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色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人类的不断钻研与科技的进步,色彩其实就在身边,隐藏在自然界之中。在变化万千的自然界中,每一代人都会有最为痴迷的色彩,而每一个主流色彩之后都有着它发现诞生的故事,一个个故事串联起的不只是颜色本身,而是这色彩斑斓的万千世界,也是色彩流露出的真实内心。
颜色充满着某种情绪
世间之所以色彩斑斓,是因为视觉的丰富;万物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光线中的色彩。我们可以分辨出可见光中的1000万种区别,当我们看到全部范围的可见光,我们就看到了白色。当某些光波消失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识别出色彩了。在色彩的发展史上,直到现代化學工业繁盛之前,人类获得色彩只能从自然中获取。就绘画而言谈及的色彩有这样一段有意思的言论:“从前,艺术家是拥有秘密的人。”随着现代色彩的发展,更多的艺术家通过色彩来表现自我的某种情绪,色彩中的信息甚至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力量。而在色彩的发展中,某种颜色从一开始似乎就表现着特殊的含义,充满着神圣力量的颜色、包裹住秘密与忧伤的颜色、预示着死亡的颜色以及充满着警示与危险诱惑的颜色。似乎这些颜色历经几个世纪,在人类心中已经成为了传达情绪信息的符号,而色彩也成为智慧视觉动物世界的语言符号。
充满着自然之力的颜色——赭石
这种颜料有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氧化铁,这是自从有了绘画技艺之后每一个画家的调色板上都必不可少的颜料。最好的赭石出产地来自于黑海城市锡诺普,在历史上,这里出产的赭石都是十分珍贵的,以至于在交易的时候都被印上了特殊印记。除此之外,这种颜色在很多地方都有产出,但世界上还有一处四万年前的穴居人洞穴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色彩,那就是澳大利亚。
从颜色视觉的角度出发,早年间很多部落中也流传着关于红赭的神话故事。赭石本身也是代表了神圣的意义,红赭是男孩成人仪式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男孩的胸脯上要用赭石涂抹不同的花纹,仪式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而赭石正是秘密力量的本身。
象征虚无死亡的颜色——黑色
在颜色的历史中,曾经很多印象主义画家是拒绝使用黑色来作画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自然界中没有的颜色。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画家,在作画之前还是习惯用黑色先去为画作打底稿。说起黑色的起源,很早之前人类就认识到任何燃烧过的地方都可以找到黑炭,优质的黑炭更是出现在很多画家的手稿之中。黑炭作为绘画材料已经很久了,随后人们在矿产中找到了黑炭的同位素——石墨。
一开始石墨只用于加农炮内膛中,后来在18世纪晚期这种滑膛石墨因为可以在纸上留下痕迹,才发现了它的另一种颜料的属性。随着时间的继续发展,人们在其中加入树胶让它可以附着在草纸上,这便是早年间的墨水。黑色在西方文化中经常代表着死亡,它同样也是象征着严肃的符号。
忧郁又神秘的颜色——蓝色
蓝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这种神秘并非完全来自它本身,而是米开朗基罗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埋葬》,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画作的右下角有很大一部分空缺,这里是留给圣母玛利亚的位置,但是就是因为当时的颜料迟迟未到货,让这幅作品就彻底被放弃了。迟迟未倒的颜料就是蓝色。确切地说,令米开朗基罗放弃作画的神秘色彩,其实就是青金石。
蓝色总给人忧郁以及神秘的感觉,正如梵·高一样,他在患精神疾病期间创作的星空就传达着阴沉的色彩。当然颜色配合笔触充分传达患病时期梵·高的忧愁。像黑色火焰一般的树木与最醒目的旋涡状的天空,色彩与线条的搭配无不传达出梵·高内心的躁动不安与自己眼中观察到的迷幻世界。
蓝色随后就成为了圣母玛利亚的专属色彩,随后的一切宗教色彩绘画中,一定都会使用的便是这样的颜色。即使不是在绘画作品中,雕塑中出现圣母玛利亚,也一定使用青金石蓝,并且圣母的袍子使用的颜色必须是初次按压出的颜色。
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边境处的萨尔桑地区
