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色经典如何叫好又叫座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ryu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智取威虎山3D》在2015年元旦贺岁档以新的表现形式掀起了观影热潮,不少年轻人带着父母走进电影院一起重温红色经典。电影坚持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让人们看到主旋律电影的无限可能性。
  2015年元旦,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成为这个贺岁档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截至目前,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8亿元。一部改编电影将起伏跌宕的经典剧情、体量完备的戏剧冲突、侠肝义胆的传统精神重新演绎,并契合当代人的视角,赋予观众全新的观感。
  影片中,徐克以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及武侠片般的电影运用手法,赋予了这部红色经典样板戏以新时代的意义,刷新了市场对红色电影的认知。
  主流价值观赢市场口碑
  红色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家喻户晓,此次被导演徐克重新搬上大银幕,却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智取威虎山3D》完整保留了红色经典影片的思想精神内核。革命者的英武智勇,匪帮的反动邪恶,透过徐克的电影语言,扑面而来,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艺术感染。
  徐克的翻拍,摆脱了样板戏的缺陷和套路,并将视觉特效运用到极致。影片故事脉络清晰,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层层推进,杨子荣、座山雕、少剑波、白茹等主要人物,被刻画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
  徐克介绍:“这部戏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我不会完全把这部戏当成历史故事,也不会把它单纯当成京剧故事来拍,最重要的还是从感情下手,让观众对这段记忆有认同感。”
  “这次电影剧本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电影的剧本一开始就回到小说的原点。在小说中,我们找到了符合电影的所有元素,比如里面有孤胆英雄,有集体精神,有土匪另一面的神秘生活。小说的作者曲波是一个剿匪部队的基层首长,他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他所有的东西都源自真实,能够打动很多人。”《智取威虎山3D》监制黄建新介绍。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认为,《智取威虎山3D》没有低俗、没有恶搞,始终坚持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却依然取得了市场和口碑双丰收。主要人物角色都是普通人,敢于以弱抗强,抛洒一腔热血,颇有点侠客的味道。而杨子荣这样一位中国式英雄在《智取威虎山3D》中的成功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电影的无限可能性。
  电影技术呈现文化自信
  《智取威虎山3D》中的3D技术,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是当年样板戏、黑白电影没法比拟的,让我们在老题材中享受了一场新的视听盛宴。”观众王雪盈看完电影后告诉记者。
  早在开拍前一年的冬天,徐克的3D技术团队就赴东北进行测试,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摄制带来了挑战。“去东北测试时,我们都会测量,比如外面温度几度,镜头在什么温度才不会冻住。”3D技术团队的张建龙透露,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是制作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电影中3D技术的完美应用,为影片增色不少。于冬介绍,如电影中“打虎上山”这段戏,以前受技术限制,只能拍摄挥起鞭子准备打虎这样一个镜头,而如今,我们可以用先进的3D特效技术,真实再现林海雪原中这场经典的动作戏,并填补了几代人对于《智取威虎山》中这一精彩情节的视觉想象。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今后战争、动作等大场面类型片走3D路线是大势所趋。
  徐克介绍,这次的3D团队成员涉及10家公司,但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我们已经掌握了处在世界前列的3D技术,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竞争。3D是未来电影的趋势,我们有信心,等到那一天,全世界都会找中国团队制作3D电影的。”
  于冬认为:“电影技术的进步,是中国电影未来跟好莱坞竞争的关键。我们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我们有文化自信,我们拍《智取威虎山》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商业片模式吸引三代人
  《智取威虎山3D》把“老”题材重新搬上了“新”银幕,它用年轻观众可以接受的视角和现代的电影技术重塑了经典。
  据万达院线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电影院里,大多是年轻人的身影,而《智取威虎山3D》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父母,甚至是一家三代走进影院的温馨情景。
  影片通过一位赴美求学年轻人的“穿针引线”,建立起历史与当下的巧妙“对话”。而结尾处,假想中的那顿团圆饭,则意图让今天的人们与历史的英雄实现精神互通。“可以说,这部影片里不仅有英雄主义,还有对上一代苦难和牺牲的铭记。不是让人遥望历史,而是让人理解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张慧瑜对电影一头一尾两处现代情节的增加表示认同。
