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江苏省灌云县岗东村村民遇到一个“幸福的烦恼”—他们制作的手工甘薯粉丝,订单猛增,库存告急。
“渠道宽了,名气响了,我们岗东村的手工粉丝越来越好卖了。”看着一辆辆满载希望的卡车驶出村子,把岗东粉丝运往全国,村民潘志安感到十分自豪。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从订单农业走向发展深加工产业,再到打通销售市场与售后服务,短短数年,岗东村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完成了生產、加工、销售一条龙,走向了农产品提档升级的市场化道路。
2017年还只有5万元厂房租金收入的岗东,如今已完成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旗村”。村集体拥有200亩土地、53个大棚,不仅参股了产业公司,还打造了外贸种植基地,年收入超过150万元,是灌云县脱贫攻坚事业的“领头羊”。
岗东“致富密码”背后,是对于农业市场化模式的不懈探索。
2018年,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以11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经过谨慎的市场调查,村子开始尝试从易管理、虫害小、市场好的莴苣入手,并且与多家公司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以订单生产和保底收购的方式推进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很快为岗东掘到了第一桶金,公司更是着力打造外贸型农业种植基地,并且对接下游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先后种植了莴苣、辣椒、洋葱、甘薯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迄今为止,农产品订单成为岗东村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岗东模式”成效显著。
如何实现当地优质资源变现?江苏省委驻灌云帮扶小队的破题方式颇具前瞻性—以农产品原料生产为根基,建立特色深加工产业链,开拓发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一方面,我们实现以工代赈,组织贫困户进行手工粉丝生产,发展自己的深加工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线下供货和电商销售的模式形成品牌效应,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每个环节,实现农产品的提档升级。”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德宣说,“短短一个月,光是手工粉丝就给公司带来了63万元的可观收入,我们对市场的信心更足了!”
岗东村坚持以“多线并行,分散风险,独立自主,补齐短板”的工作方法,构建市场导向型的科学发展模式,走出“订单农业 深加工企业 电商卖货”的高效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不断扩展当地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
当地养殖大户、连云港桑曲蚕桑基地负责人陈彬走在新开辟出的田埂中,这里将打造205亩立体化蚕桑基地。“未来,我们还打算推进规模化种桑养蚕、饲养羊羔、生产原生态禽肉蛋奶,让每个农民都能通过我们的渠道和市场有效衔接,让‘水滴’融入市场这片‘大海’。”
与岗东村毗邻的东于村,如今气象焕然一新。
“有岗东人在前面拓荒,我们跟着他们甩膀子加油干,不仅挣到钱,腰板也更直了。”东于村村支书张春讲起“岗东模式”赞不绝口。2020年,东于村和几个经济薄弱村都接到了不少订单,东于村种植了花生、油菜等作物,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67万元,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促进资源整合,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3年来,村民们种植了150亩红薯、110亩花生、400亩油菜,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而南岗镇政府充分发挥优势,以岗东村为龙头,实现多村协作,劳动力、土地资源统一调配,仅2020年就流转土地近3000亩,助力南岗镇22个村实现了脱贫致富。政府、企业与农民,共同谱写了一曲“先富带动后富”“村村不掉队”“户户有余粮”的扶贫组曲。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岗东村通过“公司 村集体 农户”,打造了对接市场、发展产业的强大载体,让村集体、大户和企业都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自2018年来到岗东,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队员陈新年也曾遇到挫折:“刚下乡扶贫的时候,百姓不太信任我们,在他们看来,我们来农村为了出政绩、谋提拔,不是真心来扶贫,对我们总有抵触心理,配合工作也不积极。”
基于对农村的热爱,他与同事决定改变这种局面。找订单、创企业、拉投资、忙宣传……他们忙得脚不沾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岗东村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农民的笑容也越来越真切。现在他走在村里,村民都会亲切地喊他“陈书记”。在他看来,扶贫干部只有以真心换真心,才能与老百姓心连心。
据了解,由省市派第一书记牵头创办的江苏连新云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月平均营业额达1000多万元,仅去年7月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就达6100多万元,实现利润22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领跑者”,带动当地经济高歌猛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揣着手等”“背着手看”,到现在“甩开手干”,岗东村的农户们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在家乡发展中的作用。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仅要让乡村特色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受益者。
岗东村党总支书记殷占扬对村子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岗东村新建了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新铺了水泥路,新装了90盏路灯,还修建了一座用于农业生产的电灌站,生产生活更便利。”
“岗东村还计划每年拿出公司收益的5%至10%直接帮助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脱贫。同时投资两万元,为村里所有70周岁以下的建档立卡户人员购买‘和谐家园’保险,提高低收入家庭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殷占扬说。
如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现在的南岗镇虽然走上正轨,却还是离不开对低端低效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依赖,商品供应链不健全、同质化竞争能力弱,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长期存在,为了解决发展瓶颈,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岗正在发力打造甘薯小镇,进行手工粉丝非物质文化建设,从品牌效应、文化宣传、跨界合作等多方面破局。
灌云县南岗镇党委书记浦汉春表示:“未来,我们会继续以‘岗东模式’为稳定器,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增长极。同样,也会严格把关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的每一环节,积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将特色小镇这个招牌越擦越亮。”
