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将11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患侧肢体早期功能锻炼和头针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脉络宁静滴。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疗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脉络宁;胞二磷胆碱;早期功能锻炼;头针疗法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60-02中图分
类号:R 743.33文献标识码:A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四年来我们医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8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16例均为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116例随机分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①联合用药:脉络宁20 ml加入5%GS250 ml缓慢静滴,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5%GS500 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再用第二个疗程。②患侧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于脑梗死发病后2-3天采取良好肢体功能位及各关节肌肉的按摩,被动运动,定期翻身等康复措施。③头针施治:选取患者对侧头皮运动区、足运动区、语言区,沿皮下刺入0.5-1.0寸,接通G6805-2A电动治疗仪、疏密波、连续波交替,每次通电20分钟,间隔30-60分钟,再行第二次,然后留针2-6小时后再取头针,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3-7天行第二个疗程。在行针时,令病人意守患侧肢体,全身放松,如患者患肢有欲动感,可鼓励患者活动,留针期间,患者可带针运动或被动运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对照组单用脉络宁20 ml加入5%GS250 ml缓慢静滴,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再用第二个疗程。两组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控制高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并发感染等治疗相同。
3.疗效判定 参考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判定标准,治愈:意识清楚,肌力恢复3-5级,生活自理。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侧肌力恢复2级,生活部分自理。有效:自觉症状好转,患侧肌力恢复1级,不能步行。无效: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死亡。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于第二个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在明确的缺血区的微循环中由于血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黏度升高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缺血半暗带”。该处因缺血可致脑组织生理功能丧失,甚至死亡[1]。所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抢救“半暗带缺血区”,以减少梗死面积,促进其功能恢复。
脉络宁系中药玄参、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注射液,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脑血流量及抗凝血、溶血栓的作用。胞二磷胆碱主要选择扩张脑血管,具有改善脑组织代谢障碍和意识障碍,增加
作者简介:宣少俊(1964-), 男,安徽省望江县人, 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脑部血流和氧的消耗,调节脑血管运动能力。两者合用改善了梗死区的血循环,增加脑细胞供血供氧,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并能促进脑梗死周围脑细胞水肿的吸收及侧枝循环的形成,也能防止血栓延伸及血栓再形成,达到了治疗的目的[2]。
脑梗死早期实施针灸治疗,可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使其产生生物效应,把针刺信息传至患侧肢体,患肢运动(被动运动)把运动和感觉信息反馈至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这样往返可能使睡眠状态脑细胞易苏醒或能激活脑细胞,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也可使未受累的脑组织对病损脑组织功能产生代偿[3]。我们于患者卧床期,在家属的配合下,给予良好的肢体功能位,肌肉关节的按摩和肢体被动运动等,并给以必要的心理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身体感受器引起反射冲动,防止肌肉韧带松弛,关节畸形,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及精神技巧性活动的重现。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比单一的疗法更为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方法 将11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患侧肢体早期功能锻炼和头针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脉络宁静滴。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疗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脉络宁;胞二磷胆碱;早期功能锻炼;头针疗法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60-02中图分
类号:R 743.33文献标识码:A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四年来我们医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8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16例均为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116例随机分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①联合用药:脉络宁20 ml加入5%GS250 ml缓慢静滴,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5%GS500 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再用第二个疗程。②患侧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于脑梗死发病后2-3天采取良好肢体功能位及各关节肌肉的按摩,被动运动,定期翻身等康复措施。③头针施治:选取患者对侧头皮运动区、足运动区、语言区,沿皮下刺入0.5-1.0寸,接通G6805-2A电动治疗仪、疏密波、连续波交替,每次通电20分钟,间隔30-60分钟,再行第二次,然后留针2-6小时后再取头针,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3-7天行第二个疗程。在行针时,令病人意守患侧肢体,全身放松,如患者患肢有欲动感,可鼓励患者活动,留针期间,患者可带针运动或被动运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对照组单用脉络宁20 ml加入5%GS250 ml缓慢静滴,每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再用第二个疗程。两组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控制高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并发感染等治疗相同。
3.疗效判定 参考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判定标准,治愈:意识清楚,肌力恢复3-5级,生活自理。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侧肌力恢复2级,生活部分自理。有效:自觉症状好转,患侧肌力恢复1级,不能步行。无效: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死亡。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于第二个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在明确的缺血区的微循环中由于血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黏度升高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缺血半暗带”。该处因缺血可致脑组织生理功能丧失,甚至死亡[1]。所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抢救“半暗带缺血区”,以减少梗死面积,促进其功能恢复。
脉络宁系中药玄参、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注射液,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脑血流量及抗凝血、溶血栓的作用。胞二磷胆碱主要选择扩张脑血管,具有改善脑组织代谢障碍和意识障碍,增加
作者简介:宣少俊(1964-), 男,安徽省望江县人, 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脑部血流和氧的消耗,调节脑血管运动能力。两者合用改善了梗死区的血循环,增加脑细胞供血供氧,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并能促进脑梗死周围脑细胞水肿的吸收及侧枝循环的形成,也能防止血栓延伸及血栓再形成,达到了治疗的目的[2]。
脑梗死早期实施针灸治疗,可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使其产生生物效应,把针刺信息传至患侧肢体,患肢运动(被动运动)把运动和感觉信息反馈至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这样往返可能使睡眠状态脑细胞易苏醒或能激活脑细胞,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也可使未受累的脑组织对病损脑组织功能产生代偿[3]。我们于患者卧床期,在家属的配合下,给予良好的肢体功能位,肌肉关节的按摩和肢体被动运动等,并给以必要的心理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身体感受器引起反射冲动,防止肌肉韧带松弛,关节畸形,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及精神技巧性活动的重现。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比单一的疗法更为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