关于青金石的出产地,除了俄罗斯圣像中使用的群青色可能产自西伯利亚地区,其他所有东西方作品中出现的群青色,均来自于阿富汗东北部的一座山谷里的矿区。这些矿区被称为萨尔桑,也就是宝石之乡的意思。
充满热情与癫狂的颜色——红色
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中,红色传达出生命的信号,但同时也有死亡的意味。说起红色就会令人想起血液的颜色。很多人听说过的一些红色故事,便是与血液相关。即便是来到了现代,胭脂红的颜色也依旧令人着迷,而最早的胭脂红的颜色真的就是从一种叫做胭脂虫的昆虫中提取出来的。直到21世纪,世界各地的女人们依旧用昆虫的血液来涂抹嘴唇。这样的颜色在现代象征体系中又代表了愤怒,像火焰在心里一样的情绪,通过这种颜色向外不断地表现着力量。
TIPS
现代色彩表现更精准情感
20世纪的石油化工合成了各种有机颜料,可以获得或明或暗几乎所有需要的颜色,这一切的颜色要比之前从自然中提取的色彩更加丰富也更加精准,同一种颜色由于些许的不同也能有色度的细分。也正是因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才让今天的人类世界如此斑斓绚丽。
这使得无论是画家还是摄影师,甚至是视觉艺术家可以更好地通过选择或调配出更独特的色彩来表现自我。
林路
光线强弱与色彩表现
色彩的心理呈現,其实和光线的变化密不可分。
比如光线强弱对色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光的强弱变化,会对色彩形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强弱,也能影响色彩的最终表现效果。
我们先来看第一方面的影响。比如,强烈的阳光可以使色彩变亮,在暗淡的光线下虽然能看出物体的形状,却往往无法分辨出色彩。一盆鲜花在阳光下盛开,鲜艳的红花、青翠的绿叶引人注目,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强烈冲击力;到了夜晚,月色中的花朵色彩随着光线的减弱而消失,留下的只有花的芬芳。因此在这一点上很好理解:光线越强,色彩越亮,离开了光线,色彩自然消失。
然而在具体的彩色摄影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对光线强弱形成的色彩变化注意不够。尽管我们拍摄的绝大部分物体都是有颜色的,但许多被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色彩,却在呈现的照片上出乎预料。例如,我们在拍摄草地、蓝天、白墙时,在阳光下的白墙是白的,蓝天是蓝的,草地是绿的。但是,阴影处的白墙,远处的天空,远处的草地的颜色就“变”了——阴影处的白墙不白了,变成了灰色i草地虽然是绿的,但不都是同样的绿,受着距离的影响,远处就稍带灰色;尽管天空是蓝的,由于受到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气所产生光线漫射的影响,就会显得苍白些;而当雨过天晴时,空气清新,天空又会显得特别蓝。
光照强,色彩亮,形成的阴影明显,色彩反差也就会增强。当景物处在阳光下,尤其是在一定前侧的光线角度下,强烈的光照会使物体的颜色亮而鲜艳,并且形成一定的立体感。因此,要获得良好的色彩效果,就应该选择好天气,在阳光下拍摄就会获得满意的色彩效果,同时有效地利用阴影部分的深色表现所产生的色彩反差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也就反衬了色彩的鲜艳程度。
当光线减弱时,色彩变暗,但是色彩层次可能会因为反差的降低显得更为丰富。当景物处在雾天、阴天等散射光的情况下,柔和的光线降低了景物的明暗反差,色彩自然也会变得暗淡些。强光下的色彩虽亮,但反差强而缺少层次,丰富的色彩也就较难表现。所以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并非任何景物的拍摄都是在强光下最好的,还应该根据主题的表达合理利用光线的强弱。例如,在强烈的正面阳光下或使用闪光灯作为主光拍摄人物,都会使人物面部产生无层次的白色。这样的强光是较难表现好色彩层次的。而在散射光下,由于光线的漫射,光线反差减小,色彩层次变得丰富起来。也就是说,光线的弱,往往就是和光线的柔连在一起的。当然,光线也不能太弱,否则色彩的鲜艳程度一旦受到较大的损失,再丰富的层次也就对画面的良好效果再现无能为力了。
光线的强弱还表现在物体的面积上,各种物体的颜色在面积上占有绝对优势时,大面积色彩往往会影响小面积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色彩干扰,在强光下特别明显。例如,一个穿白色衣服的人站在枫叶树丛中,大面积枫叶的红色影响到白色衣服上,使白色衣服也“染”上了红色;如果在草地上拍摄,大面积的绿色也会影响白色衣服,使衣服也“染”上绿色。这种色彩干扰与色彩面积的大小有关——大面积影响小面积。一朵红花尽管颜色艳丽夺目,但面积实在太小,对周围景物的颜色影响不大。同时,色彩干扰在强光下影响较大,随着光线的减弱,干扰也就减小。摄影时,色彩的干扰是有双重作用的,若能利用色彩干扰就可以烘托气氛来增加色彩表现,如效果不好则应避之,以免影响主要色彩。这样的关系需要细心体会才能逐步掌握。
