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骡子》再版序言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e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几种著述中,《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耗费的心血最多,酝酿、斟酌的时间最长,也是自己最得意的一部。在此之前,笔者已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中国文化精英眼中的日本》三部著作问世。毫无疑问,《骡子》的诞生,与前三者的铺垫是分不开的,尽管它的影响力远不如《暧昧的日本人》那么大。
  許多朋友认为:此书的精华主要在留日部分,相比之下,欧美部分显得单薄,“东风”盖过“西风”。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
  我曾在日本住过四年,自信与日本有某种文化上的“宿缘”,留日期间就开始相关的研究、写作,这一切后来凝聚在《暧昧的日本人》一书中。有了这番铺垫,再来书写《骡子》(指留日部分),便有得心应手之感。可惜,我没有留学欧美的经历,缺少活生生感性认识,只能凭借纸上所得,作知性的分析,却尽管使出浑身解数,总是感到隔一层。
  《骡子》初版于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学界引起反响,评论文章登载《中华读书报》、《读书》、《文汇读书周报》、《书屋》等报刊。有意思的是,书中的个案研究,受到学界同行的普遍称道,而序文中关于“骡子文化”的议论却受到不少质疑。先有赵京华先生的《我观骡子文化》,后有董炳月先生的《多元的留学,多元的文化》。前者认为:“骡子文化”可以涵盖西方“现代性”发源地之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西方现代文明的普世性,造成了非西方国家和地区“骡子文化”的普遍性,因此,没有必要为“骡子文化”担忧,进而指出:“在一百年来吸纳和迎拒西方现代性的激烈较量过程中,现代的思想观念、现代的制度文化乃至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内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或者说‘现代’已经成了我们的肉身。”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并且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但与事实并不完全符合,至少就中国而论,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确已为多数人接受,变成“自身的东西”,然而“现代的思想观念、现代的制度文化”,却远未被人们接受,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前现代”阶段。唯其如此,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硬实力”与“软实力”失衡,呈现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状态。这种中国式的“骡子文化”特征,与东亚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的“骡子文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列宁同志早就说过:“比喻都是跛脚的。”董炳月先生的《多元的留学,多元的文化》,抓住“骡子”比喻的漏洞,对“骡子文化”的“生殖”问题做了机智的阐发,对笔者“骡子文化”难以传承,杂交品种“代际退化”的看法,进行了辩驳。在他看来,近代以降,中国的“骡子文化”展示了超强的生殖力,“一直在茁壮成长,在延续,在发扬光大”;进而指出:“李兆忠所谓的‘遗传焦虑’并非‘是否能够遗传’的焦虑,而是‘遗传之后’的焦虑——即‘文化意义上的骡子’及其后代们在诞生之后面临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焦虑”,可谓精当,与笔者“马骡”(西体)与“驴骡”(中体)相争不休的看法正好不谋而合。不同在于,笔者有感于中国现代文化根绪断裂、狂悖暴走、主体性缺失的历史状况,看法比较悲观,但愿这是杞人忧天。
  与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理论阐发相比,普通读者对这本书的视角和看法更加切合实际。在当当图书网上,笔者读到这样的评点:“此书快读完了,很值得阅读。这是作为去留学的目的参考读本开始的。‘学术’二字的形容对此本书而言过于重了,此书更像随笔,风趣、幽默的文字读起来趣味盎然,很容易就进入语境。作者较深厚的人文功底和心理判断,中肯的批评中应该较真实的还原了光环下的一系列名人留学的历史。推荐给对于对百年前的历史感兴趣的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个人定位有探寻兴趣的人。文中最后结尾很耐人寻味,也非常沉重。历史和当下总是没有缝隙,想起来让人很纠结。”评判之中肯、精到、实在,令笔者惊异,欣喜之余、不禁要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评论者致以敬意!
