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咯血38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2 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西门子1250和PHILIPS-ALLURA12血管造影机行Seldinger's法支气管动脉造影及其介入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慢性咯血或大咯血(300ml/日)病人38例,其中肺结核8例,支气管扩张症咯血10例,肺癌15例,血管畸形4例,肺段隔离症1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慢性咯血者13例,大咯血者25例。所有病例均经过X线片、CT及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
  术前完善各种检查,确定病变位置。
  介入治疗操作:常规双腹股沟股动脉区域消毒铺单。穿刺侧股动脉周围局部麻醉。一般行右股动脉seldinger's方法穿刺成功后置入5-6F鞘组。于鞘组送入5F猪尾巴管行主动脉弓造影。再用肺动脉导管即“MIK”管、“4F-C”管或“RH”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DSA血管表现:病变血管增粗、纡曲、扩张、小血管增多、小动脉瘤,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和肺静脉间交通等,并可能出现静脉早显。一般来说,动脉瘤和支气管动脉与肺A-V的大量分流对出血灶有重要的定位意义。有活动性出血时可见造影剂外溢出肺泡腔或支气管腔经久不散。还应注意支气管动脉是否与脊髓前动脉分支相通、是否多支参与病变等。肺尖部病变注意是否有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明确出血血管部位后,尽量将导管头楔入支气管动脉反复“冒烟”证实无返流及无脊髓动脉显影后方可经导管PVA颗粒与少量造影剂混合缓慢注入进行栓塞治疗即采用PVA颗粒低压流控法注入。注入过程中应慎防栓子反流,栓塞程度为大部分病理血管不显影为准,切记过度栓塞,对于栓塞后出血复发的病例,在排除肺动脉或异位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出血后可用PVA颗粒栓塞。
  
  结 果
  38例咯血病人经过介入栓塞右上支气管动脉,右上 15支,右下 5支,左上 8支,左下9 支。单纯供血动脉一支即左下肺段隔离症1例。其中对于少数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管化或形成侧支循环而复发的患者再次进行栓塞止血。经过介入治疗即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于术后咯血症状立即消失17例,10例术后出血明顯减少、第2天咯血停止,8例术后出血较介入治疗前明显减少、经过1周的观察治疗出血停止。3例支扩咯血病人第1次栓塞7天后再次出血,经第2次对其他出血血管栓塞后出院观察。本组支气管动脉一次性栓塞治疗肺部慢性咯血(贫血)及大咯血病人有效率92%。
  
  讨 论
  反复咯血大咯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急症之一,介入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各种肺部咯血的病人,大多数为反复数次临床住院止血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满意,超选择造影插管确认出血动脉,使导管尖固定于靶血管开口,最好插入靶血管内1cm以上。由于支气管动脉变异复杂,文献报道为63.66%~86.7%[1]。插管成功率为右支气管约90%,左支气管约80%[2]。必要时使用SP管,注射造影剂时术者要反复体会无返流时所用压力和注速,在注射栓塞剂PVA颗粒时用相同压力和注速。电视监视下进行栓塞,发现返流时马上回抽至注射器内,并重新超选择插管固定[2]。发现与脊髓动脉共干时应超过其开口防止脊髓损伤,这说明并发症与造影剂的选择及栓塞方法密切相关[3]。异位栓塞大多与操作有关,多因导管过粗或导管头未牢固楔入支气管动脉和注射压力过大过快,致使栓塞剂逆流进入其他动脉,造成非靶血管栓塞。栓塞后病人保持吸氧,控制病人咳嗽使用药物防止栓塞剂因支气管动脉压力升高反流入主动脉或其他异位血管。治疗过程中咳血较多病人,侧头位防止气管阻塞,必要时使用吸痰器抽吸口中血块。对于少数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管化或形成侧支循环而复发的患者,是否可以再次栓塞止血以及PVA颗粒栓塞的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大宗病例证实。
  
  参考文献
  1 于红,李惠民,等.右肋间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解剖分析.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1):35-38.
  2 单鸿,罗鹏飞,李彦豪,等.临床介入诊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77-81,183-186.
  3 吴良浩.肺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5):372-37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了解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从173例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1株,阳性检出率69.6%。其中G+球菌87株(71.9%),G-杆菌31株(25.6%),真菌3株(2.5%)。药敏对青霉素类、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亚胺培南等较为敏感。结论:
期刊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干细胞移植 生物靶向治疗    常规治疗方案  MCL属于淋巴瘤中患者长期存活时间最短的亚型之一,因而大部分MCL患者都应选择最前沿的治疗方案。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MCL治疗(2008.2)的建议如下。  一线治疗:CHOP(CTX,ADM,VCR,PDN)+/-利妥昔单抗;R-Hyper CVAD (rituximab,CTX,VCR,ADM,DXM);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AF钉内固定经验,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术,随访,总结资料并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6~18个月随访,内固定松动6例,断钉2例,断棒1例,不明原因腰痛4例。结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严格规范操作,大量充分植骨,避免早期负重活动,及早取出内固定器材。  关键词 AF钉系统 胸腰椎骨折 并发症原因分析    资料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对32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2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32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口处,其中右椎动脉20例,左椎动脉12例。手术成功率100%,共放置32枚支架,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9.8%,术后1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术后疼痛轻,恢复快,3~7天出院。无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复发率低,现已成为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应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 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基础病种。自188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结果:150例均于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治疗。其中58例出血停止,76例腹腔镜下止血成功,16例腹腔镜下行脾脏切除术。135例避免了剖腹手术。结论:腹腔镜可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且较腹腔穿刺、腹腔灌洗及剖腹探查简便易行。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腹腔镜检查 基层医院   
期刊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资料与方法  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54例,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全部经头部CT检查证实。男107例,女47例;年龄35~82岁,平均60.53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33例,糖尿病4例,血友病1例。入院后头部CT检查显示,基底节区出血51例,脑叶出血33例,外囊出血17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19例,丘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脾错构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对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无特异症状,B超与CT检查发现脾脏上有包块。均经脾切除,包块病检而确诊。结论:确诊错构瘤需病检,脾脏上包块需与囊肿、血管瘤鉴别,及早脾及包块切除,既能明确诊断,又避免了恶性肿瘤的延误,达到早治疗目的。  关键词 脾脏 错构瘤 体会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脾脏错构癌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0~40岁2例,4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SE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胃癌根治术后FSED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FSED中,毕罗氏Ⅰ式6例,毕罗氏Ⅱ式12例,Roux-y吻合3例,均给予保守治疗,均获治愈。结论:该并发症为功能性疾病,可保守治愈,手术治疗无助病人恢复,徒增病人痛苦和负担。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胃排空障碍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3
期刊
資料与方法  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用微波治疗前庭大囊肿(脓肿)60例,其中获得随访患者56例,年龄15~48岁;囊肿左侧30例,右侧25例,双侧1例;囊肿50例,脓肿6例;其中有2例为传统的造口术后复发;囊肿直径2~4cm;囊肿形成时间3个月~5年;脓肿形成时间最长5天,最短2天;囊肿较大者患者外阴坠胀或性交不适,大部分无不适,脓肿病人可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