩玉米,黄花为新产业,玉米作为养羊饲料。所有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促使徐小莲一家精神大振,为了致富更加肯下力气。徐小莲说她刚卖出了自己繁殖的50只羊羔,为了能多挣钱她自己打草喂养节省饲料,一只羊羔能比别人的多挣100多元钱。年景一年比一年好,两个孩子也长大了,一个在部队一个在银川学厨师。到2018年她家的羊在不断出栏的情况下还存栏120只,黄花种植也进入了高产期,家庭年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她家也于2017年底脱贫。说到这,徐小莲拿出县里发给她的脱贫奖状,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一百多只羊要喂,40亩地要种,这和当年打工比会更辛苦吧?”记者问,“辛苦!很辛苦!”徐小莲答道,“但这个辛苦我们是高兴的,我们知道日子在变好。真的很感谢政府,感谢村干部、特别是张支书的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家的今天。”
浪子回头金不换
刚到徐经理家时他没在,张森慧径直带我们进了他家圈棚,说他正往回赶。圈棚是彩钢、红砖结构的,看上去很像回事儿,又听张森慧说徐经理,记者便问,他还开了个公司呀?张森慧呵呵大笑,“哪里呀,他的名字就叫经理。”随后张支书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徐经理。
徐经理今年48岁,人长得精神、脑子灵光,可年轻时不干正事,家里穷又做了无可挽回的事情,搞得媳妇离婚走了,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但他人聪明,敢干事还能干好。说着话徐经理回来了,热情的一一握手把客人让进了家里。
房间整洁温馨,养的绿植生机勃勃,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徐经理和张森慧幽默地逗了几句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采访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以前的事说不成,离婚时女儿6岁儿子2岁,家里没有碗筷,穷的什么都没有。”徐经理一边给大家发烟一边说:“2014年建档立卡那会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自己的房塌了。”张森慧插话介绍说那时村里有了移民点,他家在那里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徐经理接着说自家当时的营生,有几十亩旱地,天旱地里的收成不好说,2002~2006年,天几乎没有下雨,他根本没有心思种地,年轻时就那么浪荡了。精准扶贫后政策扶助的力度加大,眼看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日子开始变好,徐经理受到了触动,“过穷日子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徐经理不比别人差什么”,他在心里暗暗立志,要让自己过上富裕生活。
徐经理一开始利用补助的3000元建起了第一座羊棚,购买羊只搞养殖业,为了不断扩大生产又贷款10万元,凭着自己的聪敏和立下的志向加勤快,现如今羊只存栏100多只。建设了几座标准化圈棚,徐经理向记者解释,他一个人干只有利用高效的管理和技术才能养更多的羊。2018年徐经理脱贫,如今他的年纯收入4万多元,女儿已经出嫁,令他更加欣慰的是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记者问起今后有无成家的打算,徐经理表示随缘,但又说家里还不富裕,结不起婚,先把儿子的大学供养出来再说。
结束采访,记者要为徐经理拍照留影,他坚持要和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张支书合影,看着他们镜头里的笑容,记者想起了“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徐经理志向中的日子会一步步到来。
据张森慧介绍,旧庄村到2018年底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已经脱贫,像徐小莲、徐经理这样的是比较典型的脱贫模式。剩下19户还没有脱贫的多是残疾人、无劳动能力者的家庭,“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在脱贫路上决不会漏掉任何一户人家”。
旧庄村依然散落在羅山脚下,风依然那样刮着,但这里开始了新生活。
旧庄村是个回汉杂居村落,800多户2000多人口生活在这里。村子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了在这里生活的艰辛,多年来村里近一半人家在贫困线以下生活着。2014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始之初,村里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05户107人。贫困就像恶魔一样纠缠着人们,摆脱贫困是旧庄村百姓的最大梦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 理念、全面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旧庄村大批群众战胜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旧庄村是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脱贫帮扶点,2019年2月底记者来到这里,在随村支书张森慧与扶贫驻村工作队入户工作的机会采访了解了2户普通群众的脱贫经历。
同样辛苦的新生活
