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45-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例如爆发于美国、日本的大肠杆菌0-157食物中毒事件,在欧洲引起社会恐慌的二恶英污染与疯牛病事件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1988年上海由毛蚶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据当时不完全统计,造成了近10.6亿元的经济损失,2003年的SARS爆发流行,全球经济增长减少2%左右。近年来性病、狂犬病等传染病死灰复燃,禽流感、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发生,水污染、油污染、氯气泄露、放射源丢失,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大面积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引起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法律法规依据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年又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随着《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2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随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市级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处置的时间越早,事态就会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就要求市级疾控中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足以应对该事件的人员、设施、设备,并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说“患者及早就诊、医疗机构早发现、信息报告畅通,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3个关键环节”。2001年广安市的霍乱疫情,由于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不及时,结果造成全市暴发流行,经济损失近600万元。2006年广安区浓溪镇红色村130多人亚硝酸盐中毒,死亡2人的事件,如果处置不及时、有效,不知还将有多少人丧失生命。所以建立快速应急反应体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队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队,分管主任任副队长,下设专家组、现场处置专业组、消杀灭组、采样、检测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指导并参与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培训本级和下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工作人员;负责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消杀药品、防护物品、设备的储备。
3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快速性,应急预案是事前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平时制定有详尽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不至于乱阵脚。所以,要根据本地的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中毒、环境污染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而不是照搬国家、省和其他市、州的应急预案,并且在应急处置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4加强人才、知识的储备,切实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市疾控中心的专业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传染病防治中,对肝炎、菌痢等常见病,由于目前控制较好,但不能停留在常规工作上,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对本市较少发生或或罕见的传染病,如鼠疫、炭疽、禽流感等,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认识不足,应对能力有限;对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乙脑、狂犬病、艾滋病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如何应对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个别专业存在人才缺失,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现场处置能力还很薄弱,监测项目不多,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落后,大多仅停留在一般项目的检测,谈不上突发事件现场的快速检验检测能力,不能及时预测、预警,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4.1应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储备,纵观市疾控中心现有人员结构,能够承担起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任的专业人员的确有限,中心每年应有计划的接纳高学历人才,应采取送出去(送出去进修),请进来(请上级专家讲课)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制定专业知识自学,学术讲座计划,使中心每一个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才不至于造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4.2培养高素质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卫生检验、管理与法律、心理学、社会交际沟通、计算机、网络等学科的渗透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较多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临床医学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既懂医又懂防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卫生人员知识面较窄,在现场处置中,处置方法传统、落后,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不能做到信息快速收集、分析、传递、反馈,不能快速、高效、科学防控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的一大缺陷,应应重点培养高素质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4.3市级疾控中心应培养高层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协调、指挥专业人材。市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业务工作以常规工作为主,缺乏科学研究和成果、缺乏学科带头人,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暴露出缺乏统一领导指挥、密切配合不够、现场处置水平传统,不能满足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现场处置应有专业决策人员,快速、正确地给当地行政领导做好技术参谋。2005年岳池县杜家乡的钩体疫情、罗渡镇的人感染猎链球菌疫情,如果現场不能及时决策,对整个处置工作将会带来负面影响。 4.4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是正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1时,市级疾控中心就象部队一样,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会少流血。应针对鼠疫、炭疽、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模拟实战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疫情值班、信息报送、现场人员着重装出发、现场采样、流行病调查、分析、判断疫情态势、疫点、疫区的划定、消毒、隔离、自我防护等,通过演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4.5如在一个县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县和市级疾控中心的力量都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市级疾控中心要及时从其他县抽调专业人员支援,在技术上、人员上本市无法解决或超出职责和权限范围的,及时向省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请求支援。
4.6开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心理干预能力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给人们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预防因危机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对象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受害者(患者)及其亲属、临床医护人员,在欧洲已有研究表明,遭受灾难得到过心理帮助的人们比没有得到过心理帮助的人们更少出现心理障碍,比如在SARS期间,根据有关调查发现有87.9%的医护人员对自己是否感染SARS担心,79.9%的医护人员因不能有效地治疗病人而感到自责。作为市疾控中心今后要在这方面要有所研究和突破。