“渠道宽了,名气响了,我们岗东村的手工粉丝越来越好卖了。”看着一辆辆满载希望的卡车驶出村子,把岗东粉丝运往全国,村民潘志安感到十分自豪。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从订单农业走向发展深加工产业,再到打通销售市场与售后服务,短短数年,岗东村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完成了生產、加工、销售一条龙,走向了农产品提档升级的市场化道路。
产业富民,农产品提档升级
2017年还只有5万元厂房租金收入的岗东,如今已完成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旗村”。村集体拥有200亩土地、53个大棚,不仅参股了产业公司,还打造了外贸种植基地,年收入超过150万元,是灌云县脱贫攻坚事业的“领头羊”。
岗东“致富密码”背后,是对于农业市场化模式的不懈探索。
2018年,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以11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经过谨慎的市场调查,村子开始尝试从易管理、虫害小、市场好的莴苣入手,并且与多家公司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以订单生产和保底收购的方式推进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很快为岗东掘到了第一桶金,公司更是着力打造外贸型农业种植基地,并且对接下游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先后种植了莴苣、辣椒、洋葱、甘薯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迄今为止,农产品订单成为岗东村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岗东模式”成效显著。
如何实现当地优质资源变现?江苏省委驻灌云帮扶小队的破题方式颇具前瞻性—以农产品原料生产为根基,建立特色深加工产业链,开拓发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一方面,我们实现以工代赈,组织贫困户进行手工粉丝生产,发展自己的深加工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线下供货和电商销售的模式形成品牌效应,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每个环节,实现农产品的提档升级。”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德宣说,“短短一个月,光是手工粉丝就给公司带来了63万元的可观收入,我们对市场的信心更足了!”
岗东村坚持以“多线并行,分散风险,独立自主,补齐短板”的工作方法,构建市场导向型的科学发展模式,走出“订单农业 深加工企业 电商卖货”的高效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不断扩展当地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
当地养殖大户、连云港桑曲蚕桑基地负责人陈彬走在新开辟出的田埂中,这里将打造205亩立体化蚕桑基地。“未来,我们还打算推进规模化种桑养蚕、饲养羊羔、生产原生态禽肉蛋奶,让每个农民都能通过我们的渠道和市场有效衔接,让‘水滴’融入市场这片‘大海’。”
整合资源,探索致富最优解
与岗东村毗邻的东于村,如今气象焕然一新。
“有岗东人在前面拓荒,我们跟着他们甩膀子加油干,不仅挣到钱,腰板也更直了。”东于村村支书张春讲起“岗东模式”赞不绝口。2020年,东于村和几个经济薄弱村都接到了不少订单,东于村种植了花生、油菜等作物,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67万元,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促进资源整合,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3年来,村民们种植了150亩红薯、110亩花生、400亩油菜,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而南岗镇政府充分发挥优势,以岗东村为龙头,实现多村协作,劳动力、土地资源统一调配,仅2020年就流转土地近3000亩,助力南岗镇22个村实现了脱贫致富。政府、企业与农民,共同谱写了一曲“先富带动后富”“村村不掉队”“户户有余粮”的扶贫组曲。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岗东村通过“公司 村集体 农户”,打造了对接市场、发展产业的强大载体,让村集体、大户和企业都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自2018年来到岗东,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队员陈新年也曾遇到挫折:“刚下乡扶贫的时候,百姓不太信任我们,在他们看来,我们来农村为了出政绩、谋提拔,不是真心来扶贫,对我们总有抵触心理,配合工作也不积极。”
基于对农村的热爱,他与同事决定改变这种局面。找订单、创企业、拉投资、忙宣传……他们忙得脚不沾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岗东村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农民的笑容也越来越真切。现在他走在村里,村民都会亲切地喊他“陈书记”。在他看来,扶贫干部只有以真心换真心,才能与老百姓心连心。
据了解,由省市派第一书记牵头创办的江苏连新云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月平均营业额达1000多万元,仅去年7月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就达6100多万元,实现利润22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领跑者”,带动当地经济高歌猛进。
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揣着手等”“背着手看”,到现在“甩开手干”,岗东村的农户们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在家乡发展中的作用。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仅要让乡村特色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受益者。
岗东村党总支书记殷占扬对村子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岗东村新建了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新铺了水泥路,新装了90盏路灯,还修建了一座用于农业生产的电灌站,生产生活更便利。”
“岗东村还计划每年拿出公司收益的5%至10%直接帮助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脱贫。同时投资两万元,为村里所有70周岁以下的建档立卡户人员购买‘和谐家园’保险,提高低收入家庭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殷占扬说。
如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现在的南岗镇虽然走上正轨,却还是离不开对低端低效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依赖,商品供应链不健全、同质化竞争能力弱,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长期存在,为了解决发展瓶颈,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岗正在发力打造甘薯小镇,进行手工粉丝非物质文化建设,从品牌效应、文化宣传、跨界合作等多方面破局。
灌云县南岗镇党委书记浦汉春表示:“未来,我们会继续以‘岗东模式’为稳定器,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增长极。同样,也会严格把关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的每一环节,积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将特色小镇这个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