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会导致不诚实?等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会导致不诚实?
  
  创造力带来的只有益处吗?哈佛商学院的学者通过建立五种研究路径,证实了创造力在道德上的潜在害处——可能会滋生更多不诚实行为。
  发散思维和灵活性认知主导人的创新过程。研究发现,当个人有目的地进行创新行为时,由于自身特质或周遭环境的影响,这两者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产生不诚实行为——发散思维激发个体避开道德法则另辟蹊径,灵活性认知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自我,重释信息。因此,创造性的人格会导致个体道德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松懈,尤其当自我利益被激活时。举个例子,在专业法律领域,那些“非常规思考”的律师经常以发现法律漏洞或歧义的方式来结案,以维护当事人利益。不仅如此,个体创新的强烈动因也使他们更加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关于创新的研究都投射出一个共识:创造力总是“好”的。而哈佛学者的研究则证实了创造性可能引发个体更频繁的不诚实行为。原因在于有创造力的人更有为不诚实行为辩护的能力。此外,一项田野调查还证实,从事创造性职业的雇员更容易在工作中出错。
  大部分人欺骗他人时会认为自身行为是符合道德约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造性使人们更容易不诚实,使其行为合理化。创造力是此类不诚实行为的普遍驱动力,也对人们认可自己的非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何信任陌生人
  
  通常认为信任是逐步培养的,但实际上有很多信任是快速发生的。比如投资领域中,人们很容易就信任了麦道夫,结果他是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的主犯。
  是什么让我们信任自己并不了解的人?
  研究者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信任度的实验。在信任游戏中,参与者要决定给每位匿名的接受者寄多少钱。他们知道,接受者会得到三倍的钱。寄出一大笔钱代表了高程度的信任感,因为并没有规定接受者一定要还钱。
  游戏开始之前,研究者让每位参与者提供他们信任和不信任的人的姓名,调查方将这些名字迅速地在参与者面前闪回,刺激他们的潜意识。然而测试参与者是否愿意将钱寄给某个陌生人。那些看到信任人名字的参与者都寄出了大笔钱,并且相信会收到返还的钱。由于之前的姓名闪回仅仅几毫秒,没人会意识到这些名字是在信任游戏前才出现过。
  然后研究者变换了测试规则,让参与者们提供他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的名字。另一个测试要求提供他们所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的名字。调查方发现,事物的名字不会激发信任感,但喜欢的人的名字会激发信任感。两个实验表明,信任感根植于人的关系中。
  这个调查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信任陌生人。“发展信任计划——有意识的建构——创造造事物如何发展的期望”,这通常是信任发生的三部曲。一个人可以在无意识中做出有风险的信任决定。“想象一个猫王的狂热粉丝,”研究者说道,“如果我知道某人是猫王的狂热粉丝,我可能会随意说出猫王的名字,激发他对我的更多信任。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任操纵。”
  “欺诈者很会善用名字来提升信任度,即使人们知道这一点且小心对待,仍然会被影响到。”然而,在正确情境下运用名字和信任的关系有利于建立团队合作关系。
  
  科学家在走下坡路吗?
  
  科学家做出“大成就”的年龄一一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年龄,在20世纪平均推迟了五到六岁。学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也相应地推迟了。这是否意味着,随着我们理解力的提高,人们跨入知识的边缘领域的时间却更长了?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更多的教育拖延了科学家的多产高峰期。但事实不是这样的。研究者对每位研究员平均生产率下降的解释首先是——他们并不像年轻时候一样渴望做出大发现了。年轻的科学家正在缩小他们研究的范围——期刊的激增和子域产生子域,专业性已成为科学的标准。科学家们正在面对具有更小“孤”的知识圈。一个学生专业所学越窄,与知识前沿相距的楔形领域的信息就越少,导致这个学生可以用更合理的时间去到达知识核心。然而,通过变得窄的领域,科学家的创造能力会下降,并且他只能通过窄的透镜发现创意的价值。研究者这样评价:若没有充分理解其他的领域,一个人又如何理解那些在自己领域里的发现的潜在用途?
  “科学领域中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大致而言,我们要知道的东西更多了。如果你参与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事实。比如,特定年份纸张的印刷数量——如今达到上百万,这从一个侧面证明,需要学习的东西增加了。”一个研究者说。
  虽然人均研究生产率在下降,但经济增长了,创新相较于经济增长仍然稳定不变,因为我们继续在研究问题上花费更多的资源。只要人口持续保持增长,这一机制仍然发挥作用。当人口逸到顶峰,我们可能会遇到麻烦。到那时,我们可能会有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方式。
  