  快慢镜头的交错,中近景特写的穿插,故事情节的叠加,徐克用现代化的技术包装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传奇,让年轻的观众在审美上欣然接受,这种成功,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顺利融入故事当中。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廖祥忠教授认为,主旋律电影是应该能与大众、商业、流行艺术创作理念相结合的。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历史性对接,并内含人文关怀和价值情怀,《智取威虎山3D》以艺术性的娴熟手法将这一切全面展现。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实施的是分级非遗保护制度,增强了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扩大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批非遗传承人获得了一定的财政补贴,其荣誉感、使命感也得到增强。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非遗项目的申报、非遗传承人的认定、一些非遗活动的开展和传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解决。  首先,非遗文化缺乏具体可操作的保
期刊
陈家叶许多作品混沌大气,人物细腻柔和,画面当中气韵流动,景物蔚为秀丽,体现了画家艺术生涯的精神面貌和画家对于自然世界大美的挚爱和体悟。  陈家叶,2008年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研习中国画。2009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国画家、漓江画派副会长梁耀,擅长山水画,兼攻人物画,其作品多次荣获奖项,其中作品《丰收》入选第五届黎昌杯全国青年书画展,作品《苗家金花》发表于《美术界》。陈家叶许多
期刊
在这里,是一座拥有7000年制陶史、2200多年建县史的文化名城、闻名中外的“陶都”。  在这里,件件传世之作供人们欣赏、珍藏;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陈曼生、顾景舟……历史记住了他们。  在这里,紫砂作品各异,艺人辈出;产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2014年的初冬,我们应邀在这里,走进了江苏宜兴,走进了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倾听院长卫江安诉说着他心中的紫砂之恋!  紫砂壶中有乾坤  宜兴紫砂(
期刊
在用地紧张的省会城市中心地段,建造超大型三甲教学医院的门诊医技楼,是对建筑创作的巨大挑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医技楼就是一座克服了土地高度紧张、门诊量超大、医技服务床位超多、停车要求很高等难题的集约化医疗建筑综合体。  2007年,医院决定拆除老急诊楼和行政楼,建设新门诊医技楼。大楼位于大学路建设路立交桥旁,空间非常拥挤,人车流量大,而且可以建设的用地仅有8000㎡。于是,设计目标确定为:在现
期刊
在芬兰赫尔辛基某医院,当时冰天雪地的,医院周围的积雪非常厚,但唯独门急诊大厅门前的水泥地面上没有一点积雪。作为参观者的刘晓勤,当时就很纳闷:人工清理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及时和彻底啊,问过相关设计人员才了解到,他们在地面下设计了暖气管道。  这一小细节,让刘晓勤感慨颇深,“这个小设计,特别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大雪纷飞的冬季,门急诊大厅门前再也没有安全隐患了, 无论是救护车,还是患者,都有效地避免了‘滑
期刊
(一)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讲:“诗有别趣,非关乎理。”诗的独特韵味在于诗人能够自由穿越精神的后花园,在理性世界里构筑感性心灵王国,这种想象的无限可能把诗人的情感维度舒展到了极致,但这似乎与现实的真实性相去甚远。让我们回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视野下来观照。  中国工笔花鸟画形成于六朝,到唐代已经相当发达,薛稷、边鸾、刁光胤等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五代时期的黄荃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皇帝的倡导,
期刊
罗敏自述  去年我曾四次到温哥华来,见识了这里美丽的春夏秋冬。今年春节期间,我又去了一趟墨尔本和悉尼,于2月底再次来到温哥华,看望在这里读高中的儿子。两年期间我近距离接触了这几个城市形形色色的中国移民。有早于80年代末过来打拼的一些知识分子,也有近些年投资移民过来的富裕人士。由于各自之前在中国的社会角色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了在异国他乡的不同生活形态和心态。所见所闻,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有了画画的
期刊
“只要有时间我仍然会继续创作。哪怕只画一张画、只写一段文字,我都会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创作,不会用生命的‘下脚料’去应付。”9日中午,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京与读者分享创作经验时如是说。据悉,本次冯骥才共有《文化诘问》、《春天最初是问到的》、《离我太远了》三本新书首发。同时冯骥才谈到了自己从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呼吁知识分子对文化要富有责任感,勇于承担。  谈创作:会用全部生命创作不会用生命的“下脚
期刊
编者按:文艺批评亦有文体与文风问题。今天的批评界不乏虚情假意的批评、言而无物的批评、繁冗生硬的批评,批评效用的发挥受制于此。我们希望以作家贾平凹这篇《故事又突破了故事》为开端,倡导短小、扎实、精准的千字文评论,鼓励真诚、直接、有创见的及物式批评,为读者提供更多清新、有趣、性灵之作。  陈彦是剧作家,他总是有极其精彩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戏剧《西京故事》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我被感动过,也流下过热泪。而他
期刊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这部“当代研究日美文化关系的权威论著”,今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笔者一拿到该书,就被其精妙的设计和极富吸引力的内容紧紧抓住,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很快就一口气读了一遍,还不时重点翻检、精读和沉思。  本书作者松田武通过40年的潜心研究,在书中提出并解开了许多日美关系之谜: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改变对日政策而将敌国日本改造为同盟国家?美国是如何使日本在精神、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