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管、教、学机制不协调,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评估体系,并对每一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学管理 管理体制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235-02
1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是在继承历史传统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高校不断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成绩喜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也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从目前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要求、学籍管理等为主的核心制度;二是以招生制度、就业制度、大学生科研管理、大学生资助体系为主的配套制度。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框架虽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基本上满足了现行条件下教学工作的需要。
虽然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在的很多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本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长远来看,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教、学机制不协调
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一般是以学校教务为中心,呈现出计划体制下的基本特征,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缺少应有的活力。教务处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负有对全校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和指挥的权力。同时也担负着教育教学改革、控制和评价等多项任务。这种管理模式导致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则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与权力不匹配的问题,管理自主权不足,其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一直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和评价等工作。教学委员会、督导组等相关组织机构尽管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但话语权较少,大多数停留在提建议的基础上。在教学发展规划、教学与课程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提高、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建设等许多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参与管理的组织机制。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参与则更是寥寥无几。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是一套基于科学管理的、刚性的制度体系。长期以来,在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直比较注重统一,强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集中控制,包括学生转专业问题、选课灵活性问题以及考试制度过于呆板的问题等,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教育教学自由尊重不够,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自由,削弱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管理只是停留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思想相对落后。
从实施过程来看,在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直是教学管理人员负有管理教学的权利和职责,发挥着主导作用。各项规章制度也倾向于强调学生应遵守与服从的义务,过分重视管理者对学生的管制与处罚的权力,忽视了他们应当履行的职责与服务等义务,也忽视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现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
2.3 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教育教学管理评估对于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估,可以使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重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确立,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现今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指标体系差异性不明显、指标体系过于注重定量成分以及评价指标的详尽程度不够等问题。从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所对应的信息获取过程来看,大多数还是依赖于专家从被评估学校的自评材料及实地考察得出的主观判断,而专家在考察中明显存在两种信息不对称:一是专家与被评估学校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因分工而导致的专家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对称会影响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应从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入手,建立符合不同学校层次、不同环节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法。
3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主体与灵魂,在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采取有利措施,全面提高本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则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根本。随着教育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以政策导向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学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培育以“顾客(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其架构如图1所示。
其次,要注重加强扁平化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建设。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由“学校—学院—系、(所)—班级—教师—学生”等多个层级构成,属于层级管理机构。扁平化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应以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
最后,全面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化。教育教学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多个顾客(教职工、学生、政府、企业、家长等)、部门和利益群体。在制定具体部门、院(系)和个人的质量计划时,不仅要依托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还必须结合各部门、单位与个人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对这些部门和个人的计划进行审核与系统协调,依据学校总体目标进行优化整合,以确保计划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合理性。同时要注重增强教育教学计划实施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决策机制,除了有正确的方针、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计划外,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否则目标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2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人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观念。各高校在筹措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才能拓宽教学管理质量的思路。
其次,加强院(系)的管理活力。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和学生又分布于各个院(系)。因此,院(系)层次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情况最了解、最熟悉。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任务主要通过院(系)来实现。因此,应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指导下,建立以学院(系)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革新和组织结构设计,加强院(系)管理的活力。
最后,建立基于科学管理的柔性制度体系,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平等性。主要包括:
(1)放宽本科转专业限制,引导学生理智选择,增强本科学生的学习自由。
(2)加大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力推行弹性学分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年限,如果学生能够提前完成相应学分,应允许其提前毕业。
(4)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维护学生正当的合法权益。
3.3 健全管理评估体系
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高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特色的不同专业,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充分体现评估指标的差异性,以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扩充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尽可能增加评估指标的详尽程度,针对现行评估指标中的一些较难判断的指标进行细化。这些指标包括:学校定位是否准确,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布局是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是否合理等。
参考文献
[1] 黄小兰,范建春.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 罗儒国,王姗姗.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 张青.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学管理 管理体制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235-02
1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是在继承历史传统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高校不断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成绩喜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也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从目前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要求、学籍管理等为主的核心制度;二是以招生制度、就业制度、大学生科研管理、大学生资助体系为主的配套制度。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框架虽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基本上满足了现行条件下教学工作的需要。
虽然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在的很多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本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长远来看,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教、学机制不协调
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一般是以学校教务为中心,呈现出计划体制下的基本特征,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缺少应有的活力。教务处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负有对全校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和指挥的权力。同时也担负着教育教学改革、控制和评价等多项任务。这种管理模式导致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则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与权力不匹配的问题,管理自主权不足,其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一直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和评价等工作。教学委员会、督导组等相关组织机构尽管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但话语权较少,大多数停留在提建议的基础上。在教学发展规划、教学与课程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提高、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建设等许多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参与管理的组织机制。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参与则更是寥寥无几。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是一套基于科学管理的、刚性的制度体系。长期以来,在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直比较注重统一,强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集中控制,包括学生转专业问题、选课灵活性问题以及考试制度过于呆板的问题等,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教育教学自由尊重不够,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自由,削弱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管理只是停留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思想相对落后。
从实施过程来看,在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直是教学管理人员负有管理教学的权利和职责,发挥着主导作用。各项规章制度也倾向于强调学生应遵守与服从的义务,过分重视管理者对学生的管制与处罚的权力,忽视了他们应当履行的职责与服务等义务,也忽视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现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
2.3 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教育教学管理评估对于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估,可以使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重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确立,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现今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指标体系差异性不明显、指标体系过于注重定量成分以及评价指标的详尽程度不够等问题。从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所对应的信息获取过程来看,大多数还是依赖于专家从被评估学校的自评材料及实地考察得出的主观判断,而专家在考察中明显存在两种信息不对称:一是专家与被评估学校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因分工而导致的专家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对称会影响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应从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入手,建立符合不同学校层次、不同环节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法。
3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主体与灵魂,在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采取有利措施,全面提高本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则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根本。随着教育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以政策导向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学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培育以“顾客(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其架构如图1所示。
其次,要注重加强扁平化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建设。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由“学校—学院—系、(所)—班级—教师—学生”等多个层级构成,属于层级管理机构。扁平化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应以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
最后,全面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化。教育教学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多个顾客(教职工、学生、政府、企业、家长等)、部门和利益群体。在制定具体部门、院(系)和个人的质量计划时,不仅要依托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还必须结合各部门、单位与个人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对这些部门和个人的计划进行审核与系统协调,依据学校总体目标进行优化整合,以确保计划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合理性。同时要注重增强教育教学计划实施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决策机制,除了有正确的方针、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计划外,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否则目标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2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人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观念。各高校在筹措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才能拓宽教学管理质量的思路。
其次,加强院(系)的管理活力。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和学生又分布于各个院(系)。因此,院(系)层次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情况最了解、最熟悉。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任务主要通过院(系)来实现。因此,应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指导下,建立以学院(系)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革新和组织结构设计,加强院(系)管理的活力。
最后,建立基于科学管理的柔性制度体系,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平等性。主要包括:
(1)放宽本科转专业限制,引导学生理智选择,增强本科学生的学习自由。
(2)加大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力推行弹性学分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年限,如果学生能够提前完成相应学分,应允许其提前毕业。
(4)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维护学生正当的合法权益。
3.3 健全管理评估体系
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高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特色的不同专业,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充分体现评估指标的差异性,以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扩充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尽可能增加评估指标的详尽程度,针对现行评估指标中的一些较难判断的指标进行细化。这些指标包括:学校定位是否准确,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布局是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是否合理等。
参考文献
[1] 黄小兰,范建春.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 罗儒国,王姗姗.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 张青.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