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亲子沟通;青春期;启示
作为教师,对待自己的孩子经常是束手无策的,这是多年后,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和难题。以前最盼望的假期现在是最害怕的,因为我要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女儿,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就会爆发战争,而且我们要天天时时刻刻在一起“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总是以我“割地求和”而结束。因此,我研究的课题是如何与青春的女儿和平共处,不爆发战争,或者不爆发大的战争。根据我细心的观察和向各位家长、老师讨教,悟出了这么几条,写出来,以期对经常爆发大小战争的家庭有平息之功效。
美国人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写过《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研究的问题很细,策略也很具体。我的这个问题提出方法就是借鉴这本书,从这个小问题进去。一思考才发现,这可是个大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家庭。因为我是个教师妈妈,身上的问题更多,要注意的地方更多些,所以其实此文是教师妈妈如何与青春期的女儿和平共处。
我认为有这样七大原则:
第一,語言上,少用“你”,不用反问句,多用“我认为,我觉得”。亲子沟通时,家长应少说“你快去写作业!”“你应该去练字了!”而反问句杀伤力更大,“你怎么就不能快点呢?”不管交流什么,只有语气平和些,才有效果。青春期的孩子最不耐烦家长凭借年龄大一点就天天“发号施令”。
第二,少用对比的方法,别总是觉得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既然不是自己的孩子总比别人的孩子好,就不要对比好了。我们应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多读书,那就说:“我觉得你要读一下这本书”。比来比去,挺伤人的。回头孩子回一句,你看人家家长多厉害,你怎么这样?咱就没地方躲了。
第三,直接比委婉效果更好。女儿已经对我说的隐喻故事十分敏感:妈妈说这个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等等。因此,我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果断单刀直入,直接说要说的,当然会温和点说。当老师,以为自己知道点做思想工作的艺术,没想到人家天生就对这个有抗体。是直接说还是委婉地说应根据自家孩子的个性而定。
第四,话只说一遍,孩子再犯,还只是说一遍。“唠叨”是现在女儿给我的最准确的评价。不知是因为我是老师,确实有这个职业病呢,还是青春期这个阶段对说话重复特别反感?可能是我在话语中反复重复中透露出对她的不信任了。好,既然讨厌“唠叨”,那就只说一遍。
第五,及时承认错误。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一天到晚要求她这样那样,她也会严格要求咱们。比如我经常刷微信,被她逮着,就会批评我:“你去跟手机过好了,别要闺女了。”这时我如果耍赖说妈妈在工作,这下死得更惨,她说,你看你是在刷朋友圈。所以,现在我有经验了,除了自我严格要求外,被抓着错误时及时承认并改正,这样大战就会平息。
第六,转移注意力,别老盯着她。平时我忙我的事,只是暗中关注她。我写我的文,看我的《史记》。否则一会儿去看看她看书了没?练字了没?做题了没?我自己都烦死了。孩子就更烦我了。
第七,慢慢放手,让她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暑假回老家碰到邻居家的孩子跟妈妈说,你把手机给我玩会儿,你替我学习会儿。我很震惊,学习怎么是妈妈的事情呢。我也提醒自己,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她自己管理自己。
我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有非常强的自尊心,有极度爆棚的自我意识。因为之前我的疏忽,经常和她发生争执,最后两败俱伤。现在我把它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慢慢调适,发现我们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了,这个假期我们都有不同的成长。
没有亲子间的和平共处,就没有教育和影响的可能,只能是频繁地彼此争执和伤害。女儿会伤心妈妈怎么这么不理解自己;妈妈会沮丧,为什么自己对孩子这么没有办法。我们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想想,可能就会好一些。我发现,这几条原则不仅对父母有效,对孩子、对学生,甚至对配偶也管用。尊重对方,只表达此时的感受,少做定性的、历史性的评价和比较。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论孩子个性如何,每个家庭中,亲子相处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快乐平和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作为教师,对待自己的孩子经常是束手无策的,这是多年后,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和难题。以前最盼望的假期现在是最害怕的,因为我要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女儿,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就会爆发战争,而且我们要天天时时刻刻在一起“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总是以我“割地求和”而结束。因此,我研究的课题是如何与青春的女儿和平共处,不爆发战争,或者不爆发大的战争。根据我细心的观察和向各位家长、老师讨教,悟出了这么几条,写出来,以期对经常爆发大小战争的家庭有平息之功效。
美国人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写过《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研究的问题很细,策略也很具体。我的这个问题提出方法就是借鉴这本书,从这个小问题进去。一思考才发现,这可是个大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家庭。因为我是个教师妈妈,身上的问题更多,要注意的地方更多些,所以其实此文是教师妈妈如何与青春期的女儿和平共处。
我认为有这样七大原则:
第一,語言上,少用“你”,不用反问句,多用“我认为,我觉得”。亲子沟通时,家长应少说“你快去写作业!”“你应该去练字了!”而反问句杀伤力更大,“你怎么就不能快点呢?”不管交流什么,只有语气平和些,才有效果。青春期的孩子最不耐烦家长凭借年龄大一点就天天“发号施令”。
第二,少用对比的方法,别总是觉得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既然不是自己的孩子总比别人的孩子好,就不要对比好了。我们应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多读书,那就说:“我觉得你要读一下这本书”。比来比去,挺伤人的。回头孩子回一句,你看人家家长多厉害,你怎么这样?咱就没地方躲了。
第三,直接比委婉效果更好。女儿已经对我说的隐喻故事十分敏感:妈妈说这个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等等。因此,我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果断单刀直入,直接说要说的,当然会温和点说。当老师,以为自己知道点做思想工作的艺术,没想到人家天生就对这个有抗体。是直接说还是委婉地说应根据自家孩子的个性而定。
第四,话只说一遍,孩子再犯,还只是说一遍。“唠叨”是现在女儿给我的最准确的评价。不知是因为我是老师,确实有这个职业病呢,还是青春期这个阶段对说话重复特别反感?可能是我在话语中反复重复中透露出对她的不信任了。好,既然讨厌“唠叨”,那就只说一遍。
第五,及时承认错误。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一天到晚要求她这样那样,她也会严格要求咱们。比如我经常刷微信,被她逮着,就会批评我:“你去跟手机过好了,别要闺女了。”这时我如果耍赖说妈妈在工作,这下死得更惨,她说,你看你是在刷朋友圈。所以,现在我有经验了,除了自我严格要求外,被抓着错误时及时承认并改正,这样大战就会平息。
第六,转移注意力,别老盯着她。平时我忙我的事,只是暗中关注她。我写我的文,看我的《史记》。否则一会儿去看看她看书了没?练字了没?做题了没?我自己都烦死了。孩子就更烦我了。
第七,慢慢放手,让她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暑假回老家碰到邻居家的孩子跟妈妈说,你把手机给我玩会儿,你替我学习会儿。我很震惊,学习怎么是妈妈的事情呢。我也提醒自己,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她自己管理自己。
我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有非常强的自尊心,有极度爆棚的自我意识。因为之前我的疏忽,经常和她发生争执,最后两败俱伤。现在我把它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慢慢调适,发现我们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了,这个假期我们都有不同的成长。
没有亲子间的和平共处,就没有教育和影响的可能,只能是频繁地彼此争执和伤害。女儿会伤心妈妈怎么这么不理解自己;妈妈会沮丧,为什么自己对孩子这么没有办法。我们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想想,可能就会好一些。我发现,这几条原则不仅对父母有效,对孩子、对学生,甚至对配偶也管用。尊重对方,只表达此时的感受,少做定性的、历史性的评价和比较。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论孩子个性如何,每个家庭中,亲子相处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快乐平和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