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政治伦理的动力和趋势问题,是以往政治伦理研究较少关注的"两大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政治伦理发展的目的与规律,推动现实政治为人类美好生活服务.《从优良生活到理想政治:现代政治伦理潮流》一书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和中国政治伦理的动力与趋势为重大关切问题,言既往思将来,对现代政治伦理发展潮流做了超前研判和价值前瞻,是一部立时代之潮头、发伦理之高论、聚文明之嘉言,显乎于高而又着眼于远的政治伦理研究力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伦理的动力和趋势问题,是以往政治伦理研究较少关注的"两大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政治伦理发展的目的与规律,推动现实政治为人类美好生活服务.《从优良生活到理想政治:现代政治伦理潮流》一书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和中国政治伦理的动力与趋势为重大关切问题,言既往思将来,对现代政治伦理发展潮流做了超前研判和价值前瞻,是一部立时代之潮头、发伦理之高论、聚文明之嘉言,显乎于高而又着眼于远的政治伦理研究力作.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便逐步发展了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自然形成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传播.国际传播尚未体系化、研究学理性不足且未能为传播学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国际传播媒体单一且缺乏整合、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完善、没有形成协同机制且缺乏针对性的教材,等等,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国国际传播的定位是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基于此,构建国际传播体系、注重内容策划与
算法社会是一个普遍使用算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进行决策的社会,也是一个围绕算法逻辑而组织和运转的社会.算法社会的技术神话承诺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增强社会成员幸福度和安全感,却无法回避隐私数据泛滥、知识权力高度不对称、黑箱运作、算法妨害等伦理风险.算法文化与民主文化格格不入,它放大了人类社会既有的不平等、不透明、区隔、贪婪、欺骗与操纵.
中国共产党超越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政党的所谓一党与多党的“一”与“多”的简单数字区分,具有三重文明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文明型政党,正在形塑新文明,并成为一种新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文明二者合一,最终成为新文明,一方面成为中国文明史上的第三次伟大创制,同时也为世界下一个五百年提供新文明想象力.
战后日本学者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具有明显区别于战前的某些特质,这些特质大多在岛田虔次的《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当中有所呈现,岛田基于此作的中国研究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战后日本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奠定了一种基调.自岛田起,以广义层面的阳明学作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中国思想的近代性问题,成为日本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主流学术范式,尤其是其对中国思想史研究视角做出的转变,以及基于新视角对中国“近代思维”的探索为战后日本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对岛田“挫折”论的思考理路及其对后世相关学者的影响进行细致的考察
中外文学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立足于文学学、知识史和侨易学的交会枢纽,系统爬梳尼采、歌德、席勒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侧面,以此为线索研究德国精神在西学东渐中的向度变型.该书凸显中国学人在接受"德风"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借"二元三纬"的侨易结构超越了传统上文化传播研究的单向叙事.
当前,全球性的网络仇恨事件频发,同时科技公司的内容过滤与言论监管策略成为争议焦点.本文通过梳理西方主要社交媒体对于仇恨言论的界定、规制与算法困境,认为当前互联网公司正在代替国家/政府,成为规制仇恨言论的主要行动者,并且可能进一步卷入全球政治的动态变迁中,加剧与国际政治体的摩擦,而算法识别的未来则关涉了关键的全球政治想象.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关于电影的表述在两稿间存在差异.第一稿中卓别林的进步性后被省略;观众在第二稿凸显,成为心不在焉的主考官.这体现本雅明转变了角度以解释电影的潜能:电影扫荡传统艺术的价值,大众由此在变革中塑造新的感知形式.
《神曲》是意大利的,更是世界的,于是,自然也不能是外在于汉语的.如何给她塑一个得体的东方体式,百年来的译者们变着样儿地试手出新.而如何在东方文化语境中格义或领略这个纯西式的艺术风貌和文明传统,则不妨挥洒读者们所拥有的俯仰周流的将无同的观照力和所深怀的独领诗骚、风流自赏的感受力.
叶隽在《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考察了以歌德、席勒、尼采为代表的德国文学,如何通过身处侨易时空中的近代留洋学人在国内获得接受与传播,以及其在此过程中呈现的向度变型,后者又关乎文化交流中的主体原则与求真原则.本人在肯定接受者作为主体的基础上,拟对叶著提出的"求真"问题做一些辨析.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对亚美文学研究以批评"范式"和"关键词"研究为体例,既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亚美文学研究的整体状貌,又以散点透视的微观形式深化了本学科的研究热点,二者相辅相成;同时,专著虽是对亚美文学理论的研究,但始终重视理论术语在文本中的阐释.著作考论结合,体现出极具张力的学术思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