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我们要明确中段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避免畏难情绪,加强过程指导,培养修改习惯,加强读者意识,增强练写密度,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新教材;写作关;课标;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2-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20
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动词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殊语句,以课本为依托,进行积累。比如《去年的树》中引号的用法,《搭船的鸟》中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花的学校》中拟人的运用,抓住这些课文中的一点,就能很好地进行训练。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每天选两个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词句。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要敏感,要注意,有意强化。在赏析学生的作文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文章中词语运用进行强化。除了课内的积累,还要结合单元特点,进行一类书的阅读,进行课外积累,从词语到有新鲜感的句子。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分类积累,比如,描写春天的词句,描写夏天的词句等。
课标当中提到中年级习作,要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会对熟悉的生活熟视无睹,怎样改变这样的状况?那么就需要我们把大自然带进课堂,又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把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经历,和语言表达都结合在一起,唤起生活记忆。观摩的一些成功案例,也坚定了我走“把生活搬进课堂,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作文之路。
一、把生活搬进课堂
如第五单元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小动物,第一天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样子,给自家动物拍照,读自己的作文,让学生猜想哪个是小作者家的动物。第二天把小动物吃食,睡觉,玩耍等觉得最新奇有趣的进行录像,在课堂上供大家观察,共同欣赏和修改作品。
小学作文从中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做到“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观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观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栽培植物,定期记录观察。如让学生把自己培植的蒜苗带到班级中,或者用视频、图片记录大蒜的变化,发到班级群中,比一比谁的蒜苗变化快,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桔子丰收的季节,让学生回家观察桔子,调动多种感官,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天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看、摸、闻、吃,学生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唤醒体验,让作文成为学生交流表达的内在需要。下面是一位学生所写的作文《我最爱吃的桔子》:
桔子是我最喜欢吃的水果。
桔子是扁圆形的,像灯笼,摸起来很柔软,拿起来沉甸甸的。桔子多数都是黄色的,也有的桔子皮上带有一些青绿色,桔子皮上还有许多小点点。每个桔子上面都有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蒂。
我剥开桔子,发现果肉也是橙色的。一片一片果肉像花瓣一样,果肉上还有很多白色的道道,但是我不知道这些白道道叫什么,于是我就上网查了查,原来它们叫橘络,有药用价值。我尝了尝一瓣橘子,又酸又甜,桔子的果肉里面还有一粒一粒像水滴形的小颗粒,我拿了一根牙签扎了一下,它就突然一下冒出了果汁。
这就是我爱吃的桔子。
把生活带进课堂,抓住文章的小练笔,初试身手等训练,可以增强练写的密度,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二、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我们依托乡村特色,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樱桃园。学生几乎家家有大樱桃,父母也从事樱桃种植,因此我鼓励学生节假日加入父母的劳动行列,去观察和记录樱桃树的变化、果实的成长,用自己的图片文字来记录生活。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写作的源泉。
以前写秋天,往往是空洞的田野、果园,模式化的教学,似乎秋天和学生没有一点关系。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我让学生休息日和家人一起去田间收庄稼,去果园摘苹果,并亲口尝一尝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滋味,学生再写秋天,就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既有眼中所见,又有心中所想,作文不再空洞乏味,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
新课标中还有一点,是要求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我们在进行方法指导后,通常会给学生一个范例进行品析。学生首先挑选作品中运用的积累的词语,然后是欣赏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赏析,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习运用积累的语言,使自己的作文更加有吸引力。
2.读自己的作品,修改,使其通顺。在开学初的教学中,我就先把后面单元中涉及的修改符号提前教给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运用得很好。
3.同桌交流:写好后跟同桌交换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或者句子让你特别喜欢,在好词好句下面画上波浪线,打五角星,读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
4.四人一小组合作评一评。评改要求: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三颗星。能在伙伴建议下进行修改,三颗星。让得星多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我经常让学生到前面来读自己的日记和当堂写的片段,学生热情非常高,让每个学生成为作者或读者,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发表他们的作品,朗读自己的作品,感受分享的乐趣。
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好地交流学习,我们在班中开展小组轮流日记,六人一小组,每天一个学生写,写完后自己写一写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地方。然后下一个写的学生要认真阅读前一个学生所写的日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学习。后面的学生可以对前面所有的作品中自己感兴趣的一篇或几篇进行点评,这样的分享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学生急切地盼望阅读别人的日记,同时也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訓练,学生对写作已经开始入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的作品会让我们眼前一亮,有生活,有想法。于是我们便把学生不同时期的作文集结成册,在班中发表。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印的文字,学生甭提多高兴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我们选取文章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我们会针对他的文章的一两处亮点作为发表的理由,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随着学生作文数量的增多,我又把学生的作品做成美篇进行发表。这样可以搜集一些与作文相关的照片。配图精美,内容翔实的美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吸引了更多的家长加入,他们为自己的孩子的文章能够得到认可而骄傲,许多家长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这一形式,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参与热情,也使家长对学生有了更好更多的了解。
要想让学生会写,首先要让学生会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由最初的一句话表达,发展到一段话的表达,表达清楚明白,落落大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后来我们利用攀登阅读,青青阅读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朗读作品,发表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感受,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进行锻炼。这样的分享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中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落实到写上,要让我们的学生摆脱怕写的阴霾,就要学会积累、运用,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自然,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我们独有的乡村特色,深刻解读小学阶段的作文目标要求,聚焦新教材,把好写作关,相信作文教学会有别样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吴国华. 小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6(4).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樊秀琴(1973.1— ),女,汉族,中小学一级,河北秦皇岛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写作关;课标;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2-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20