5加强对疾病监测、流调、预报、诊断和控制工作
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控制密切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引发一系列人群的健康问题,导致疾病、伤残和死亡,使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加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37号令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5.1市级疾控中心每年要根据全市传染病流谱,开展对广大群众生命危害较大的疾病进行监测,掌握发病的社会、环境、自然因素,流行规律,制定控制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测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控制工作。
5.2对影响大的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开展流病学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三间分布和传染链,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源、保护易人群等综合措施控制疫情。在调查中培训各类人员学会现场流行病调查的方法,使市级疾控中心的业务人员都独立开展现场采样、流行病学调查、绘制传染病发病曲线图、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撰写流行病调查报告、终结报告和指导下级人员开展工作。
5.3强化实验室检测能力准确、快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是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支撑,要不断更新和添置实验室设备,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保障各种监测和现场检品及时准确、可靠的报告,为及时、正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积极争取装备车载实验室、疾病检测室,对重点疾病、环境、水质监测的仪器,快速診断、检测试剂、配齐诊断试剂、标准菌株、血清、细胞、毒物等物品。
6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报送和车辆保障体系
突发事件应急应急工作队全体人员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保持全天候通讯畅通(手机、住宅电话),应急车辆随时保证车况良好,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确保在接到通知20分钟内到集结地并出发到现场。
6.1市级疾控中心全年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向社会公布疫情值班电话,值班人员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一是要问清楚报告人,报告单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可能性质、报告时波及的人群、发病人数、救治情况、有无死亡病例等基本情况,做好记录,二是以最快的方式报告中心领导或值班领导,三是将领导的处理意见传达到具体的工作人员。
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送程序,按《传染病防治》33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20条的规定,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应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由办公室向市卫生局报告,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随意乱报。
7后勤保障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险性,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后勤保障工作应做到: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依据研究预测,应在平时建立起各种应急物品的储备库,对一些使用范围广,用量较多的防护用品应保证一定数量的储备;要根据应对各种突发共卫生事件的需求,有计划地储备充足的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药品等等,要有专人保管,配套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生化面具等防疫装置、疫苗、消毒、药品等保障物资确保配套装备到位,实现量化保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45-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例如爆发于美国、日本的大肠杆菌0-157食物中毒事件,在欧洲引起社会恐慌的二恶英污染与疯牛病事件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1988年上海由毛蚶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据当时不完全统计,造成了近10.6亿元的经济损失,2003年的SARS爆发流行,全球经济增长减少2%左右。近年来性病、狂犬病等传染病死灰复燃,禽流感、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发生,水污染、油污染、氯气泄露、放射源丢失,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大面积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引起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法律法规依据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年又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随着《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2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随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市级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处置的时间越早,事态就会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就要求市级疾控中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足以应对该事件的人员、设施、设备,并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说“患者及早就诊、医疗机构早发现、信息报告畅通,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3个关键环节”。2001年广安市的霍乱疫情,由于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不及时,结果造成全市暴发流行,经济损失近600万元。2006年广安区浓溪镇红色村130多人亚硝酸盐中毒,死亡2人的事件,如果处置不及时、有效,不知还将有多少人丧失生命。所以建立快速应急反应体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队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队,分管主任任副队长,下设专家组、现场处置专业组、消杀灭组、采样、检测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指导并参与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培训本级和下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工作人员;负责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消杀药品、防护物品、设备的储备。
3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快速性,应急预案是事前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平时制定有详尽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不至于乱阵脚。