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程评价,旨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水平。教师适时、良好的评价能促进学生个性、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教育的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和理解。通过运用课堂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从愿学、乐学逐步向会学、善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合作。
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点滴体会。
一、借助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
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多姿多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营造自信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平等尊重地交流。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及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评价,形成激励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趣味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如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微笑着对他说:“你很勇敢,大胆地回答了问题。谢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些激励的话,使他们不感到窘迫;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常说:“同学们觉得他回答怎样?”“哪个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培养和发散;对不能回答或回答错的学生,我常说“不要紧,好好想,想好了下次继续说,好吗?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着你。”“你想请谁来帮助你?”……这平和、朴素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以这样的评价为媒介体现了教师既是平易近人和充满关心情怀的忠厚长者,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适时评价,改善学生思考
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进行思考,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思考,引发生生间必要的“知识冲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我听了学生们的多种解决方案后,提问:“同学们对这些方案有什么看法吗?请提出你的意见。”一话激起了学生们的思考。有位学生就针对在纸上用画图的方法找到了答案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太古老了。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很大很大,用画图的方法就很麻烦,甚至无法进行。”之后,他还列举例子进行说明。其他学生听后,都赞成他的观点。通过生生间的不断评价和思考,学生最终一致认为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较简便。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思考将为他们拓宽思路,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积极的条件。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思考。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对比和思考,在正确认识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善用评价,促使创新
创新,不是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激励性评价法就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点评,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讲评。教师教学时,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法,能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提出问题:“怎样求出梯形的面积?你怎样想?”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动手操作,学生举手汇报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学生的方法是这样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 下底)×高÷2”。我评价道:“这位同学能把前面所学的方法迁移过来学习新的知识,真能干!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又有一个学生汇报他的方法,我评价道:“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巧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创新,就能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我常常为学生寻找出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而喝彩,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会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要与教学过程同步实施。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点滴体会。
一、借助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
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多姿多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营造自信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平等尊重地交流。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及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评价,形成激励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趣味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如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微笑着对他说:“你很勇敢,大胆地回答了问题。谢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些激励的话,使他们不感到窘迫;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常说:“同学们觉得他回答怎样?”“哪个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培养和发散;对不能回答或回答错的学生,我常说“不要紧,好好想,想好了下次继续说,好吗?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着你。”“你想请谁来帮助你?”……这平和、朴素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以这样的评价为媒介体现了教师既是平易近人和充满关心情怀的忠厚长者,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适时评价,改善学生思考
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进行思考,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思考,引发生生间必要的“知识冲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我听了学生们的多种解决方案后,提问:“同学们对这些方案有什么看法吗?请提出你的意见。”一话激起了学生们的思考。有位学生就针对在纸上用画图的方法找到了答案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太古老了。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很大很大,用画图的方法就很麻烦,甚至无法进行。”之后,他还列举例子进行说明。其他学生听后,都赞成他的观点。通过生生间的不断评价和思考,学生最终一致认为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较简便。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思考将为他们拓宽思路,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积极的条件。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思考。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对比和思考,在正确认识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善用评价,促使创新
创新,不是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激励性评价法就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点评,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讲评。教师教学时,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法,能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提出问题:“怎样求出梯形的面积?你怎样想?”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动手操作,学生举手汇报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学生的方法是这样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 下底)×高÷2”。我评价道:“这位同学能把前面所学的方法迁移过来学习新的知识,真能干!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又有一个学生汇报他的方法,我评价道:“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巧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创新,就能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我常常为学生寻找出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而喝彩,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会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要与教学过程同步实施。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