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时间11月4日晚,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举行。备受瞩目的梵高静物油画《雏菊和罂粟花》以6176.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约合人民币3.77亿元。令众人咋舌的是,这一天价的缔造者不是欧美藏家,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此消息一出,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富豪挥金购买艺术品的激烈讨论。
林明杰(《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用西方经典艺术“洗眼”
王中军斥巨资拍梵高名画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应该将里面的元素拆开分析,画是画,画家是画家,收藏家是收藏家。
我对王中军本人不甚了解,所以不便多谈。但是我对梵高和他的作品是由衷认可的,梵高是自文艺复兴至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是自由精神的体现,表达着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他在艺术史上曾经历过一个从不被认可到受到热捧的过程,有人认为其中有炒作的嫌疑。但是纵观西方艺术品市场,资本运作绝不是依靠短期效益的炒作就能维持的,他们在对象的选择上是非常聪明的,只有那些对人类文明切实有所贡献的艺术家,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真正高明的商人对历史和艺术都充满尊重,他们考虑更多的是长远信誉,而不是眼前利益,这点对我国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极具借鉴意义。
不管究竟出于何种目的,中国富有阶层跨越国界、打开眼界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中国的收藏家有机会接触到鲁本斯、毕加索,他们自然会去对比,知道什么样的艺术品才具有购买价值。中国的艺术发展很久以来都存在根基不稳的问题,过去易受政治误导,今天易受经济误导。所以,只有当中国投资群体的鉴赏力提高后,中国艺术的原创力才能被激发出来,那些无精神寄托、无灵魂、无活力的作品才会被市场淘汰。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目光可以更开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富有阶层进入国际市场购买艺术品,尤其是西方艺术品,这是一种正常、积极的现象。西方很早就有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传统,现在依然有一批非常活跃的包括尤伦斯、乌利·希克等在内的热爱中国艺术的西方收藏家。所以,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角度,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以王中军为代表的中国富豪购买西方艺术品的这种现象。
这其实也是一个资本流向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企业家经济实力日益雄厚,选择范围自然也就广了,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购买西方艺术品。但是,现在中国收藏家的目光还较多集中在梵高、毕加索等声望最盛,中国民众普遍较为熟悉的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上,而对伦勃朗、达利等在艺术史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艺术家则罕有问津。这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由我们的知识结构决定的,不仅是中国普通民众和藏家对西方艺术史的了解有限,即使在学术界,西方艺术史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由于一手资料的匮乏,多以译著为主。这种局限性使得中国藏家购买西方艺术品的目光还不够开阔。
在低利率和市场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富有人群越来越倾向于将现金投资在艺术品上。“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一股潮流:客户正在转向硬资产,从房地产到艺术品,这些都是一种中性货币”。花旗艺术品顾问及金融部门负责人苏珊·吉尔吉解释道,“此外,除了能听到很多有关中国国际买家、收藏家的传言外,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国收藏家在高端市场上断断续续买入的身影”。 福布斯中文网
此次中国买家竞得梵高名画,引起了国内拍卖圈的热议。一位艺术市场评论人士表示,中国买家现在的视野越来越国际化,但大部分中国买家还停留在投资需求阶段,而国外的竞拍者则更多出于收藏需求,竞价也相对理性。
《北京日报》
@nathanyoo 3.77亿买幅画其实不算艺术品投资最贵案例,近年光国内拍卖也不乏比这件贵的拍品,但王中军这次获得的影响和媒体效应却非同一般,最主要原因是他本身就属于娱乐界公众人物,花大价钱买艺术品当然更博人眼球。不论怎样,“艺术品投资”这个字眼又渐渐火了起来。
@素锦:隐约又见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之盛况。西洋油画是美元的载体,国画次之,偏属人民币的载体,个中差别有奥妙。
@suzan8526:下一次登陆中国的将是“向日葵”吗?
