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处在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而网络更是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各种便捷,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它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能力。网络信息宛如浩大无边的海洋里的水取之不尽、丰富之极。网络中的大学生仿佛遨游于浩渺的太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丰富的知识,了解全球的信息,而且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让自己的思维尽量扩展。
(2)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是个体的性格、气质、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国政治、科技、文化、 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做很多事情:查资料、看电影、听 、玩游戏、聊天、收发邮件等等。网络是消除大学生学习上的疲劳和紧张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尽情放松的舞台,给他们的课余生活添上了亮丽的光彩。
1.2消极影响
(1)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网络的种种魅力,很多大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上,往往一次上网就连续作战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连吃住等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在网吧里解决。大学是人生的最佳学习阶段,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学生的课余休息,甚至还占用大量的正常上课时间,荒废了学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2)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待身边的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因此网络上各种各样不健康的言论、现象等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形成冲击,甚至步入歧途,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淡化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目前的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完全取决于上网者的自觉性和道德标准。由于大学生从未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会造成他们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主义的泛滥,从而导致法律意识严重淡化,有意或者无意地在网上发表一些违反国家法律、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大学生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的屡见不鲜,而且许多就发生在网吧里,害人又害己。
2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对策
(1)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大多数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世界,陶醉于虚拟世界,但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网络世界不是一个无序的世界,每个网民都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自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抑制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势在必行,并且是刻不容缓的。首先,要在高校开设网络法制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和普及,让网络法律法规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要求融入其中,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育学生使用网络要适度合理。第三,要以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开展网络法制教育。以活生生的典型案例告诉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司法界定,网络犯罪的手段、特征、种类和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而使大学生掌握和运用网络法制。第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只有自身建立起一座“防火墙”,培养辨别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加强人格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2)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通过校园网建设满足大学生学校、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将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网上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严防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在网上的传播。
(3)探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的延伸,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所谓的“网络生存”,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较少与他人交流,疏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极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与畸形人格,仅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可以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探索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4)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将它们从虚拟的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建设高品位、多层次的校园学术科技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公寓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
3结论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网络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是思想教育的新阵地,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析[D].郑州:郑州大学,2006.18-22.
[2]冯智冰.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主题性意识的增加与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2):119-123.
[3]黄明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26-27.
[4]王建文.论高校网络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2007(4):172-174.
[5]钱锐.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0(6):74-76.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处在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而网络更是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各种便捷,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它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能力。网络信息宛如浩大无边的海洋里的水取之不尽、丰富之极。网络中的大学生仿佛遨游于浩渺的太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丰富的知识,了解全球的信息,而且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让自己的思维尽量扩展。
(2)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是个体的性格、气质、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国政治、科技、文化、 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做很多事情:查资料、看电影、听 、玩游戏、聊天、收发邮件等等。网络是消除大学生学习上的疲劳和紧张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尽情放松的舞台,给他们的课余生活添上了亮丽的光彩。
1.2消极影响
(1)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网络的种种魅力,很多大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上,往往一次上网就连续作战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连吃住等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在网吧里解决。大学是人生的最佳学习阶段,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学生的课余休息,甚至还占用大量的正常上课时间,荒废了学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2)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待身边的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因此网络上各种各样不健康的言论、现象等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形成冲击,甚至步入歧途,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淡化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目前的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完全取决于上网者的自觉性和道德标准。由于大学生从未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会造成他们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主义的泛滥,从而导致法律意识严重淡化,有意或者无意地在网上发表一些违反国家法律、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大学生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的屡见不鲜,而且许多就发生在网吧里,害人又害己。
2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对策
(1)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大多数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世界,陶醉于虚拟世界,但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网络世界不是一个无序的世界,每个网民都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自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抑制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势在必行,并且是刻不容缓的。首先,要在高校开设网络法制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和普及,让网络法律法规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要求融入其中,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育学生使用网络要适度合理。第三,要以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开展网络法制教育。以活生生的典型案例告诉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司法界定,网络犯罪的手段、特征、种类和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而使大学生掌握和运用网络法制。第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只有自身建立起一座“防火墙”,培养辨别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加强人格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2)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通过校园网建设满足大学生学校、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将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网上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严防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在网上的传播。
(3)探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的延伸,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所谓的“网络生存”,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较少与他人交流,疏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极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与畸形人格,仅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可以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探索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4)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将它们从虚拟的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建设高品位、多层次的校园学术科技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公寓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
3结论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网络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是思想教育的新阵地,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析[D].郑州:郑州大学,2006.18-22.
[2]冯智冰.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主题性意识的增加与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2):119-123.
[3]黄明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26-27.
[4]王建文.论高校网络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2007(4):172-174.
[5]钱锐.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