颜色充满着某种情绪
世间之所以色彩斑斓,是因为视觉的丰富;万物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光线中的色彩。我们可以分辨出可见光中的1000万种区别,当我们看到全部范围的可见光,我们就看到了白色。当某些光波消失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识别出色彩了。在色彩的发展史上,直到现代化學工业繁盛之前,人类获得色彩只能从自然中获取。就绘画而言谈及的色彩有这样一段有意思的言论:“从前,艺术家是拥有秘密的人。”随着现代色彩的发展,更多的艺术家通过色彩来表现自我的某种情绪,色彩中的信息甚至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力量。而在色彩的发展中,某种颜色从一开始似乎就表现着特殊的含义,充满着神圣力量的颜色、包裹住秘密与忧伤的颜色、预示着死亡的颜色以及充满着警示与危险诱惑的颜色。似乎这些颜色历经几个世纪,在人类心中已经成为了传达情绪信息的符号,而色彩也成为智慧视觉动物世界的语言符号。
充满着自然之力的颜色——赭石
这种颜料有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氧化铁,这是自从有了绘画技艺之后每一个画家的调色板上都必不可少的颜料。最好的赭石出产地来自于黑海城市锡诺普,在历史上,这里出产的赭石都是十分珍贵的,以至于在交易的时候都被印上了特殊印记。除此之外,这种颜色在很多地方都有产出,但世界上还有一处四万年前的穴居人洞穴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色彩,那就是澳大利亚。
从颜色视觉的角度出发,早年间很多部落中也流传着关于红赭的神话故事。赭石本身也是代表了神圣的意义,红赭是男孩成人仪式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男孩的胸脯上要用赭石涂抹不同的花纹,仪式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而赭石正是秘密力量的本身。
象征虚无死亡的颜色——黑色
在颜色的历史中,曾经很多印象主义画家是拒绝使用黑色来作画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自然界中没有的颜色。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画家,在作画之前还是习惯用黑色先去为画作打底稿。说起黑色的起源,很早之前人类就认识到任何燃烧过的地方都可以找到黑炭,优质的黑炭更是出现在很多画家的手稿之中。黑炭作为绘画材料已经很久了,随后人们在矿产中找到了黑炭的同位素——石墨。
一开始石墨只用于加农炮内膛中,后来在18世纪晚期这种滑膛石墨因为可以在纸上留下痕迹,才发现了它的另一种颜料的属性。随着时间的继续发展,人们在其中加入树胶让它可以附着在草纸上,这便是早年间的墨水。黑色在西方文化中经常代表着死亡,它同样也是象征着严肃的符号。
忧郁又神秘的颜色——蓝色
蓝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这种神秘并非完全来自它本身,而是米开朗基罗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埋葬》,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画作的右下角有很大一部分空缺,这里是留给圣母玛利亚的位置,但是就是因为当时的颜料迟迟未到货,让这幅作品就彻底被放弃了。迟迟未倒的颜料就是蓝色。确切地说,令米开朗基罗放弃作画的神秘色彩,其实就是青金石。
蓝色总给人忧郁以及神秘的感觉,正如梵·高一样,他在患精神疾病期间创作的星空就传达着阴沉的色彩。当然颜色配合笔触充分传达患病时期梵·高的忧愁。像黑色火焰一般的树木与最醒目的旋涡状的天空,色彩与线条的搭配无不传达出梵·高内心的躁动不安与自己眼中观察到的迷幻世界。
蓝色随后就成为了圣母玛利亚的专属色彩,随后的一切宗教色彩绘画中,一定都会使用的便是这样的颜色。即使不是在绘画作品中,雕塑中出现圣母玛利亚,也一定使用青金石蓝,并且圣母的袍子使用的颜色必须是初次按压出的颜色。
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边境处的萨尔桑地区
关于青金石的出产地,除了俄罗斯圣像中使用的群青色可能产自西伯利亚地区,其他所有东西方作品中出现的群青色,均来自于阿富汗东北部的一座山谷里的矿区。这些矿区被称为萨尔桑,也就是宝石之乡的意思。
充满热情与癫狂的颜色——红色
