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高中数学课堂上同样需要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高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开发数学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进行德育渗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教育;抓住教学契机,锻造健康人格;教会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培养出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渗透,健康人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应该帮助学生塑造成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而各种资料显示,由于各种压力的存在,学生现在的的心理情况不容乐观。《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有必要担负起这一责任,讲心理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策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指导。
一、充分开发数学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又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把自己良好的心态展现给学生。
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精于专业,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也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把兢兢业业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严谨,一丝不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做到非常的精通,不能出现学生在请教的时候,教师对知识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业的态度。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数学课程和德育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数学是抽象的,但数学课程同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凭借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有重要的意义,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同时,也可以提高数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第三,教师也可以结合数学课堂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数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在中国数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数学在新中国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尖端科技等等诸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可贵的是中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等人对数学作出的贡献更是为世人所瞩目,在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研究领域的成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性动机。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教育
1.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美国总统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正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教师只有不断地肯定自己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持久兴趣。
2.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经常在课堂上甚至作业本上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这时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通过神情、语言反馈过来的信息,我欣喜的发现老师的话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帮助更大。
3.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欲求。常常在课堂上发现一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他们也许有时会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但是,我们细思量,不难发现,他们虽然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但他们恰恰是靠着这种好表现的心态维持着学习活动,老师要因势利导,利用这种表现来引导他们学习,不妨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机会。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权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抓住教学契机,锻造健康人格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艰深的科目,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深入到微观世界,不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开始抬头,焦虑心理一日甚似一日。于是,不可避免地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厌学、退缩、混日子等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矫正,防止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
进入紧张的竞争激烈的高中,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学生情况比较严重,必须寻找机会进行疏导。为了不让心理问题影响了复习与备考,我们总是相当重视考前心理疏导,教给良好的应试技巧,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在平常的测试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创造一个紧张的氛围,紧张之后又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经历了这一松一驰,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当面临大考时,考前的心理辅导教育当然更加少不了,任何一场考试都是一场实弹演习,所以都要慎重对待;但每一场考试只要不是高考,又都是一场对自己实力的摸底,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一次疏理,查漏补阙,考得不佳,正好可以暴露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善莫大焉。
在适当时机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鼓励积极进取,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学习自信、消除自卑,增强学习毅力,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四、教会学习,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面对高中艰深的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的努力事半功倍。笔者在观察研究中发现,许多学习心理问题生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良,学习成绩不良又导致学习心理不健康。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如何科学的分配注意力,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不定期地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学法指导课程。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进行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等。更要针对数学尤其高中数学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还有很多,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提高,发掘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渗透,健康人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应该帮助学生塑造成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而各种资料显示,由于各种压力的存在,学生现在的的心理情况不容乐观。《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有必要担负起这一责任,讲心理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策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指导。
一、充分开发数学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又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把自己良好的心态展现给学生。
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精于专业,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也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把兢兢业业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严谨,一丝不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做到非常的精通,不能出现学生在请教的时候,教师对知识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业的态度。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数学课程和德育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数学是抽象的,但数学课程同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凭借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有重要的意义,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同时,也可以提高数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第三,教师也可以结合数学课堂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数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在中国数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数学在新中国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尖端科技等等诸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可贵的是中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等人对数学作出的贡献更是为世人所瞩目,在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研究领域的成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性动机。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教育
1.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美国总统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正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教师只有不断地肯定自己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持久兴趣。
2.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鼓励。经常在课堂上甚至作业本上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这时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通过神情、语言反馈过来的信息,我欣喜的发现老师的话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帮助更大。
3.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欲求。常常在课堂上发现一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他们也许有时会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但是,我们细思量,不难发现,他们虽然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但他们恰恰是靠着这种好表现的心态维持着学习活动,老师要因势利导,利用这种表现来引导他们学习,不妨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机会。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权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抓住教学契机,锻造健康人格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艰深的科目,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深入到微观世界,不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开始抬头,焦虑心理一日甚似一日。于是,不可避免地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厌学、退缩、混日子等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矫正,防止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
进入紧张的竞争激烈的高中,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学生情况比较严重,必须寻找机会进行疏导。为了不让心理问题影响了复习与备考,我们总是相当重视考前心理疏导,教给良好的应试技巧,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在平常的测试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创造一个紧张的氛围,紧张之后又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经历了这一松一驰,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当面临大考时,考前的心理辅导教育当然更加少不了,任何一场考试都是一场实弹演习,所以都要慎重对待;但每一场考试只要不是高考,又都是一场对自己实力的摸底,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一次疏理,查漏补阙,考得不佳,正好可以暴露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善莫大焉。
在适当时机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鼓励积极进取,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学习自信、消除自卑,增强学习毅力,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四、教会学习,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面对高中艰深的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的努力事半功倍。笔者在观察研究中发现,许多学习心理问题生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良,学习成绩不良又导致学习心理不健康。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如何科学的分配注意力,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不定期地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学法指导课程。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进行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等。更要针对数学尤其高中数学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还有很多,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提高,发掘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