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者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成功运用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就会使课堂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艺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研究最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以及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教师应不断学习,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把握并应用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计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三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看到鱼的位置就是鱼的实际位置,在这样“前科学”错误概念影响下,出现凭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生活中,因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体会学习乐趣
如在教“密度”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开展讨论,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时,便找出物质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当实验探究伴随着学习过程时,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如物理内容的简洁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無规则运动”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梯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想办法,于是学生想出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办法,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
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并不只是有上面所提到的,但不论何种形式,都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力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一堂成功的课,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出的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也只有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才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从而才能勤业爱岗,乐于奉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艺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研究最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以及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教师应不断学习,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把握并应用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计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三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看到鱼的位置就是鱼的实际位置,在这样“前科学”错误概念影响下,出现凭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生活中,因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体会学习乐趣
如在教“密度”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开展讨论,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时,便找出物质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当实验探究伴随着学习过程时,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如物理内容的简洁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無规则运动”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梯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想办法,于是学生想出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办法,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
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并不只是有上面所提到的,但不论何种形式,都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力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一堂成功的课,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出的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也只有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才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从而才能勤业爱岗,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