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症9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bomu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90例,将9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独的一般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婴肝合剂治疗,回顾性分析90例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临床病例数据、随访记录和观察结果。结果 两组婴儿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出现不良的反应,其中哭闹不停,烦躁不安的患儿7例,食欲不振的3例,出现轻度满月脸的患儿4例,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 对于婴儿肝炎综合症的治疗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的西医治疗,并且将对婴儿的毒副作用降低。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症;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
  婴儿肝炎综合症常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或不满一岁的婴儿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多为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并且时长伴有黄疸,当病情严重时经常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当婴儿出现肝炎综合症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果极为严重,甚至威胁婴儿生命。本文将2011年4月到2013年7月患有婴儿肝炎综合症的病例90例进行整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单纯的西医疗法要显著,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婴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将这90名婴儿进行随机的分配,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儿45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的范围在出生后一个月到十一个月之间,平均的年龄是(8.3±1.3)月,发病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导致22例,乙肝病毒感染10例,风疹感染9例,EB病毒感染4例;对照组的男30例,女15例,其年龄为2-11月,平均的年龄是(7.9±1.9)月。在对照组的患儿中,发病原因: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导致20例,乙肝病毒感染11例,风疹感染9例,EB病毒感染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所有患儿采取退黄、护肝、利胆等治疗,具体操作:给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针剂及思美泰针剂,1次/d;短期利胆剂给予0.5mg/kg*d的联苯双脂滴丸口服,3次/d,或者给予10-20mg/kg*d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2次/d。若黄疸严重患儿应给予2mg/kg*d的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婴肝合剂治疗,具体药方如下:白芍6g,虎杖10g,丹参6g,茵陈10g,红花3g,大黄2g,桃仁3g,川芎3g,郁金6g,甘草3g,干姜1.5g。随证加减:若腹胀者应加用枳壳、厚朴;出现呕吐症状者应加用云苓、竹茹、半夏等。清水煎煮过滤取药汁30-50ml,1剂/d,分早、晚两次喂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的患儿持续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的患儿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患儿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将这些变化的情况以及不良的反应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这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都是采用SPSS13.0软件来进行分析的,组间的差异都是采用卡方X2来进行检验,平均数值采用的是(χ±s)来进行表示的,其中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在年龄的范围、发病的原因以及临床的症状没有太大的差异,故两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在持续接受了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都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性(P<0.05),其结果可以从表1中看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观察治疗时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在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哭闹不停、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可从表2看出。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疗法发生副作用机率较单纯西医治疗发生副作用机率要低。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婴儿肝炎综合症主要指的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或者是出生不超过一岁的婴儿,婴儿肝炎综合症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并且时长的伴有黄疸,婴儿出现肝炎综合症的主要原因与各种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婴儿出现肝炎综合症时除了常见的由风疹病毒、倡导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感染、乙肝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腺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之外,一些细菌以及胆道结构异常都可能引发婴儿肝炎综合症。本组研究的90例患儿均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其次为乙肝病毒感染、风疹感染、EB病毒感染。因此在婴儿没有出生之前,对产妇应该进行孕前和孕期的保健以及产后的预防感染,当婴儿出生之后对新生的婴儿进行疾病筛查,对于预防婴儿出现肝炎综合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婴儿肝炎综合症经常会伴有黄疸发生,其原因在于受体蛋白会与胆红素进行结合,从而形成结合胆红素,机体会对生成的结合胆红素进行转运,并且进行排泄,将其排泄到毛细血管中。如果肝细胞在胆红素摄取、结合、运转或排泄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将会导致黄疸的发生。因此,如果当肝细胞出现了受损时,胆红素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应采用思美泰利胆退黄,熊去氧胆酸可快速利胆,结合中药方剂可有效解毒、促进肝脏代谢,保护肝脏病理损伤。单独的西医药治疗的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中医治疗婴儿肝炎综合症有独特疗效[3]。中医学者认为该病应属于“胎疸”、“胎黄”的范畴,主要是由于孕母受到湿邪侵入,郁而化热,传入胎儿,湿热郁结。而小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全,脏腑娇嫩,湿热邪毒郁结于脾胃,郁而发黄,脾胃运化失调,累及肝胆,郁结疏泄不通,累及肝胆,最终导致胆汁外泄所致。治之当以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利胆退黄、温中健脾为基本原则。本方中的虎杖性苦寒,可有效降泻肝胆,退黄利胆,是一种很好的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药物;茵陈具有清利肝胆郁热、祛湿退黄的作用;大黄可有效促进胰腺消化液以及胆汁的分泌,还具有利尿的作用,三药合用具有利胆保肝、清热利湿的效果。丹参具有清理瘀热、凉血活血的效果;红花、桃仁等可有效改善肝脏血液微循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现代医学证明,虎杖还有降低血清胆红素,可健胃利胆,保肝,促进肝脏代谢;茵陈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胆汁分泌的作用;大黄可有效防止肝细胞坏死;丹参有效改善血管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坏死、变性等炎症反应,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
  本组研究表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可降低临床副反应的发生率,退黄、利胆、缩肝等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丹丹.14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
  [2] 闫军,陈星涛,胡兰.婴儿肝炎综合征90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5,06:25-26.
  [3] 邵粉丽.婴儿肝炎综合征合并胆系感染1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29:6297-6298.
  [4] 闫军,陈星涛,胡兰.婴儿肝炎综合征90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5,06:25-26.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孕妇的临床特点与实际诊疗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及疾病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观察组的产妇在其妊娠期间就实施了全面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的针对性治疗、围生期的护理、心理咨询与指导
【关键词】 生活习惯;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关系  在过去50年间,有关男性生殖健康最大的争论就是男性精液质量在全球范围的下降。丹麦学者尼尔斯·莎巴克博士曾经综合分析了1938——1990年间,全球21个国家近1.5万人的精液质量报告,结果发现,男性精子数目在50年中降低了40%以上。其中,精液量降低了20%,精子密度则从1940年的每毫升1.13亿减少到1990年的6600万。在这之后,欧洲、美洲
期刊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实用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100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对干预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血脂、体重控制达标率分别为86.15%、76.05%、61.2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