所以,要根据本地的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中毒、环境污染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而不是照搬国家、省和其他市、州的应急预案,并且在应急处置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4加强人才、知识的储备,切实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市疾控中心的专业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传染病防治中,对肝炎、菌痢等常见病,由于目前控制较好,但不能停留在常规工作上,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对本市较少发生或或罕见的传染病,如鼠疫、炭疽、禽流感等,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认识不足,应对能力有限;对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乙脑、狂犬病、艾滋病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如何应对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个别专业存在人才缺失,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现场处置能力还很薄弱,监测项目不多,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落后,大多仅停留在一般项目的检测,谈不上突发事件现场的快速检验检测能力,不能及时预测、预警,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4.1应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储备,纵观市疾控中心现有人员结构,能够承担起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任的专业人员的确有限,中心每年应有计划的接纳高学历人才,应采取送出去(送出去进修),请进来(请上级专家讲课)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制定专业知识自学,学术讲座计划,使中心每一个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才不至于造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4.2培养高素质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卫生检验、管理与法律、心理学、社会交际沟通、计算机、网络等学科的渗透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较多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临床医学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既懂医又懂防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卫生人员知识面较窄,在现场处置中,处置方法传统、落后,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不能做到信息快速收集、分析、传递、反馈,不能快速、高效、科学防控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的一大缺陷,应应重点培养高素质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4.3市级疾控中心应培养高层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协调、指挥专业人材。市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业务工作以常规工作为主,缺乏科学研究和成果、缺乏学科带头人,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暴露出缺乏统一领导指挥、密切配合不够、现场处置水平传统,不能满足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现场处置应有专业决策人员,快速、正确地给当地行政领导做好技术参谋。2005年岳池县杜家乡的钩体疫情、罗渡镇的人感染猎链球菌疫情,如果現场不能及时决策,对整个处置工作将会带来负面影响。 4.4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是正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1时,市级疾控中心就象部队一样,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会少流血。应针对鼠疫、炭疽、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模拟实战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疫情值班、信息报送、现场人员着重装出发、现场采样、流行病调查、分析、判断疫情态势、疫点、疫区的划定、消毒、隔离、自我防护等,通过演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4.5如在一个县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县和市级疾控中心的力量都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市级疾控中心要及时从其他县抽调专业人员支援,在技术上、人员上本市无法解决或超出职责和权限范围的,及时向省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请求支援。
4.6开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心理干预能力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给人们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预防因危机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对象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受害者(患者)及其亲属、临床医护人员,在欧洲已有研究表明,遭受灾难得到过心理帮助的人们比没有得到过心理帮助的人们更少出现心理障碍,比如在SARS期间,根据有关调查发现有87.9%的医护人员对自己是否感染SARS担心,79.9%的医护人员因不能有效地治疗病人而感到自责。作为市疾控中心今后要在这方面要有所研究和突破。
5加强对疾病监测、流调、预报、诊断和控制工作
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控制密切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引发一系列人群的健康问题,导致疾病、伤残和死亡,使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加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37号令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5.1市级疾控中心每年要根据全市传染病流谱,开展对广大群众生命危害较大的疾病进行监测,掌握发病的社会、环境、自然因素,流行规律,制定控制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测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控制工作。
5.2对影响大的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开展流病学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三间分布和传染链,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源、保护易人群等综合措施控制疫情。在调查中培训各类人员学会现场流行病调查的方法,使市级疾控中心的业务人员都独立开展现场采样、流行病学调查、绘制传染病发病曲线图、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撰写流行病调查报告、终结报告和指导下级人员开展工作。
5.3强化实验室检测能力准确、快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是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支撑,要不断更新和添置实验室设备,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保障各种监测和现场检品及时准确、可靠的报告,为及时、正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积极争取装备车载实验室、疾病检测室,对重点疾病、环境、水质监测的仪器,快速診断、检测试剂、配齐诊断试剂、标准菌株、血清、细胞、毒物等物品。
6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报送和车辆保障体系
突发事件应急应急工作队全体人员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保持全天候通讯畅通(手机、住宅电话),应急车辆随时保证车况良好,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确保在接到通知20分钟内到集结地并出发到现场。
6.1市级疾控中心全年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向社会公布疫情值班电话,值班人员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一是要问清楚报告人,报告单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可能性质、报告时波及的人群、发病人数、救治情况、有无死亡病例等基本情况,做好记录,二是以最快的方式报告中心领导或值班领导,三是将领导的处理意见传达到具体的工作人员。
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送程序,按《传染病防治》33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20条的规定,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应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由办公室向市卫生局报告,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随意乱报。
7后勤保障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险性,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后勤保障工作应做到: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依据研究预测,应在平时建立起各种应急物品的储备库,对一些使用范围广,用量较多的防护用品应保证一定数量的储备;要根据应对各种突发共卫生事件的需求,有计划地储备充足的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药品等等,要有专人保管,配套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生化面具等防疫装置、疫苗、消毒、药品等保障物资确保配套装备到位,实现量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