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黏附分子- 1及白细胞介素-1β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 mRN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量. 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P>0.05),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 h, IL-1β mRNA的表达量为(1.076±0.330)V,约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P<0.01);再灌注6 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12 h.ICAM-1 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 h为(0.94±0.12) V (P<0.01);再灌注12 h,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3倍(P<0.001). 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LVLX)治疗复治菌阳尘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48例复治菌阳尘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应用2 HRZE/7HRE方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常规剂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VLX 0.2 g口服,每日2次,应用9个月.疗效考核以痰菌为主要依据.结果48例全部完成化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3%和58%,差异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轻度低温治疗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7例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早期使用冰毯机降温至轻度低温(35℃~35.5℃)脑保护,加用冬眠Ⅰ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但不使用呼吸机和肌松剂.结果17例存活,10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11例,重残6例.结论该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或条件相对不足的医疗单位,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目的 探讨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启动区可变数串联重复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348例汽车驾驶员进行驾驶愤怒、驾驶报复、驾驶攻击问卷调查,根据量表得分,从中选择高、低攻击性驾驶员各88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3%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MAOA基因启动区内含30 bp碱基的可变数串联重复多态性,并统计不同基因型在驾驶员中的分布.结果发现2种等位基因, 分别是由3个和4个30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