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建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因此,明水县委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事关党的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事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组织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事关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准确找到病因,逐一打通经脉,构建并形成了思路明确、措施具体、执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基层党建科学化运行体系。
聚焦关键点,赋予基层党建新内涵。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上,一是聚焦党支部建设,在“两新”组织、产业链上、生产一线以及重点工作关节点建党支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二是聚焦党组织场所建设,采取党建专项经费集中倾斜、县财政重点支持、乡村两级主动投入等办法,一年之内实现应改尽改、应建全建。三是聚焦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采取调整班子、配备“第一书记”、开展“百局联百村”等办法,进行彻底根治。四是聚焦转变作风,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制度化,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眼点,以“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为理念,消除一些群众对基层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的心理,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新机制,增强基层党建新活力。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一是建立权责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基层干部在行使党务、社会事务、“三资”管理职权等方面的责任,尽快解决“职责不清”问题。二是建立监管约束机制,对村级党务、财务、社会事务、资产资源、活动场所管理等进行有效规范,防止权力寻租,致力解决“监管不力”问题。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有结果运用的“五有”工作机制,明确发展型、管理型、经营型等“五型”人才考评标准,采取随时考察、定期考察、重点工作定向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着力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四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激励、生活上关怀、经费上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办理养老及医疗保险,给予优秀基层干部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全力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发挥大作用,拓展基层党建新空间。 在促进基层党建与发展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充电器”作用,把优秀党员干部选派到“一区五园”、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主战场挂职锻炼;把优秀干部人才选派到乡村,牵头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协会;发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新型经营实体,以电子商务推动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助推器”作用,力促基层党建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城乡路网升级改造、滨泉农民新城建设等“九大民生工程”;制定全县扶貧工作实施规划,整合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职能优势,大力实施“双联双治”党建扶贫工程。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稳压器”作用,力促基层党建与维护群众利益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棚户区改造、抗洪抢险等最前线,直面困难,确保群众利益无一受损。通过党员干部的真心奉献,拉近干群关系,凝聚起强大的干事合力。
突破旧框框,拓展基层党建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一是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基层党建。构建“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管理”“互联网+考核”三大党建平台,形成“互联网+权责运行”“互联网+监管约束”“互联网+考核评价”“互联网+结果运用”四大干部管用体系,建立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培养管理选任于一体的两大综合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掌握基层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智能化、规范化。二是用制度化思维提升党建。深入推进制度、流程、办法“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15项工作制度,规范干部选用、干部培养、发展党员等21项工作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党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等24项管理办法,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快速步入制度化、常态化。三是用全局性思维升华党建。牢固树立党建“主业”意识,扎实开展“六大明水”建设活动,即以普惠民生为根本,建设大爱明水;以优势产业为牵动,建设富裕明水;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建设生态明水;以依法治县为抓手,建设平安明水;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活力明水;以教育实践为手段,建设厚德明水。
(作者系中共明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聚焦关键点,赋予基层党建新内涵。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上,一是聚焦党支部建设,在“两新”组织、产业链上、生产一线以及重点工作关节点建党支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二是聚焦党组织场所建设,采取党建专项经费集中倾斜、县财政重点支持、乡村两级主动投入等办法,一年之内实现应改尽改、应建全建。三是聚焦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采取调整班子、配备“第一书记”、开展“百局联百村”等办法,进行彻底根治。四是聚焦转变作风,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制度化,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眼点,以“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为理念,消除一些群众对基层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的心理,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新机制,增强基层党建新活力。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一是建立权责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基层干部在行使党务、社会事务、“三资”管理职权等方面的责任,尽快解决“职责不清”问题。二是建立监管约束机制,对村级党务、财务、社会事务、资产资源、活动场所管理等进行有效规范,防止权力寻租,致力解决“监管不力”问题。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有结果运用的“五有”工作机制,明确发展型、管理型、经营型等“五型”人才考评标准,采取随时考察、定期考察、重点工作定向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着力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四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激励、生活上关怀、经费上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办理养老及医疗保险,给予优秀基层干部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全力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发挥大作用,拓展基层党建新空间。 在促进基层党建与发展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充电器”作用,把优秀党员干部选派到“一区五园”、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主战场挂职锻炼;把优秀干部人才选派到乡村,牵头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协会;发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新型经营实体,以电子商务推动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助推器”作用,力促基层党建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城乡路网升级改造、滨泉农民新城建设等“九大民生工程”;制定全县扶貧工作实施规划,整合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职能优势,大力实施“双联双治”党建扶贫工程。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稳压器”作用,力促基层党建与维护群众利益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棚户区改造、抗洪抢险等最前线,直面困难,确保群众利益无一受损。通过党员干部的真心奉献,拉近干群关系,凝聚起强大的干事合力。
突破旧框框,拓展基层党建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一是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基层党建。构建“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管理”“互联网+考核”三大党建平台,形成“互联网+权责运行”“互联网+监管约束”“互联网+考核评价”“互联网+结果运用”四大干部管用体系,建立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培养管理选任于一体的两大综合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掌握基层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智能化、规范化。二是用制度化思维提升党建。深入推进制度、流程、办法“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15项工作制度,规范干部选用、干部培养、发展党员等21项工作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党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等24项管理办法,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快速步入制度化、常态化。三是用全局性思维升华党建。牢固树立党建“主业”意识,扎实开展“六大明水”建设活动,即以普惠民生为根本,建设大爱明水;以优势产业为牵动,建设富裕明水;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建设生态明水;以依法治县为抓手,建设平安明水;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活力明水;以教育实践为手段,建设厚德明水。
(作者系中共明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