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立方教育”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平台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E立方教育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新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E立方教育,思维训练,演讲与主持,户外科技实践活动
  “E立方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专项培养的过程,是石棉县新棉镇小学的一项目重点科研课题。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新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则是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E立方教育”及综合素质教育培养范畴。
  1.搭建“E立方教育”的培养平台
  1.1 通过思维训练,实验研究与观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亲近并探究自然界中许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培养科学的认识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1.2 通过演讲与节目主持的训练,让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等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1.3 通过户外科技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
  2.1 表现特点。
  对小学生来说,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坚持性。把指定的任务作为主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和退却;敢于发表意见并坚持己见;不怕别人讽刺;认为需要于的事就坚持于到底。
  (3)反应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综合和推理能力,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都能作出积极反应。
  (4)对挑战的反应。乐于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敢于向不同意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老师的意见,总是批判地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5)敏捷性。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得出结果。
  (6)口头表达。善于正确地应用众多词汇;虽不一定善于辞令,但只要他深思熟虑的问题,总能较为妥贴、深刻地表达。
  (7)深刻性。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较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善于发现事物产生的深层原因;善于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
  (8)灵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虑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摆脱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用他人长处。
  (9)独创性。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
  (10)想象力。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幻想以至异想天开。
  (11)推理能力。能够把给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从整体的关系中去理解给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寻求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控制排除各种变量;有初步的类比、联想、迁移能力。
  2.2 发展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总之“E立方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
  参考文献
  [1] 《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纲要》.
  [2] 《国学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培养纲要》.
其他文献
【摘要】中考政史两科实行开卷、笔试形式,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生在历史、政治学科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对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其探索能力、创作意识和人文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方法  从近几年来我所调查的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历史事件整体
期刊
【摘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真正落实新课标就必须先要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关键词】数学学习困难,成因,教学策略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开始实施,新课标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教材的不断更新,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日趋加大。教师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就应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从英语启蒙教育开始就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恐惧心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初中,学生,听说能力,培养  1.听说领先法教学  1.1 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和完成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
期刊
【摘要】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是安全教育的根本,幼儿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安全意识也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我们基本要做到:树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并通过专门设计的安全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开展安全讲座活动等途径通过家园双方密切合作。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
期刊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内容。教学情境作为一节课的起点,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只有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才能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思考状态,促使他们的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不但可以寓教于乐,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
期刊
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口语课。但在口语教学初期,学生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羞于启齿”的“怯口”心理。有些生性内向、胆小的孩子在外语课上更是不敢发言,犹犹豫豫害怕讲错。如何在20分钟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嘴上的这把“锁”,让学生从被动地开口过渡到主动地说,大胆地练呢?对此,我作了一番探索。  1.融洽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俗话说:“亲其师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教学正迅速进入学校,走进课堂。连续几年来,学校都安排我担任聋校高年级语文课。针对高年级语文课的特点,我多次使用多媒体教学,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了,自己在教学中也更加轻松了,虽然备课很费时很辛苦,但尝试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就聋校语文课堂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往聋生在学习写景类散文的时候
期刊
【摘要】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枯燥的历史课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出和谐历史课堂氛围,以达到使学生学好历史课的目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做好课堂导入,抓住学生兴趣点;第二,增强教学生动性,再现历史画面;第三
期刊
“惯性”这一概念似乎比较简单,但学生对它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理解,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概念,需要反复地下功夫,有各方面的准备。  (一)学生往往认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有惯性的;受到外力时,物体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了,因而惯性也没有了,或者说“力克服了惯性”。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就需要分析物体受到外力时它的惯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中,可
期刊
【摘要】如何诠释,让数学概念教学散发出新课程新理念的气息?如何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一条概念?如何探究,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如何调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探索着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谈谈自己是怎样用“引入→理解→形成→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尝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概念教学,教学模式  数学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