@智霸攀拓:王中军花3.77亿买梵高作品,肯定不是单单热爱艺术那么简单。像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文化、广告公关、抵御通胀、拓展文化产业以及合理避税,这些可能都是大佬们狂购收藏品的动机。
@绵中一哥:今天刚看完王中军的一个访谈,才知道原来他之前是学画画的,我突然对他花3.77亿买一幅梵高的画多了一些理解。这应该是一个艺术人的情怀,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情怀才会有今天的华谊兄弟。
@孤雁飞鸿:油彩布本静物《雏菊和罂粟花》是梵高逝世前几个星期完成的。梵高是通灵气质的画家,他的画神秘又激情,这幅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
林明杰(《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用西方经典艺术“洗眼”
王中军斥巨资拍梵高名画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应该将里面的元素拆开分析,画是画,画家是画家,收藏家是收藏家。
我对王中军本人不甚了解,所以不便多谈。但是我对梵高和他的作品是由衷认可的,梵高是自文艺复兴至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是自由精神的体现,表达着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他在艺术史上曾经历过一个从不被认可到受到热捧的过程,有人认为其中有炒作的嫌疑。但是纵观西方艺术品市场,资本运作绝不是依靠短期效益的炒作就能维持的,他们在对象的选择上是非常聪明的,只有那些对人类文明切实有所贡献的艺术家,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真正高明的商人对历史和艺术都充满尊重,他们考虑更多的是长远信誉,而不是眼前利益,这点对我国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极具借鉴意义。
不管究竟出于何种目的,中国富有阶层跨越国界、打开眼界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中国的收藏家有机会接触到鲁本斯、毕加索,他们自然会去对比,知道什么样的艺术品才具有购买价值。中国的艺术发展很久以来都存在根基不稳的问题,过去易受政治误导,今天易受经济误导。所以,只有当中国投资群体的鉴赏力提高后,中国艺术的原创力才能被激发出来,那些无精神寄托、无灵魂、无活力的作品才会被市场淘汰。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目光可以更开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富有阶层进入国际市场购买艺术品,尤其是西方艺术品,这是一种正常、积极的现象。西方很早就有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传统,现在依然有一批非常活跃的包括尤伦斯、乌利·希克等在内的热爱中国艺术的西方收藏家。所以,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角度,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以王中军为代表的中国富豪购买西方艺术品的这种现象。
这其实也是一个资本流向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企业家经济实力日益雄厚,选择范围自然也就广了,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购买西方艺术品。但是,现在中国收藏家的目光还较多集中在梵高、毕加索等声望最盛,中国民众普遍较为熟悉的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上,而对伦勃朗、达利等在艺术史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艺术家则罕有问津。这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由我们的知识结构决定的,不仅是中国普通民众和藏家对西方艺术史的了解有限,即使在学术界,西方艺术史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由于一手资料的匮乏,多以译著为主。这种局限性使得中国藏家购买西方艺术品的目光还不够开阔。
在低利率和市场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富有人群越来越倾向于将现金投资在艺术品上。“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一股潮流:客户正在转向硬资产,从房地产到艺术品,这些都是一种中性货币”。花旗艺术品顾问及金融部门负责人苏珊·吉尔吉解释道,“此外,除了能听到很多有关中国国际买家、收藏家的传言外,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国收藏家在高端市场上断断续续买入的身影”。 福布斯中文网
此次中国买家竞得梵高名画,引起了国内拍卖圈的热议。一位艺术市场评论人士表示,中国买家现在的视野越来越国际化,但大部分中国买家还停留在投资需求阶段,而国外的竞拍者则更多出于收藏需求,竞价也相对理性。
《北京日报》
@nathanyoo 3.77亿买幅画其实不算艺术品投资最贵案例,近年光国内拍卖也不乏比这件贵的拍品,但王中军这次获得的影响和媒体效应却非同一般,最主要原因是他本身就属于娱乐界公众人物,花大价钱买艺术品当然更博人眼球。不论怎样,“艺术品投资”这个字眼又渐渐火了起来。
@素锦:隐约又见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之盛况。西洋油画是美元的载体,国画次之,偏属人民币的载体,个中差别有奥妙。
@suzan8526:下一次登陆中国的将是“向日葵”吗?
@智霸攀拓:王中军花3.77亿买梵高作品,肯定不是单单热爱艺术那么简单。像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文化、广告公关、抵御通胀、拓展文化产业以及合理避税,这些可能都是大佬们狂购收藏品的动机。
@绵中一哥:今天刚看完王中军的一个访谈,才知道原来他之前是学画画的,我突然对他花3.77亿买一幅梵高的画多了一些理解。这应该是一个艺术人的情怀,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情怀才会有今天的华谊兄弟。
@孤雁飞鸿:油彩布本静物《雏菊和罂粟花》是梵高逝世前几个星期完成的。梵高是通灵气质的画家,他的画神秘又激情,这幅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