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下”的故事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记录教育生活,在那些真实鲜活的教育场景中,总有触动我的哪怕是极
  微小的瞬间。于我而言,文字记录既带来咂摸细微的乐趣,又给教育生活做了脚注。时间的河,不容易冲淡文字。
  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的,不是我的笔,而是教育生活本身。
  【场景1】
  上周四,某小学多功能室,一节市级公开课,座无虚席。当年轻的她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谈谈自己对某段课文的感受时,小男孩手捧着教材纸(这节课用的不是现行教材,而是打印好的教材纸),眼盯着纸面,胸有成竹地回答,成段的文字从他嘴巴里滔滔不绝地涌出。这位年轻老师立即请这位同学停下来,走过去看了一眼他手中的教材,上面已写得密密麻麻。“看来你们课前功课做得很充分,但是,请你丢下手中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去想想课文内容,再说说你真实的感受。”在老师的干预下,这个小男孩只好不情愿地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教材纸,张口结舌地站在那里,小脸涨得红红的。一瞬间,会场陷入了沉默,气氛颇有些尴尬。
  真没想到,孩子一丢下资料竟哑口无言了!身边的老师纷纷面面相觑。我想,大家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学生怎么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有偶然性,但也折射出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曾几何时,语文学习走入了“过度预习”的怪圈,为了快速完成预习作业,学生做起了“搬运工”,充斥的教辅资料、万能的网络资源,让他们可以不必读书思考,就能抄
  抄、贴贴,手工活儿似的把预习作业全部“搞定”。
  上课时,学生又成了“复读机”,看似完美的标准答案充塞着他们的头脑,不,根本不必占用大脑,只消小和尚念念经,就足以应对教师的提问。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答对了”,而不去关注他们的思维状态,不去探究“你的答案是哪儿来的”,课堂的“假学习”将一直存在下去。
  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丢”不掉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丢”不掉对标准答案的匍匐姿态、依赖思想,“丢”不掉扎根的思维惰性和抄袭恶习了。与“丢不掉”伴生的是“丢”:“丢”了智力活动的参与,“丢”了真实理解的生成,“丢”了不同个性的释放。总之,丢了人之为人的“独立思考”,“学习”焉附?“主体”焉存?
  单刀直入地提出“请你丢下手中的东西”是需要勇气的,揭示问题、不给学生“台阶”下也是需要勇气的。在几百人的公开课会场上,我们习惯看到的是廉价的表扬和含糊的带过,真教敢讲需要摒弃杂念私心,我不禁要为年轻的她点赞!
  【场景2】
  一下课,她回到座位上,立即有相熟的老师对她说:“让学生丢下手中的资料,你做得太棒了!” 没想到,这位年轻老师幽幽地说:“我今天是让学生‘丢下’了,可惜我自己却没有‘丢下’”。
  哦,她指的是课堂上的一处教学环节,因为她太执着于预设,为了现场圆满呈现一个自己绞尽脑汁才想出的亮点,当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她一直在和学生反复纠缠。此刻,她懊恼自己没能丢下心中
  的预设,顺学而导,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让学生丢下了他手中的资料,可我,却没有能够丢下自己心中的教案,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又一个值得思考的“丢不掉”!
