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生课程《哲学与人生》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学与人生》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有积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遵循人生的行为准则,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德育课教师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教学感悟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哲学与人生》成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它是将哲学和人生融合在一起,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大改革,是对学生发展的负责,也是哲学内容发挥出对学生指导作用的重要表现,具有促使学生在社会上创造价值、服务于社会的作用。
  二、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与人生》的主要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两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用这些观念来辩证的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俗的来说就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以此养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总的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相比较于职业观、道德观等更加来的实际,也就更容易让一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基于以上观点,中职学校开设《哲学与人生》,是十分必要的。
  三、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方法感悟
  (一)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起学生共鸣
  哲学是智慧之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发现哲学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哲学原理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联系起来,“贴近生活,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用哲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1. 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自身生活联系起来。哲学源于生活,又用于指导生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长篇大论讲理论,讲大道理,而是尝试利用学生的身边小事,让学生明白有关哲学道理。用学生日常生活小事为例来讲述抽象深奥的哲学概念和原理,使听通俗浅白,且有平易、朴素、亲切之感,容易激起学生共鸣,从而对哲学产生学习兴趣。
  2.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对不同的专业,教学方法和内容要做相应的调整,在女生较多的文科类专业,可针对女生感兴趣的人生生活话题进行主题讨论;在男生较多的专业,可利用一些社会热门话题以及典型案例展开分析、辩论,配合哲学原理讲解的案例都应尽可能与各自的专业有关。这种针对性教学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把哲学常识的学习与时事联系起来。马克思主義哲学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因此,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应是哲学的活力所在。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哲学常识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就是要用哲学去引导学生的人生观,把哲学的思想与人生结合在一起。这是中职德育课程的创新,也是用哲学思想指导人生问题的体现。一方面,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以后人生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在《现象和本质与明辨是非》的教学中,共安排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10例,其中两个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会分清是非、区分善恶、辨别真假,做遵守纪律、知法守法的善良人。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 教材内容呈现多元化
  《哲学与人生》教材从版面的设计到插图的安排都有很大变化,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面貌焕然一新,教材的可读性、可教性得到大大增强。其中的案例教学有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和最具典型的哲理故事等,栏目设置丰富,有名人名言、精美插图、体验与探究,以及相关链接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体验与探究、拓展性栏目、方法性栏目、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进行多种探究活动。如果运用得好,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行德育课改革后,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摆上了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可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例如,讲授《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时,采用案例、讨论、合作、视频、故事等方式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谈感兴趣的人生话题,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谈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革,希望通过《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真正实现树立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人生发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用哲学智慧照亮中职学生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高黎明.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5):168.
  [2]邓树生.浅析“自主学习”教学法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亚太教育,2016(3):164.
  作者简介:
  李盼盼,山东省济宁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以及公共英语的教师向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师转化已经成为必要。高校英语教师唯有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已有的东西,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创造性地研究教学和钻研教学,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一任务。  关键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就是生产
摘 要:六年级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极为关键学科,也是小升初的过渡时期,小学生在之前几年的英语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是在升入初中后,英语成绩却直线下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固守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因此,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计划,以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为学生以后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需要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适应,实现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高职院校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摘 要: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职校生的现状,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具体教学策略,以期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校生;化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學的各个区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电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教育模式,探讨了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师资等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基本的工程素养。  关键词:电路;教学改革;教学理念;CDIO  电路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首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今后自主学习的能力。现阶段电路课程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概念、定律、定理、例
摘 要:有关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方法小议: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狠抓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三、细心扶持学生步入人生之旅;四、做一个勤快的班主任;五、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每位学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经验  回首当年,初当班主任,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而新鲜的。但我始终本着一个信念——“我的工作是给孩子们知识,给他们快乐,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只有这样,我才能实现做一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意识到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能力。基此背景,本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学生实践三方面展开了探索,以期找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探索思维有效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探索思维;有效培养  初中英语不仅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语言,是学生开拓视野,形成完善
摘 要:对于隐喻的研究正在从单模态走向多模态。本文首先对多模态隐喻理论和平面广告的主要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其次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来分析一则平面广告,探究多模态隐喻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和作用,最后对多模态隐喻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及展望。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平面广告;应用和作用  1.多模态隐喻理论简介  多模态隐喻理论是在单模态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模态隐喻就是指利用单一形式,如文字、图形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