  这本书初版以来,一晃几年过去,重读此书,新鲜感犹在,且平添一种历史的会心,令人欣慰,十年工夫总算没有白费。承蒙三联书店厚爱,得以再版,在此深表谢忱。同时,也感谢责编王海燕女士为此书付出的心血。
其他文献
追随着作家毛姆的身影和他笔下的阿申登先生,和他一起进入到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谍战大片里。这里说的是毛姆版的《英国特工》,也是毛姆根据一战期间自身担任间谍的亲历创作的间谍小说。此刻他仿佛化身为007詹姆斯·邦德,或许,没那么英俊和倜傥,但却多了几分慧黠和洞察。而你在参与式阅读的想象中化身为那位妩媚而凛然的邦女郎。  你们一道登上了开赴日内瓦的轮渡,天空彤云密布,天气又湿又冷,冰雹夹着霰粒落在发间和长
2018年6月,《中国共产党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历史(1921—1978)》(简称《韶山党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了“毛泽东与韶山”这一主题,包括毛泽东1920年冬成为马克思主義者后五次回韶山(进行家庭革命,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考察农民运动和视察韶山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韶山革命纪念地建设等。此书充分吸纳了高菊村(以下简称“高老”)等专家最近十余年来的科研创新成
回顾百余年来的中国戏剧史,除吴梅的昆曲音律和齐如山京剧舞台表演方面的研究与王国维并称近代戏剧理论界的“三大家”之外,诸多戏剧史研究名家纷起竞兴,如郑振铎、孙楷第、任中敏、钱南扬、冯沅君、卢冀野、周贻白、赵景深、傅惜华、王起……堪称云灿星辉。吴晓铃也名列其中。其人不仅饱富学殖,著述丰赡,且是蜚声中外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难能可贵的是,1995年吴氏驾归道山,家属遵循其遗愿,将其“双楷书屋”藏书完璧
古来名臣率皆忠臣,忠贞不贰素为名臣之体。但有清一代,情况似乎颇有不同。清代名臣多非效愚忠于朝廷者。  曾国藩为有清一代所谓中兴名臣,咸、同间,外有列强虎视,内有粤匪(太平天国)滋蔓,清室于命悬一线之际幸获转机,苟延社稷五十余年,多赖曾氏挽狂澜于既倒,可谓厥功甚伟;然观其《讨粤匪檄》,一则曰:“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再则曰:“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
新中国成立前,施蛰存是活跃在上海文坛的知名现代派作家、翻译家和杂志编辑,同时也曾在多所学校任教,教师身份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安身立命的保障。除施蛰存在文坛驰骋的1930年代,他一直活跃在松江、上海、杭州、昆明、厦门、福建三元、徐州等地的教育岗位上。  据沈建中编《施蛰存年谱初编》,1927年,二十三岁的施蛰存任松江联合中学国文教师,直至1936年施蛰存任杭州行素女子中学教师,这一时期施蛰存基本上都在
在《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香玉》不是很突出,它和《小谢》、《婴宁》、《聂小倩》等比起来,在情节的曲折性上、故事的刺激度上是处于其后的。虽然如此,这篇作品所反映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却前卫而丰富,这又不是那些篇什可以相比的。  故事开始于在崂山下清宫攻读的书生黄生的一场艳遇。与许多故事中男主人公主动追求、女主人公被动应对不同,这篇故事中女主人公是主动寻求爱情的:有天黄生倚窗读书,忽见有素衣女郎隐现于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4月9—12日对武汉进行了旋风式的访问。其间,一位年仅十岁的书法女神童冯铸献给中山先生一副隶书联:“所作空前绝后,其人长乐永康。”上联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孙先生的衷心祝愿。从字数上讲,上、下联各为六个字,有预祝孙先生及民国的事业“六六大顺”的寓意;一副楹联共十二个字,又可理解为作者乃至黎民百姓对孙先生的十二分虔诚之心。孙中山闻悉该联竟出自少年冯铸
每到岁末,伦敦各大媒体依循惯例展开了一系列评选当年十佳音乐会、十佳唱片的排名的活动。2015年,英国媒体普遍评价较高的音乐会包括了伊恩·博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舒伯特《冬之旅》套曲音乐会、英国国家歌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纽伦堡名歌手》以及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等。但是除了这几场少数各大媒体认同的音乐会之外,
妘橦、田田:  爷爷读到了团结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由你们编辑的《道德经》吟诵珍藏读本,很欣慰。你们是有心人。封面简明,没有俗劣的包装,只表明:这是一本书!序一,学童口吻,天真可爱;序二,学者口吻,老成持重,哲思可抵人心。内文设计全为读者想,赵孟頫五千言行楷,八大山人插图,江希张白话解读,白玉蟾注解,雅音吟诵领读,尽善,周到,无藻饰,有书香。  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本《道德经》吟诵读本,旨在关心人类生
赌,对许多人来说完全不陌生,打个麻将、玩个拖拉机、炒个地皮、拱个猪,既是娱乐也顺带下点本来个输赢,更有甚者在地上捡几颗石子猜多少或猜单双都可定输赢,这些主要是民间的玩法。把赌博叫作博彩则是澳门的创造,澳门立法会于1982年5月通过的《澳门新博彩法》,将“赌博娱乐”正式更名为“幸运博彩”,并严格限定经批给赌牌的娱乐场内经营幸运博彩的方式包括百家乐、廿一点、花旗骰、番摊、十三张、牌九、轮盘、弹子机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