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大余县是一个位于赣南的山区小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如何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农民进城务工,狠抓劳务经济,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达到促使农民彻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是搞好劳务经济的必要前提
目前大余县经济社会虽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是距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严重地表现为“三个掩盖”,即: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掩盖了农民收入的低增长;部分乡镇建设的成绩,掩盖了农村的整体落后;一些好的典型户和富裕户,掩盖了其它层面上的贫穷。大余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其中的贫困人口基本上生活在农村。土地负载率高,立地条件差,更加剧了人口贫穷。大余县农民之所以贫穷,是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劳动力大量闲置浪费所致。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不仅会令大余县难以迅速实现全面小康,而且会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带来严重隐患。
因此,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实现思想观念的大转移。要把眼光从贫瘠的土地上,转向突飞猛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战场上,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道路。首先要实现发展战略大转移。要把经济增长极放在城市空间,不再向农村空间追求过多的增长效应。要从面向土地、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向面向市场、外出就业、致富创业的市场经济思维模式转移。其次实现工作方式大转移。就足要离开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要从向农民送衣送粮、帮助农民解决温饱,向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外出就业、致富创业上转变。
二、抓住我国总体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机遇,加大产业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是拓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空间的重要支撑
以工促農实质上就是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以城带乡,实质上就是为农民进城创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优良的制度环境。因此,必须下决心打破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要认真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民较快增收。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解决农民工的工资兑现、整顿规范劳务市场、对农民免费技术培训、改革城乡户籍制度、营造农民务工、经商的宽松环境等政策。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由单一从事农业向农场主、务工者、技术工人、小商贩和非农产业经营者转变;由低收入、无组织、不稳定和小规模向有技术、高收入、有组织和大规模的稳定就业转变。
三、从老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提高贫困乡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推动贫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规模化的根本举措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转移致富的严重障碍。素质低严重制约他们对先进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影响他们闯世界、求致富的信心;素质低使他们在就业分层加速的环境下,处于劳动力竞争的劣势地位,限制了对行业、岗位和工种的选择,大多从事脏、苦、累的劳动,影响了劳动力价值的实现;素质低使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管理能力差、转移地域范围小,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意识与能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个环节中,培训是龙头,提高素质是关键;培训是开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提高农民素质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插上的金翅膀。目前大余县大部分的农民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因此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着重提高农民的技术技能素质及城市生活能力。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的是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力
事实证明转移农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扩充就业容量。目前,大余县工业园区普遍面临招工难的状况,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在没有技能技术的情况下,前往广州、深圳等地打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做好订单培训工作,“企业出单,政府买单,农民填单,培训基地做单”,更多的将经过培训的、懂技术、有品德的农民推荐到本地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本地工业园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近照顾家庭,更快的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是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保障
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顺应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符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和广大农民的愿望。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提供足够的保障,才能真正地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
[作者简介]蒋群,女,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办副主任;黄振伟,男,江西省大余县职业学校招生办主任。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一、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是搞好劳务经济的必要前提
目前大余县经济社会虽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是距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严重地表现为“三个掩盖”,即: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掩盖了农民收入的低增长;部分乡镇建设的成绩,掩盖了农村的整体落后;一些好的典型户和富裕户,掩盖了其它层面上的贫穷。大余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其中的贫困人口基本上生活在农村。土地负载率高,立地条件差,更加剧了人口贫穷。大余县农民之所以贫穷,是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劳动力大量闲置浪费所致。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不仅会令大余县难以迅速实现全面小康,而且会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带来严重隐患。
因此,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实现思想观念的大转移。要把眼光从贫瘠的土地上,转向突飞猛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战场上,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道路。首先要实现发展战略大转移。要把经济增长极放在城市空间,不再向农村空间追求过多的增长效应。要从面向土地、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向面向市场、外出就业、致富创业的市场经济思维模式转移。其次实现工作方式大转移。就足要离开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要从向农民送衣送粮、帮助农民解决温饱,向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外出就业、致富创业上转变。
二、抓住我国总体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机遇,加大产业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是拓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空间的重要支撑
以工促農实质上就是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以城带乡,实质上就是为农民进城创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优良的制度环境。因此,必须下决心打破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要认真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民较快增收。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解决农民工的工资兑现、整顿规范劳务市场、对农民免费技术培训、改革城乡户籍制度、营造农民务工、经商的宽松环境等政策。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由单一从事农业向农场主、务工者、技术工人、小商贩和非农产业经营者转变;由低收入、无组织、不稳定和小规模向有技术、高收入、有组织和大规模的稳定就业转变。
三、从老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提高贫困乡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推动贫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规模化的根本举措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转移致富的严重障碍。素质低严重制约他们对先进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影响他们闯世界、求致富的信心;素质低使他们在就业分层加速的环境下,处于劳动力竞争的劣势地位,限制了对行业、岗位和工种的选择,大多从事脏、苦、累的劳动,影响了劳动力价值的实现;素质低使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管理能力差、转移地域范围小,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意识与能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个环节中,培训是龙头,提高素质是关键;培训是开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提高农民素质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插上的金翅膀。目前大余县大部分的农民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因此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着重提高农民的技术技能素质及城市生活能力。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目的是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力
事实证明转移农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扩充就业容量。目前,大余县工业园区普遍面临招工难的状况,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在没有技能技术的情况下,前往广州、深圳等地打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做好订单培训工作,“企业出单,政府买单,农民填单,培训基地做单”,更多的将经过培训的、懂技术、有品德的农民推荐到本地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本地工业园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近照顾家庭,更快的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是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保障
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顺应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符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和广大农民的愿望。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提供足够的保障,才能真正地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
[作者简介]蒋群,女,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办副主任;黄振伟,男,江西省大余县职业学校招生办主任。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