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审美艺术铸就学生美好人生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培养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为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在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下功夫,不但要具备精深广博的知识,而且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级的阶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挖掘;审美教育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美育的研究,就不是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培养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①蔡元培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它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予以陶冶学生情操。
  一 教材中的自然美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审美领域,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和赤壁古战场的雄奇险峻,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鲁彦在《听潮》中描写大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象朦胧欲睡似的”。“大大小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睡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象欲睡了。”作者紧扣一个“睡”字,写出了大海的柔美的情态。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语言,再现了巫峡的壮美。这些都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姿色,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我们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篇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水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 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美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选入课本中的文艺作品,却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具有巨大的认识、欣赏和美感作用。因而教材中的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对于人们的感染和熏陶更强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反映的志愿军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地都在强烈地震动着人们的心灵。又如,《变色龙》则是对趋炎附势、欺上压下的鞭挞,《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菲利普夫妇的形“美”而神“丑”,等等。这些无不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灵上受到感染,产生喜怒 、哀乐、爱憎等情绪,从而形成美丑、善恶、是非、得失的审美观念。
  三 教材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表现,是语文教学美育因素的主要内容。就语文教学特点看,艺术美应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即题材、思想、主题情节的美;形式美即语言、结构 、艺术手法、风格的美。《故宫博物院》的描写,让学生了解到了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朱自清的《春》中绘声绘色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无不展现出自然风光的美;而那幅“迎春图”,则是对生活美的颂扬。文中的“鸟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又是多么优美的语言,创造了多么优美的意境!《荷塘月色》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文章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炼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通篇洋溢诗情画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这些美,自然会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总之,没有审美和艺术的人生就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审美教育的学校教育则不是健全的教育;不具备审美素养的教师也不是完全合格的教师;缺乏审美教育的语文课就不是成功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新课程改革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情境激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  如在讲授“分数的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
期刊
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法"研究,总是不遗余力进行知识的传授,结果,同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学习者都学得好,并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呢?  1教师应注重
期刊
有人认为,“自读课文,就让学习自己去读,教师不必操心,更没有必要在课时完成。”有这样观点的教师并不少见。课内自读课文确实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如果教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那么耗时未必高效。因此,要提高学生自读的效率,教师的指导作用还不能低估。  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必须当好“导游”,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确定“景点”,明确自读目标  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否则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并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较好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 学生的任务是学。所以,教师往往热衷于“满堂灌”,形成了一个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
期刊
新课改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更新运动,让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亮采,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成长,从而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追求。  过去,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学生间差距不大,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问题显得不太突出。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学生的生源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加
期刊
课文《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制服洪水的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感人。课上讲解时,我按照预设的程序一步步有序地进行。课,顺利进入尾声,在孩子们齐声朗读完全文后,我问:“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本以为孩子们会简单总结一下全文便以此圆满结束了,不料一只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的心也随之咯噔一下。  生:“老师,我觉得大禹不是一个好父亲,就算再忙也应该抽空回家看看孩子,哪有十几岁还不认识自己父亲的孩
期刊
【摘要】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上班时间玩游戏、购物、看电影已成为每一位网络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保密制度不健全导致商业、甚至军事机密泄露也屡见不鲜……做为一所学校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如果上班时间教师都在购物、游戏、看电影,也会严重的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规范上网行为。  为了改善老师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效率,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问题由此而来。首先是学校
期刊
【摘要】学校里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大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炼和挫折。由于忽视挫折教育,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可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必将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让孩子走出温室,去经受生活的磨炼。  【关键词】小学生;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在追求达到某种特
期刊
本年度,我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在繁忙与收获中匆匆走过,一年来,我们依据市区关于教研工作的整体要求,在以课改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过程中,努力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工作模式,试图构建信息技术教研体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向前迈出了一步,具体做法如下:  1重视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运用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  3月初,国家教育部和微软公司共同举办携手助学
期刊
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聋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自从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特校低年级班主任这项工作,在不断的摸索和取经中逐渐发现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对听障儿童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一切要从细微的小处着手,教育要从启蒙抓起,聋校也不例外。拿“道德行为”中的一小点——互帮互助行为来说,这也给了我们低年级的班主任以相当大的考验。正常的学龄期孩子已经感受到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送给喜欢的人所带来的愉快;对于听障学
期刊