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动词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殊语句,以课本为依托,进行积累。比如《去年的树》中引号的用法,《搭船的鸟》中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花的学校》中拟人的运用,抓住这些课文中的一点,就能很好地进行训练。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每天选两个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词句。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要敏感,要注意,有意强化。在赏析学生的作文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文章中词语运用进行强化。除了课内的积累,还要结合单元特点,进行一类书的阅读,进行课外积累,从词语到有新鲜感的句子。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分类积累,比如,描写春天的词句,描写夏天的词句等。
课标当中提到中年级习作,要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会对熟悉的生活熟视无睹,怎样改变这样的状况?那么就需要我们把大自然带进课堂,又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把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经历,和语言表达都结合在一起,唤起生活记忆。观摩的一些成功案例,也坚定了我走“把生活搬进课堂,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作文之路。
一、把生活搬进课堂
如第五单元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小动物,第一天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样子,给自家动物拍照,读自己的作文,让学生猜想哪个是小作者家的动物。第二天把小动物吃食,睡觉,玩耍等觉得最新奇有趣的进行录像,在课堂上供大家观察,共同欣赏和修改作品。
小学作文从中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做到“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观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观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栽培植物,定期记录观察。如让学生把自己培植的蒜苗带到班级中,或者用视频、图片记录大蒜的变化,发到班级群中,比一比谁的蒜苗变化快,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桔子丰收的季节,让学生回家观察桔子,调动多种感官,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天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看、摸、闻、吃,学生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唤醒体验,让作文成为学生交流表达的内在需要。下面是一位学生所写的作文《我最爱吃的桔子》:
桔子是我最喜欢吃的水果。
桔子是扁圆形的,像灯笼,摸起来很柔软,拿起来沉甸甸的。桔子多数都是黄色的,也有的桔子皮上带有一些青绿色,桔子皮上还有许多小点点。每个桔子上面都有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蒂。
我剥开桔子,发现果肉也是橙色的。一片一片果肉像花瓣一样,果肉上还有很多白色的道道,但是我不知道这些白道道叫什么,于是我就上网查了查,原来它们叫橘络,有药用价值。我尝了尝一瓣橘子,又酸又甜,桔子的果肉里面还有一粒一粒像水滴形的小颗粒,我拿了一根牙签扎了一下,它就突然一下冒出了果汁。
这就是我爱吃的桔子。
把生活带进课堂,抓住文章的小练笔,初试身手等训练,可以增强练写的密度,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二、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我们依托乡村特色,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樱桃园。学生几乎家家有大樱桃,父母也从事樱桃种植,因此我鼓励学生节假日加入父母的劳动行列,去观察和记录樱桃树的变化、果实的成长,用自己的图片文字来记录生活。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写作的源泉。
以前写秋天,往往是空洞的田野、果园,模式化的教学,似乎秋天和学生没有一点关系。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我让学生休息日和家人一起去田间收庄稼,去果园摘苹果,并亲口尝一尝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滋味,学生再写秋天,就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既有眼中所见,又有心中所想,作文不再空洞乏味,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
新课标中还有一点,是要求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我们在进行方法指导后,通常会给学生一个范例进行品析。学生首先挑选作品中运用的积累的词语,然后是欣赏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赏析,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习运用积累的语言,使自己的作文更加有吸引力。
2.读自己的作品,修改,使其通顺。在开学初的教学中,我就先把后面单元中涉及的修改符号提前教给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运用得很好。
3.同桌交流:写好后跟同桌交换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或者句子让你特别喜欢,在好词好句下面画上波浪线,打五角星,读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
4.四人一小组合作评一评。评改要求: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三颗星。能在伙伴建议下进行修改,三颗星。让得星多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我经常让学生到前面来读自己的日记和当堂写的片段,学生热情非常高,让每个学生成为作者或读者,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发表他们的作品,朗读自己的作品,感受分享的乐趣。
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好地交流学习,我们在班中开展小组轮流日记,六人一小组,每天一个学生写,写完后自己写一写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地方。然后下一个写的学生要认真阅读前一个学生所写的日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学习。后面的学生可以对前面所有的作品中自己感兴趣的一篇或几篇进行点评,这样的分享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学生急切地盼望阅读别人的日记,同时也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訓练,学生对写作已经开始入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的作品会让我们眼前一亮,有生活,有想法。于是我们便把学生不同时期的作文集结成册,在班中发表。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印的文字,学生甭提多高兴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我们选取文章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我们会针对他的文章的一两处亮点作为发表的理由,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随着学生作文数量的增多,我又把学生的作品做成美篇进行发表。这样可以搜集一些与作文相关的照片。配图精美,内容翔实的美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吸引了更多的家长加入,他们为自己的孩子的文章能够得到认可而骄傲,许多家长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这一形式,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参与热情,也使家长对学生有了更好更多的了解。
要想让学生会写,首先要让学生会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由最初的一句话表达,发展到一段话的表达,表达清楚明白,落落大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后来我们利用攀登阅读,青青阅读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朗读作品,发表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感受,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进行锻炼。这样的分享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中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落实到写上,要让我们的学生摆脱怕写的阴霾,就要学会积累、运用,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自然,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我们独有的乡村特色,深刻解读小学阶段的作文目标要求,聚焦新教材,把好写作关,相信作文教学会有别样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吴国华. 小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6(4).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樊秀琴(1973.1— ),女,汉族,中小学一级,河北秦皇岛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