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的复杂的心理特征。古人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不断变革的条件下,传统的学校教育及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
一、集合的创新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分组练习时的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1.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层教学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创新
1.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助跑,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教师预选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起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验证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又引发下列问题“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通过练习的比较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进而教师创设情境,问学生“现在你要跨过一条河沟。必须快速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踩进小河沟就惨了,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沟沿。让学生练习、验证、体验,再与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到沟沿时凑小步和迈大步都会减速造成掉进“河沟”的惨局。只有把起跳点确定好,才能保证快速助跑,准确起跳,跃过“河沟”。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如在“抢救伤员”游戏中,教师可用录音机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创设出战斗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生动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绪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3.创造教学法
创造教学法指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知识,例如在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编、自己带。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体育学科教学自执行全国统编教学大纲以来,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比作图纸,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不自觉的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它的不变性却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如在“后滚翻”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跟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基本上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科园小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不断变革的条件下,传统的学校教育及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
一、集合的创新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分组练习时的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1.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层教学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创新
1.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助跑,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教师预选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起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验证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又引发下列问题“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通过练习的比较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进而教师创设情境,问学生“现在你要跨过一条河沟。必须快速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踩进小河沟就惨了,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沟沿。让学生练习、验证、体验,再与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到沟沿时凑小步和迈大步都会减速造成掉进“河沟”的惨局。只有把起跳点确定好,才能保证快速助跑,准确起跳,跃过“河沟”。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如在“抢救伤员”游戏中,教师可用录音机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创设出战斗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生动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绪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3.创造教学法
创造教学法指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知识,例如在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编、自己带。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体育学科教学自执行全国统编教学大纲以来,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比作图纸,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不自觉的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它的不变性却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如在“后滚翻”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跟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基本上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科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