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电子线铅窗射野大小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方法:使用2570A FARMER剂量仪和有机玻璃水箱及石墨探头在水模中测量2100C/D直线加速器电子线不同能量不同铅窗大小的输出量。结果:①同一能量铅窗射野越小输出量越低,而能量越低这种变化越大。②同一能量铅窗射野越小最大输出剂量点越浅,电子线能量越低这种变化越明显。结论:铅窗射野对输出量和深度量的影响在小野时变化明显,尤其对低能量的电子线在铅窗变小时最大输出剂量点变浅,在临床应用中更应考虑其针对性。
关键词 电子线能量 输出量 中心轴深度量 最大剂量深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29
资料与方法
材料用10×10限光筒(以下深度、面积基本单位均为cm),制做10×10的铅模7块,铅窗大小分别为10×10标准铅(现成的)及6×6、5.5×5.5、4.5×4.5、4×4、3.5×3.5、3×3的铅窗射野。2570A FARMER剂量仪、水箱。
方法1:大机架、小机头、床位均为零,SSD=SAD=100cm。对每一能量分别用不同铅窗形成不同大小射野,将探头置于水中最大剂量点处进行测量。加速器各能量音效照射量为100mu。6mev:石墨探头在水下1cm(中心轴最大剂量点深度dmax);9mev:石墨探头在水下dmax=1.5cm;12mev~16mev:石墨探头在水下dmax=2cm;20mev:石墨探头在水下dmax=3cm。以上四组能量分别用上面八个铅窗射野各测得八组数据。记录数据划出曲线图。
方法2:将电子束能量设定为6mev,用三种不同铅窗大小为3×3、5×5、10×10,将探头分别置于中心轴深度为d=0、d=0.5、d=0.7、d=1、d=2的位置,读出三组剂量数据并划出曲线图。
结 果
由方法1测出数量划出数据并找出其归一点划出的曲线图,见表1、图1。
由方法2测出6mev在中心轴五个深度下3种不同铅窗大小的输出量读数并划出表2和曲线图2。
讨 论
在限光筒(准直铅门大小)固定不变且当测量点到射野边界的距离大小等于旁向散射的射程时(即铅窗的射野尺寸足够大时),深度剂量不再随射野尺寸增大而增加,比如对10×10的限光筒6×6的铅窗射野尺寸为足够大;当射野尺寸小到无法建立旁向散射平衡时,输出剂量会迅速减少,同一铅窗尺寸其能量越高此变化越小,6mev和9mev的变化较明显,在临床中病灶区的吸收剂量会因此减少10%左右,对12mev、16mev、20mev减少约5%~2%,所以在给处方剂量时应考虑到此变化,如针对6mev和9mev的应用,如果射野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大小时所给处方剂量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的剂量。
通过表2的曲线图可看出:对同限光筒电子线能量不变时铅窗射野尺寸越小最大剂量点深度(dmax)越浅,此变化约在0.5cm左右。如针对瘢痕治疗中,大号数瘢痕深度都在10cm,而遇到(有很多)小野面积的瘢痕(3×5cm2)时最大剂量点只能达到0.5cm左右,显然达不到瘢痕治疗的最大深度。所以在原有处方量的基础增加10%,才能达到单次治疗时,瘢痕在最大深度处的吸收剂量。
参考文献
1 胡逸民,张红志,戴建荣,编著.肿瘤放射物理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33-240.
关键词 电子线能量 输出量 中心轴深度量 最大剂量深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29
资料与方法
材料用10×10限光筒(以下深度、面积基本单位均为cm),制做10×10的铅模7块,铅窗大小分别为10×10标准铅(现成的)及6×6、5.5×5.5、4.5×4.5、4×4、3.5×3.5、3×3的铅窗射野。2570A FARMER剂量仪、水箱。
方法1:大机架、小机头、床位均为零,SSD=SAD=100cm。对每一能量分别用不同铅窗形成不同大小射野,将探头置于水中最大剂量点处进行测量。加速器各能量音效照射量为100mu。6mev:石墨探头在水下1cm(中心轴最大剂量点深度dmax);9mev:石墨探头在水下dmax=1.5cm;12mev~16mev:石墨探头在水下dmax=2cm;20mev:石墨探头在水下dmax=3cm。以上四组能量分别用上面八个铅窗射野各测得八组数据。记录数据划出曲线图。
方法2:将电子束能量设定为6mev,用三种不同铅窗大小为3×3、5×5、10×10,将探头分别置于中心轴深度为d=0、d=0.5、d=0.7、d=1、d=2的位置,读出三组剂量数据并划出曲线图。
结 果
由方法1测出数量划出数据并找出其归一点划出的曲线图,见表1、图1。
由方法2测出6mev在中心轴五个深度下3种不同铅窗大小的输出量读数并划出表2和曲线图2。
讨 论
在限光筒(准直铅门大小)固定不变且当测量点到射野边界的距离大小等于旁向散射的射程时(即铅窗的射野尺寸足够大时),深度剂量不再随射野尺寸增大而增加,比如对10×10的限光筒6×6的铅窗射野尺寸为足够大;当射野尺寸小到无法建立旁向散射平衡时,输出剂量会迅速减少,同一铅窗尺寸其能量越高此变化越小,6mev和9mev的变化较明显,在临床中病灶区的吸收剂量会因此减少10%左右,对12mev、16mev、20mev减少约5%~2%,所以在给处方剂量时应考虑到此变化,如针对6mev和9mev的应用,如果射野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大小时所给处方剂量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的剂量。
通过表2的曲线图可看出:对同限光筒电子线能量不变时铅窗射野尺寸越小最大剂量点深度(dmax)越浅,此变化约在0.5cm左右。如针对瘢痕治疗中,大号数瘢痕深度都在10cm,而遇到(有很多)小野面积的瘢痕(3×5cm2)时最大剂量点只能达到0.5cm左右,显然达不到瘢痕治疗的最大深度。所以在原有处方量的基础增加10%,才能达到单次治疗时,瘢痕在最大深度处的吸收剂量。
参考文献
1 胡逸民,张红志,戴建荣,编著.肿瘤放射物理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