  回忆起年轻时,自己也曾在课堂上有过“丢不掉”教案的时候,从自以为精妙的课堂设计,到装饰精美的课堂语言,甚至早已有备无患的精当评语……课前一次次打磨改进,一遍遍口诵心惟,就期待在公开课的舞台上闪亮夺目!呵呵,“舞台”,就因为把讲台当“舞台”,才会死抱着“台词”和“剧本”不放;就因为把讲台当“舞台”,才会在意观众的鲜花掌声,在乎表演的艺术效果。
  “丢不掉”的背后,其实是扭曲的“课堂观”。处处都有价值判断,当价值判断出了问题,我们的行为便走向了偏差。
  时至今日,我渐渐丢掉了“舞台”思想,我理想的课堂,是真实对话,是师生交往,是自由抒发,是自然生成。我真诚地渴望听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我把捍卫他们发言的权利看得至为重要。我甚至不允许自己把课备得过细,就好像一个农人不愿把植株种得太密,我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留给自己,和他们互相照耀、彼此生长。
  课如人生。其实,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能客观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丢不掉”,慢慢参透“丢不掉”背后自己真正需要“丢”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绝对不该“丢”的又是什么……这个过程,实在艰难,却也美好。
  回头来说她,年轻的她。说真的,我
  又一次被这位年轻老师打动。她如此善于联系,善于反思,一针见血,一语双关,尤其她剖析自己课堂问题的那种自觉和准确,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好苗子!我嘱咐她及时捕捉思想火花,尽快形成一则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抓住“丢下”这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动作,反思它深蕴着的教育真谛。
  多么妙啊,“丢下”,“丢不下”,这个有意思、可深究的好话题!灵气的她,一定会在反刍思考中收获结结实实的成长!这些,比一节公开课带给她的要多得多……
  【场景3】
  等待了几天之后,这个老师发来的随笔却让我大跌眼镜。只见她用非常工整的三句话,提出了三个“放”的观点,什么“放低教师的姿态,放权课堂的舞台”“放空既有的设计,放开预设的束缚”“放平教师的心态,放弃所谓的亮点”,完全是一副四平八稳的阵仗。我在字里行间寻觅着那抹课堂上真实的亮色,却迷失在她貌似无懈可击却空洞无物的观点阐述里。
  我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写?”
  她坦言,因为4月份市里有案例评选,所以就想写得正式一点。
  正式一点?
  我继续问:“这篇文章写的是你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吗?课堂上最最触动你的究竟是什么?写出内心,才是写的全部意义!”
  “一想到评选,就想往形式上靠。好久不习惯用文字好好说话、真实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她回复我。不知怎的,我的眼前浮现出课堂上那个小男孩面红耳赤的模样。此刻,那张脸和这篇毫无灵气的文字混合在一起,成了模糊的一片……
  灵气过人的她,真率善思的她,和文字呈现出的她,竟然判若两人。我为之心痛,也深为纳罕。
  过了好一会,我忽然想到,上级总是评选论文、案例,好像极少有评选随笔的。会不会是她受此影响,觉得随笔没分量,没用场,所以犯不着去写?对“正式”的追求,大抵是出于对“证书”的追求。我不能反对“证书”,毕竟现在各级各类评选、考核,没它不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但我还是难免要感到遗憾,親爱的老师,灵气的你,“丢”掉一点“平庸”,“丢”下一份世俗,会有不一样的境界!
  让我久久难以平静的,还有这一句:“好久不习惯用文字好好说话、真实说话了。”丢了“好好说话”“真实写作”的习惯,剩下的诉诸笔尖的,又是些什么呢?唉,我不敢往更深更远处想了。
  第二天,她就按照我说的,发来了一篇“随笔”。这一次,言之有物了,感想真挚了,文字朴素了,我读得懂了,心里也踏实了。
  但奇怪的是,读着读着,我心底里竟冒出了一点“丢不下”的抱歉感,要知道,她是为了我,才加班加点写下了一篇没法参赛的随笔,唉……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其他文献
在当下大连锁、乃至区域性的地方连锁非常强大、扣点高,在京东、天猫扣点也很高情况下,只有专卖店这种终端形式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祸兮福所依。正因为这种高扣点,给厂商大力发
当今社会,我国建筑越来越重视绿色设计,其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筑设计会慢慢地向绿色建筑设计靠拢,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的生活,通过将节能、环保、
北宋官窑客观存在,地点在汴京。其性质属政和三年礼制局成立后,由礼制局制造所所辖的烧造陶瓷祭器(包括日用器)的机构,其产品为政和年间“新成礼器”的一部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孙其斌主任医师运用现代生物力学与传统中医康复理论探寻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顺筋理论,根据不同分型,结合相应的治法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农业系统除了可以为人类提供农产品以外,还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文章通过比较有机农业和常规现代农业的特征差异,分析了有机农业在生态价值方面的优势。与常规现代农业
近年来,在中央文明办、国家语委、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华吟诵学会在各地推广普通话吟诵,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热烈欢迎。普通话吟诵的魅力和巨大的社会作用已经初步展现了出来。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虽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但仍存在弊端。究其根本原因 ,即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 ,高校无法真正成为自主办学实体 ,导致高校改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