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中,红色传达出生命的信号,但同时也有死亡的意味。说起红色就会令人想起血液的颜色。很多人听说过的一些红色故事,便是与血液相关。即便是来到了现代,胭脂红的颜色也依旧令人着迷,而最早的胭脂红的颜色真的就是从一种叫做胭脂虫的昆虫中提取出来的。直到21世纪,世界各地的女人们依旧用昆虫的血液来涂抹嘴唇。这样的颜色在现代象征体系中又代表了愤怒,像火焰在心里一样的情绪,通过这种颜色向外不断地表现着力量。
TIPS
现代色彩表现更精准情感
20世纪的石油化工合成了各种有机颜料,可以获得或明或暗几乎所有需要的颜色,这一切的颜色要比之前从自然中提取的色彩更加丰富也更加精准,同一种颜色由于些许的不同也能有色度的细分。也正是因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才让今天的人类世界如此斑斓绚丽。
这使得无论是画家还是摄影师,甚至是视觉艺术家可以更好地通过选择或调配出更独特的色彩来表现自我。
林路
光线强弱与色彩表现
色彩的心理呈現,其实和光线的变化密不可分。
比如光线强弱对色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光的强弱变化,会对色彩形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强弱,也能影响色彩的最终表现效果。
我们先来看第一方面的影响。比如,强烈的阳光可以使色彩变亮,在暗淡的光线下虽然能看出物体的形状,却往往无法分辨出色彩。一盆鲜花在阳光下盛开,鲜艳的红花、青翠的绿叶引人注目,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强烈冲击力;到了夜晚,月色中的花朵色彩随着光线的减弱而消失,留下的只有花的芬芳。因此在这一点上很好理解:光线越强,色彩越亮,离开了光线,色彩自然消失。
然而在具体的彩色摄影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对光线强弱形成的色彩变化注意不够。尽管我们拍摄的绝大部分物体都是有颜色的,但许多被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色彩,却在呈现的照片上出乎预料。例如,我们在拍摄草地、蓝天、白墙时,在阳光下的白墙是白的,蓝天是蓝的,草地是绿的。但是,阴影处的白墙,远处的天空,远处的草地的颜色就“变”了——阴影处的白墙不白了,变成了灰色i草地虽然是绿的,但不都是同样的绿,受着距离的影响,远处就稍带灰色;尽管天空是蓝的,由于受到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气所产生光线漫射的影响,就会显得苍白些;而当雨过天晴时,空气清新,天空又会显得特别蓝。
光照强,色彩亮,形成的阴影明显,色彩反差也就会增强。当景物处在阳光下,尤其是在一定前侧的光线角度下,强烈的光照会使物体的颜色亮而鲜艳,并且形成一定的立体感。因此,要获得良好的色彩效果,就应该选择好天气,在阳光下拍摄就会获得满意的色彩效果,同时有效地利用阴影部分的深色表现所产生的色彩反差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也就反衬了色彩的鲜艳程度。
当光线减弱时,色彩变暗,但是色彩层次可能会因为反差的降低显得更为丰富。当景物处在雾天、阴天等散射光的情况下,柔和的光线降低了景物的明暗反差,色彩自然也会变得暗淡些。强光下的色彩虽亮,但反差强而缺少层次,丰富的色彩也就较难表现。所以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并非任何景物的拍摄都是在强光下最好的,还应该根据主题的表达合理利用光线的强弱。例如,在强烈的正面阳光下或使用闪光灯作为主光拍摄人物,都会使人物面部产生无层次的白色。这样的强光是较难表现好色彩层次的。而在散射光下,由于光线的漫射,光线反差减小,色彩层次变得丰富起来。也就是说,光线的弱,往往就是和光线的柔连在一起的。当然,光线也不能太弱,否则色彩的鲜艳程度一旦受到较大的损失,再丰富的层次也就对画面的良好效果再现无能为力了。
光线的强弱还表现在物体的面积上,各种物体的颜色在面积上占有绝对优势时,大面积色彩往往会影响小面积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色彩干扰,在强光下特别明显。例如,一个穿白色衣服的人站在枫叶树丛中,大面积枫叶的红色影响到白色衣服上,使白色衣服也“染”上了红色;如果在草地上拍摄,大面积的绿色也会影响白色衣服,使衣服也“染”上绿色。这种色彩干扰与色彩面积的大小有关——大面积影响小面积。一朵红花尽管颜色艳丽夺目,但面积实在太小,对周围景物的颜色影响不大。同时,色彩干扰在强光下影响较大,随着光线的减弱,干扰也就减小。摄影时,色彩的干扰是有双重作用的,若能利用色彩干扰就可以烘托气氛来增加色彩表现,如效果不好则应避之,以免影响主要色彩。这样的关系需要细心体会才能逐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