  高低端客户,视同仁吧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那些你认为是最好、最忠诚的顾客,在一个比你更好的竞争者出现之后,会首先毫不犹豫地摈弃你。
  研究从一家大型美国国内银行2002至2006年,超过20个州的数据入手分析。结果发现,当新的、提供高水平服务的挑战者出现时,该银行的高端消费者被极大地分流了。而低端的消费者倒多少对此有免疫力。顾客总是在价格和服务之间拉锯。“每个顾客都有他自己的服务敏感性标准,如果企业对此有一个筛选的过程,顾客就会在价格和服务的最好结合点上获得满意度。”研究者说。
  如何找到服务水平和价格的最佳平衡点?难点在于计算的结果经常在变化。当一些公司提供了适用于所有地方的持续性的服务水平,其他公司则会根据当地市场的机会点来提升服务水平。
  想想sherat on酒店的例子。在一般的酒店市场,Sheraton是高水平服务的代名词;但在豪华酒店的市场上,Sheraton与利兹和四季酒店竞争,则是更为符合成本敏感度的选择。 “你可以想象,sheraton酒店在第一市场吸引的顾客,与第二市场的顾客是非常不同的。高水平服务的竞争者进入,会在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对sheraton酒店发挥不同的影响力。”
  那么,对于sheraton酒店这样的企业来说,是提供标准的服务策略更好,还是提供随市场变化的服务策略更好?研究者的答案是, “如果你在不同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如研究中所提到的银行那样,你应该使用相同的策略去服务不同的顾客群体。”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这是一个关于一支橄榄球队在遭遇空难后,怎样克服困难进行自救的真实故事。坠机事件幸存者南度·帕拉多(Nando Parrado)讲述了队员们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如何呈现出领导力,如何自发分配资源,协作互助,在安第斯山中顺利渡过了艰难的72天。  空难后的帕拉多创立了两家电视生产公司,周游世界,他是国际讲演协会和美国国家演讲者协会的主题讲演人,在全球各地开展演讲。多年来,帕拉多利用自己
期刊
主题:中欧FMBA“行为金融学与金融科技”论坛  时间:2018年1月18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  演讲人:余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ichard Thaler  金融学领域有两个重要流派,一个是传统金融学,主张“有效市场理论”,另一个是行为金融学。  “有效市场理论”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法玛(Eugene Fama),其最主要的思想是“市场是非常有
期刊
设立这个排行榜的初衷不是制造争议,而是搭建一个对话平台。我们希望榜上企业能够了解它们处于什么位置,哪些策略可以帮助它们确立未来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加剧,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已将环境治理融入经济发展目标。过时、低效的产业和技术将被对生态有益的新产业、新技术取而代之。我国政府也早已意识到推动“环保低碳经济”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并新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任务指标。这意味着在华经
期刊
尽管2010年业绩飙升、利润大涨,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见到记者的时候,依然苦笑一声。几天前,“皮革奶”的新闻还在各大网站头条,个别企业两年前的旧闻被渲染成行业问题,让这家乳业龙头企业头疼不已。  “我们这个行业不争气。”张剑秋说。尽管伊利中国政府在2007年已经就此发出通知,伊利等大型乳品企业也早就增加了“皮革水解蛋白”的检验,彻底杜绝了此类问题,但新闻标题还是动辄以“中国乳业”来获取眼球,而“
期刊
节前做了一期“一线城市人才向新一线区域转移”的封面文章,引發了不少关注。风起于青萍之末,从大学生择业动向,可以看到人们对生活和事业依附之地的倾向性。从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看,虽然应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签约的比例依然最高,但从求职意愿看,新一线城市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同时愿意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21.3%。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的政府积极“搭平台、定政策
期刊
发现更好的梦想之路,编织新型的网络,创造新的财富与机会……美国Y一代的创业追求正在重塑美国精神。    这是最好的创业时代。也是最坏的创业时代。  2010年岁末,堪萨斯密苏里大学(UMKC)管理学院的一问大教室里热火朝天,70名从全校各个专业新晋入选的“创业学者”济济一堂,他们多是有着商业计划与梦想、准备在下个学期毕业后创业的Y一代学生。UMKC专门设计了一个集中训练课程,帮助这些Y一代组建团队
期刊
如果把公司经营看成一个数学模型的话,最后其实是各个要素的权重问题。一定程度的激励有帮助,但机制调整更重要,让更多人能自我驱动,而不是靠领导来激励。    编者按:仅凭新浪微博上那张清秀有余的照片,你看不出郑南雁的真实性格。  俏江南会所,下午两点整,一个戴着变色近视眼镜的男人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嗯,我承认,有几分明星范。但这种出场方式真是和我的想象有差距。对于墨镜天生有距离感的我,心里有点犯嘀咕。
期刊
在管理中,我们时常强调打造团队内的氛围、文化或者基调。一旦这些不可见的行为规范建立起来了,很多管理难题都迎刃而解。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因为这背后隐含的意思是,你需要影响到团队里甚至是整个公司里的所有成员——至少也得是大部分的人。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多数决定论(majority influence)。中国古语中也有“三人成虎”的说法。  如果团队氛围是积极正面的,多数决定论是好
期刊
在武汉大学校园,新近建成了一个带点小资情调的饮食一条街(坊间称之为武大饮食CBD)。某日因为有点急事,笔者准备点一份快餐打包带走。然而二三十分钟过后,依然还没有被叫号。时近中午,只见为顾客分袋包装并通知顾客取餐的员工只有一人。学生们都到了用餐的时间,这位员工明显已经有些“手忙脚乱”了。笔者很纳闷,径直走到这位员工面前,问:“既然是快餐,为什么让顾客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服务员微笑并坦然地回答说:“我
期刊
“只有面对自己、洞察自己,才能让我们自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洞悉人性,才能带领团队,成为更好的大家,更好的企业创始人。”这是我所理解的“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每一期的问题案主,都按照砥砺会的特别方法接受同学们的“素质砥砺”,深入自己的内心,找到事情的本质。认识自己,是自我觉知,是自我醒悟,更是自我鞭笞。所以,能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难事,尤其对于自带诸多光环的创始人和CEO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