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一颗心去感受一颗心的跳动,是一种爱去共鸣一种爱的真情。生活中,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研究孩子,为孩子分忧解难,还孩子以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倾听;孩子;尊重;支持;理解
曾有人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而作为幼儿教师,借此我想说: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真实想法,捕捉到来自幼儿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让幼儿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一、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用教师的权威或所谓的纪律“要求”或“强迫”孩子参与活动,孩子即使被动参与,往往也是“心不在焉”,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我们所说的“尊重孩子”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个动作、某句话语上,还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一次户外活动,和往常一样,我们按照老师预想好的游戏开展活动。但是在游戏前我还是象征性地问了一句:“我们今天就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好吗?”“好!”只有三三两两的孩子答应着,我以为他们没听清,又问:“好不好?”原本以为孩子们会齐声答应,但这次响应的还是没几个。奇怪了,怎么今天都无精打采的呢?搭班老师提醒我,这个游戏最近一直在做,也许是孩子们觉得没劲了吧,于是我又说:“要不,我们还是做切西瓜的游戏吧。”这次仍然只有几个男生说好,问了几次,孩子们的反应都不强烈,最后,我有些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你们愿意做什么游戏,就做什么游戏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下子欢呼起来:“耶!太好了。”我正在纳闷儿呢,孩子们已经自己选好了玩伴,仨一群、俩一堆地玩起来了。再看他们,有的在玩猜拳游戏,有的在边唱边玩刚教的套圈游戏,有的在看蚂蚁搬家,一切都是孩子们童真的表现,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真是难能可贵呀!
二、支持孩子,倾听孩子的疑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孩子经过个性化的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具价值,且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疑惑,鼓励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刚刚萌芽的创造力。
这让我想起某次点心时间,保育员和我正在为孩子们倒水。这时,教室的一角,小阳正神采飞扬地和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还时不时地将空水杯罩在自己的耳朵上。旁边的孩子也学他把水杯罩在自己的耳朵上。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刚想要问:“你们干……”不容我说完,小阳一脸陶醉地对我说:“老师,我好像听到了沙漠的声音……”旁边的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说:“是啊是啊,真好听!”看着我有些怀疑的样子,小阳赶紧把水杯罩在了我的耳朵上,说:“老师,你听!”果然,有轻轻的,像是远远传来的沙——沙——的声音。“小阳,你为什么说这是沙漠的声音啊?”“因为沙漠很空旷的,都是沙,我在电视里听到过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啊?”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其他的孩子也马上围过来问我,于是, “沙漠的声音”活动产生了,孩子们踊跃思考,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解答小阳提出的这个有趣的问题。
三、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幼儿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成人观察事物更多的是出自经验和概念,而孩子那种不受条条框框左右的联想和充满跳跃性的说话方式,常常使我们教师不知所措,也容易被大人忽略。这时,便需要我们耐心地倾听,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想一想:他在问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什么?这个回答会使他满意吗?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小男孩,他聪明懂事,自理能力特别强。一天早上,明明高高兴兴地对我说:“老师,看我的新衣服!”我看了他一眼刚想回应,就有别的小朋友来园,明明与我的讲话便中断了。第二天吃完午饭后,明明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新衣服是我自己穿的。”我对他点点头,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但是没有给予言语的回应。过了几天,明明的妈妈来找我,说明明在家总是唠叨:“我会自己穿衣服,但是老师没有表扬我。”我突然意识到我未能理解他的“弦外之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我们只有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心思,走进他们的心灵。
让我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研究孩子,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为孩子分忧解难,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还孩子以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倾听;孩子;尊重;支持;理解
曾有人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而作为幼儿教师,借此我想说: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真实想法,捕捉到来自幼儿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让幼儿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一、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用教师的权威或所谓的纪律“要求”或“强迫”孩子参与活动,孩子即使被动参与,往往也是“心不在焉”,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我们所说的“尊重孩子”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个动作、某句话语上,还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一次户外活动,和往常一样,我们按照老师预想好的游戏开展活动。但是在游戏前我还是象征性地问了一句:“我们今天就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好吗?”“好!”只有三三两两的孩子答应着,我以为他们没听清,又问:“好不好?”原本以为孩子们会齐声答应,但这次响应的还是没几个。奇怪了,怎么今天都无精打采的呢?搭班老师提醒我,这个游戏最近一直在做,也许是孩子们觉得没劲了吧,于是我又说:“要不,我们还是做切西瓜的游戏吧。”这次仍然只有几个男生说好,问了几次,孩子们的反应都不强烈,最后,我有些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你们愿意做什么游戏,就做什么游戏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下子欢呼起来:“耶!太好了。”我正在纳闷儿呢,孩子们已经自己选好了玩伴,仨一群、俩一堆地玩起来了。再看他们,有的在玩猜拳游戏,有的在边唱边玩刚教的套圈游戏,有的在看蚂蚁搬家,一切都是孩子们童真的表现,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真是难能可贵呀!
二、支持孩子,倾听孩子的疑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孩子经过个性化的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具价值,且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疑惑,鼓励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刚刚萌芽的创造力。
这让我想起某次点心时间,保育员和我正在为孩子们倒水。这时,教室的一角,小阳正神采飞扬地和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还时不时地将空水杯罩在自己的耳朵上。旁边的孩子也学他把水杯罩在自己的耳朵上。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刚想要问:“你们干……”不容我说完,小阳一脸陶醉地对我说:“老师,我好像听到了沙漠的声音……”旁边的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说:“是啊是啊,真好听!”看着我有些怀疑的样子,小阳赶紧把水杯罩在了我的耳朵上,说:“老师,你听!”果然,有轻轻的,像是远远传来的沙——沙——的声音。“小阳,你为什么说这是沙漠的声音啊?”“因为沙漠很空旷的,都是沙,我在电视里听到过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啊?”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其他的孩子也马上围过来问我,于是, “沙漠的声音”活动产生了,孩子们踊跃思考,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解答小阳提出的这个有趣的问题。
三、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幼儿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成人观察事物更多的是出自经验和概念,而孩子那种不受条条框框左右的联想和充满跳跃性的说话方式,常常使我们教师不知所措,也容易被大人忽略。这时,便需要我们耐心地倾听,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想一想:他在问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什么?这个回答会使他满意吗?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小男孩,他聪明懂事,自理能力特别强。一天早上,明明高高兴兴地对我说:“老师,看我的新衣服!”我看了他一眼刚想回应,就有别的小朋友来园,明明与我的讲话便中断了。第二天吃完午饭后,明明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新衣服是我自己穿的。”我对他点点头,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但是没有给予言语的回应。过了几天,明明的妈妈来找我,说明明在家总是唠叨:“我会自己穿衣服,但是老师没有表扬我。”我突然意识到我未能理解他的“弦外之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我们只有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心思,走进他们的心灵。
让我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研究孩子,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为孩子分忧解难,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还孩子以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