村民徐小莲2014年在精准脱贫中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问起她14年前的日子是什么样时,她只有一个字“苦”。当被追问记忆深刻的事情有哪些,徐小莲的眼圈立刻红了,“2014年,小儿子得了急性阑尾炎,我抱着孩子到韦州医院时带上全家的积蓄30元。”“怎么会这样?”记者不由得惊讶,“谁也不愿意过穷日子,但当时确实是穷。”家里的40亩田,都是旱地看天吃饭,种的作物有小麦、谷子、糜子、荞麦,雨下到什么时候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可旱天居多,多数年份只能是再收回种子。维持家里生活的主要收入是靠夫妻俩轮流外出打工挣的钱,打工多是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干体力活,一天的收入8~15元,就这样有一天没一天的,最好的一年收入了4000元。徐小莲说,她甚至到砖厂干脱土坯的活,那种活的强度是一般人受不了的,“就这么累,日子还是过成了这样”,徐小莲深叹一口气。
徐小莲的丈夫是外乡人,入赘到她家,为人老实本分,话很少脸上的笑容却很多。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不甘心过穷日子,一直在努力想各种办法脱贫。2008年由于缺少资金他们向别人佘了80只羊饲养想赚取差价,可到头来羊价比佘价还低,致富的努力受到重创。
2014年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政府加大脱贫工作力度,为徐小莲一家与贫困的斗争注入了力量。2014年,她得到国家5000元的产业扶助资金,购买了10只滩羊发展养殖业,随后几年不断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特别是支书为他家作担保贷到10万元的国家贴息贷款发展产业。2016年村里又用上了扬黄工程的黄河水,她有了25亩水浇地,种了15亩黄花10亩玉米,黄花为新产业,玉米作为养羊饲料。所有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促使徐小莲一家精神大振,为了致富更加肯下力气。徐小莲说她刚卖出了自己繁殖的50只羊羔,为了能多挣钱她自己打草喂养节省饲料,一只羊羔能比别人的多挣100多元钱。年景一年比一年好,两个孩子也长大了,一个在部队一个在银川学厨师。到2018年她家的羊在不断出栏的情况下还存栏120只,黄花种植也进入了高产期,家庭年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她家也于2017年底脱贫。说到这,徐小莲拿出县里发给她的脱贫奖状,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一百多只羊要喂,40亩地要种,这和当年打工比会更辛苦吧?”记者问,“辛苦!很辛苦!”徐小莲答道,“但这个辛苦我们是高兴的,我们知道日子在变好。真的很感谢政府,感谢村干部、特别是张支书的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家的今天。”
浪子回头金不换
刚到徐经理家时他没在,张森慧径直带我们进了他家圈棚,说他正往回赶。圈棚是彩钢、红砖结构的,看上去很像回事儿,又听张森慧说徐经理,记者便问,他还开了个公司呀?张森慧呵呵大笑,“哪里呀,他的名字就叫经理。”随后张支书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徐经理。
徐经理今年48岁,人长得精神、脑子灵光,可年轻时不干正事,家里穷又做了无可挽回的事情,搞得媳妇离婚走了,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但他人聪明,敢干事还能干好。说着话徐经理回来了,热情的一一握手把客人让进了家里。
房间整洁温馨,养的绿植生机勃勃,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徐经理和张森慧幽默地逗了几句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采访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以前的事说不成,离婚时女儿6岁儿子2岁,家里没有碗筷,穷的什么都没有。”徐经理一边给大家发烟一边说:“2014年建档立卡那会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自己的房塌了。”张森慧插话介绍说那时村里有了移民点,他家在那里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徐经理接着说自家当时的营生,有几十亩旱地,天旱地里的收成不好说,2002~2006年,天几乎没有下雨,他根本没有心思种地,年轻时就那么浪荡了。精准扶贫后政策扶助的力度加大,眼看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日子开始变好,徐经理受到了触动,“过穷日子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徐经理不比别人差什么”,他在心里暗暗立志,要让自己过上富裕生活。
徐经理一开始利用补助的3000元建起了第一座羊棚,购买羊只搞养殖业,为了不断扩大生产又贷款10万元,凭着自己的聪敏和立下的志向加勤快,现如今羊只存栏100多只。建设了几座标准化圈棚,徐经理向记者解释,他一个人干只有利用高效的管理和技术才能养更多的羊。2018年徐经理脱贫,如今他的年纯收入4万多元,女儿已经出嫁,令他更加欣慰的是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记者问起今后有无成家的打算,徐经理表示随缘,但又说家里还不富裕,结不起婚,先把儿子的大学供养出来再说。
结束采访,记者要为徐经理拍照留影,他坚持要和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张支书合影,看着他们镜头里的笑容,记者想起了“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徐经理志向中的日子会一步步到来。
据张森慧介绍,旧庄村到2018年底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已经脱贫,像徐小莲、徐经理这样的是比较典型的脱贫模式。剩下19户还没有脱贫的多是残疾人、无劳动能力者的家庭,“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在脱贫路上决不会漏掉任何一户人家”。
旧庄村依然散落在羅山脚下,风依然那样刮着,但这里开始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