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最具审美性、人文性的学科,要提高诗歌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创设情境,优化诗歌课堂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改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通过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跟学生一起读、一起议、一起画,始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
同时,教师应“学可为师,行可为范”,用自己渊博的文化知识、良好健康的个性特点,教育、影响学生。教师要提高亲和力,真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的环节
1.设置精彩的导入
巧妙绝伦的导语,可烘托出良好的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诗歌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以激活感情,从而形成动力。
音乐能给人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大多数的诗歌,都可以用钢琴曲,或古筝独奏等作为诵读的背景音乐。例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水调歌头》,或者教师跟着配乐大胆地把歌曲唱一遍。随着乐曲的流转,学生的情绪也被逐渐感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图片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更好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很好地创设学习的情境。王维的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中可充分例如图片导入。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塞外落日时分奇丽的风光,再配合背景音乐,把学生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
以故事导入,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可以这样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詩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
凭借音乐、画面、故事等手段,去展现场景或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学生感觉有形、有境、有情、也有体验。音乐、画面、故事……这些作为导入情境的辅助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课堂有如春波涟漪般层层漾去,让学生感官心灵上一波波地接受熏染。
2.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要设置有效地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1)从标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课文标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教师要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如我们在教学陆游《游山西村》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问题: 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陆游是怎样的人?”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我们就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2)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例如,王维《杂诗》中,诗人在他乡遇到故人,首先问的是“寒梅着花未?”,诗人为什么这样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作者对这棵寒梅情有独钟?同学们,假若你就是那位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此时此刻,什么最能引发的思乡感情呢?请你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老师的这一番话,已经把学生领进了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创设了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们积极而迅速的思考着,并且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
(三)在诗歌教学中重视朗读,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
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艺术,有语言的精炼性和思维的跳跃性的特点。诗歌大多押韵,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
在教学中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模仿力强的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等方面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让学生看着课文,听教师朗读。读时教师要注意声情并茂,也可配合一些肢体语言,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者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还有熟读成诵,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在诗歌教学中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教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进行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联想力。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学诗歌。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改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通过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跟学生一起读、一起议、一起画,始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
同时,教师应“学可为师,行可为范”,用自己渊博的文化知识、良好健康的个性特点,教育、影响学生。教师要提高亲和力,真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的环节
1.设置精彩的导入
巧妙绝伦的导语,可烘托出良好的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诗歌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以激活感情,从而形成动力。
音乐能给人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大多数的诗歌,都可以用钢琴曲,或古筝独奏等作为诵读的背景音乐。例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水调歌头》,或者教师跟着配乐大胆地把歌曲唱一遍。随着乐曲的流转,学生的情绪也被逐渐感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图片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更好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很好地创设学习的情境。王维的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中可充分例如图片导入。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塞外落日时分奇丽的风光,再配合背景音乐,把学生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
以故事导入,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可以这样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詩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
凭借音乐、画面、故事等手段,去展现场景或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学生感觉有形、有境、有情、也有体验。音乐、画面、故事……这些作为导入情境的辅助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课堂有如春波涟漪般层层漾去,让学生感官心灵上一波波地接受熏染。
2.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要设置有效地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1)从标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课文标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教师要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如我们在教学陆游《游山西村》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问题: 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陆游是怎样的人?”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我们就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2)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例如,王维《杂诗》中,诗人在他乡遇到故人,首先问的是“寒梅着花未?”,诗人为什么这样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作者对这棵寒梅情有独钟?同学们,假若你就是那位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此时此刻,什么最能引发的思乡感情呢?请你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老师的这一番话,已经把学生领进了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创设了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们积极而迅速的思考着,并且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
(三)在诗歌教学中重视朗读,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
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艺术,有语言的精炼性和思维的跳跃性的特点。诗歌大多押韵,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
在教学中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模仿力强的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等方面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让学生看着课文,听教师朗读。读时教师要注意声情并茂,也可配合一些肢体语言,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者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还有熟读成诵,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在诗歌教学中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教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进行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联想力。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